第一编 唐五代贬谪制度与逐臣类型的总体考察 1
第一章 唐五代贬谪制度与贬官类型 3
第一节 贬谪的基本范围与构成因素 3
第二节 贬官的主要类型及相关处置 6
第三节 节度、刺史、东都分司官等几种主要外任之辨析 10
第二章 唐五代各朝贬官及文人逐臣考述 23
第一节 唐五代各朝贬官概况 23
第二节 贬官之时期与地域分布的定量分析 47
第三节 文人逐臣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73
第三章 唐五代贬谪的规律与特点 94
第一节 影响贬谪的社会政治因素 94
第二节 唐五代贬谪的若干重要特点 108
第三节 逐臣与政治之关系及其悲剧的历史必然性 114
第二编 初唐神龙逐臣研究 121
第一章 武周政局与神龙逐臣 123
第一节 神龙逐臣形成的政治文化背景 123
第二节 神龙逐臣人数及流贬地域、路线考 127
第二章 神龙逐臣的诗歌创作 137
第一节 神龙逐臣的群体特征及创作概况 137
第二节 诗歌题材的扩展与情感的深化 140
第三节 诗歌表现艺术的完善 144
第三章 神龙逐臣群体心态析论 149
第一节 流贬前的心态特点 149
第二节 流贬后的愤懑屈辱和生命忧恐 152
第三节 乡国之念与人生思考 156
第四节 神龙逐臣心态的基本成因 165
第三编 盛唐荆湘逐臣研究 175
第一章 盛唐的政治文化政策与荆湘逐臣群体之形成 177
第一节 吏治与文学之争及文官之贬 177
第二节 盛唐贬官特点与荆湘地域的文化特征 183
第三节 盛唐荆湘逐臣事略 193
第二章 盛唐荆湘逐臣的精神态势与孤直情怀 203
第一节 荆湘逐臣的精神态势 203
第二节 盛唐气象中的孤直情怀与骚怨气格 207
第三节 置身逆境的个体风貌 215
第三章 盛唐荆湘逐臣的创作和新变 223
第一节 张说、张九龄、贾至及其创作 223
第二节 王昌龄、赵冬曦、崔国辅、崔成甫等人及其创作 232
第三节 荆湘逐臣的交游与唱和 238
第四节 贬谪后的艺术创新 242
第五节 诗歌理论的开拓与成熟 250
第四编 中唐元和逐臣研究 259
第一章 中唐社会背景与元和逐臣的政治悲剧 261
第一节 贞元、元和之际的时代特征 261
第二节 元和士人的参政意识与知识结构 273
第三节 元和士人的参政实践与斗争精神 285
第四节 源于文化精神和专制政治的诗人之贬 294
第二章 元和逐臣的生命沉沦和心态变化 315
第一节 从京城到贬所的人生落差 315
第二节 荒远地域的多重磨难 321
第三节 元和逐臣的三大悲感 331
第四节 脱离谪籍后的心灵烙印 351
第三章 元和逐臣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征 367
第一节 悲伤意绪及其表现特点 367
第二节 孤愤情怀与悲壮格调 382
第三节 个体忧怨和偏执风格 408
第四节 生命意志和劲健雄风 426
第五编 晚唐乱离逐臣研究 439
第一章 晚唐贬谪之特点与文士群体的政治边缘化 441
第一节 晚唐贬谪之特点及发展趋势 441
第二节 文人群体的政治边缘化及其类弃逐体验 447
第二章 晚唐逐臣的心路历程与文学创作 458
第一节 晚唐贬谪文学概况及前期创作 458
第二节 吴融的贬后心态和创作 464
第三节 钱珝的贬后心态和创作 470
第四节 韩偓的贬后心态和创作 474
第五节 晚唐后期贬谪文学的新变 492
第六编 唐五代逐臣别诗研究 497
第一章 逐臣别诗及其回归情结 499
第一节 逐臣别诗概述 499
第二节 逐臣别诗个案考察——以刘长卿及其相关创作为中心 506
第三节 回归情结的群体展示及其成因 516
第二章 逐臣别诗的艺术表现与传播方式 523
第一节 意象和典故的运用 523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抒情方式 531
第三节 匠心独运的遣词造语 536
第四节 逐臣别诗的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 541
参考文献 555
后记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