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鸿雁等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4105976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国外SOIL、ROCTEST、SLOPE、SMATEC、SOLEXPERTS公司制造的岩土工程监测仪器,包括水位、压力、位移、沉降、应力、应变、倾斜、温度监测方面各种类型,约有172种。书中较为详细介绍了各种仪器的原理、应用和技术指标。

1 循环社会建构目的——历史责任的社会价值取向 1

1.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建设——资源依赖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

1.2 城市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增长方式应大于增长本身 2

1.3 资源依赖型城市化困境——减少城市化的“耗能” 8

1.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认知与建构——城市化的现代性表象 12

2 循环社会构建的价值取向 19

2.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制度创新——要求社会整体进化 19

2.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文化价值 22

2.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城市宜居文化 26

2.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原生资源性”属性——“土地是财富之母” 26

2.3.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中的房地产——区域社会循环的重要因子 29

2.3.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价值决定房地产价值 32

2.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与中国房地产的需求特质 35

2.4.1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共性因素——刚性价格与刚性需求 35

2.4.2 区域性城市的特殊性:单体城市的特殊需求与突发性需求 38

2.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房地产市场的认知与误区 39

2.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应当有所作为 42

3 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与“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45

3.1 工业化与城市社会变迁——中间性阶段的借鉴 45

3.2 后工业社会与城市现代化——中国正在历经的现实 49

3.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的“理想类型” 53

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城市宜居性 62

4.1 宜居城市与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理论新维度 62

4.1.1 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 62

4.1.2 宜居城市的特征和条件 67

4.1.3 宜居城市的基本原则 71

4.2 循环城市社会的社会学视角 72

4.2.1 从循环经济到循环社会 72

4.2.2 循环社会理论应用的辨识 75

4.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特征 78

4.3.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宜居城市 78

4.3.2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主题特征再认知 79

4.3.3 “衰弱型循环城市社会”与“改良型循环城市社会”比较 79

4.3.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九大要素 85

4.3.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产业战略实践——以创意产业为例 89

4.3.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实施路径 98

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空间环境创新与提升 102

5.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特征 102

5.1.1 城市空间环境及其要素 103

5.1.2 城市空间规划理论回顾与启示 106

5.1.3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特征 109

5.2 城市空间环境与循环型城市社会 122

5.2.1 循环型城市社会空间环境构建的认知 122

5.2.2 循环型城市社会空间环境的具体构建 124

5.3 循环型城市社会空间环境利用的实践 137

5.3.1 怀柔宜居城市生态空间建构 138

5.3.2 怀柔宜居城市空间布局 141

5.3.3 怀柔宜居城市景观构建 145

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生态维护 149

6.1 生态维护的时代趋势及启示 149

6.1.1 生态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中轴” 149

6.1.2 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152

6.1.3 循环经济示范地区的启示 153

6.2 循环型城市社会构建的战略建议——以怀柔为个案 159

6.2.1 建设依据 159

6.2.2 空间框架——规划范围说明 161

6.2.3 时间框架——规划时段说明 161

6.2.4 结构框架——建构思路 162

6.2.5 构建目标、重点及实施步骤 162

6.2.6 基本任务与实施建议 164

7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居住文化建构 172

7.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居住模式诉求 172

7.1.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172

7.1.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居住模式诉求 174

7.2 住宅开发的“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199

7.2.1 建筑技术的循环:可持续、生态化、智能化、节能省地 199

7.2.2 人文空间的循环:沟通、交流、守望相助 205

7.2.3 居住文化的循环:延续城市文脉,创新居住个性 212

7.2.4 城市规划的循环:协调、发展、超前 213

7.3 发展“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案例借鉴 215

7.3.1 日本在循环社会建设上的实践 215

7.3.2 北京怀柔“倚山型生态山居模式”开发理念建设 217

8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产业优化选择 221

8.1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传统产业发展 222

8.1.1 传统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 222

8.1.2 循环型城市社会对农业可持续 223

8.1.3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工业 230

8.1.4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服务产业 234

8.2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传统产业 237

8.2.1 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规划 237

8.2.2 循环型城市社会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 247

8.3 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改造实例 255

8.3.1 国外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改造实例 255

8.3.2 国内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改造实例 263

9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新型产业战略选择 270

9.1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发展 270

9.1.1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概念 270

9.1.2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功能 271

9.1.3 循环型城市对新型产业发展诉求 273

9.2 循环型城市条件下的新型产业发展战略模式 281

9.2.1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发展 281

9.2.2 构建循环型产业的政府与政策支持 285

9.3 循环型城市新型产业开发实例 288

9.3.1 生态房地产产业开发实例 289

9.3.2 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实例 292

9.3.3 绿色教育产业开发实例 293

10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公共空间与治理 295

10.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城市管理理念与原则 295

10.1.1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时空分析:滞后的城市化进程 295

10.1.2 经济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 296

10.1.3 新公共管理思潮与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理念变革 298

10.1.4 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公共治理的发展走向 299

10.2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公共产品运营模式剖析 302

10.2.1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发展 302

10.2.2 国外城市公共产品运营模式分析 304

10.3 循环型城市社会公共治理的现实经验——以怀柔区城市基础设施为例 311

10.3.1 怀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311

10.3.2 怀柔城市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结论 317

10.3.3 怀柔城市基础建设运营模式 317

10.3.4 怀柔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及运营建议 318

1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文化型塑 323

11.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文化诉求 323

11.1.1 循环型城市与文化的关系 323

11.1.2 宜居城市循环社会的城市文化内涵 325

11.1.3 城市文化对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 330

11.2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文化构建 332

11.2.1 概述 332

11.2.2 循环型城市文化的发展策略 333

11.3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文化重塑个案——怀柔城市文化 363

11.3.1 怀柔城市文化定位 363

11.3.2 怀柔文化设施发展策略 365

11.3.3 怀柔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65

11.3.4 怀柔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366

11.3.5 怀柔景观文化发展策略 368

1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价值认同与传播 370

12.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动员的必要性 370

12.1.1 有效的城市形象与理念推广 370

12.1.2 有助于城市打造招商引资的平台 371

12.1.3 有利于政府执政理念的强化与落实 372

12.1.4 促成市民文化内化与行为共识 373

12.1.5 提升城市认同度与凝聚力 374

12.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动员内涵 375

12.2.1 政府决策与运行机制动员 375

12.2.2 市民行为和公共理念动员 379

12.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动员方式 386

12.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动员的途径设计 386

12.3.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动员的渠道策略 388

1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增长与理想 392

1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关联系统 392

13.2 循环型城市社会价值增长模式 399

13.3 循环型城市社会增长的实践 410

13.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增长的实践关联者 410

13.3.2 循环型城市社会增长的实践——案例分析 416

13.4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战略远景 421

13.4.1 基础层面:人居的需要 421

13.4.2 中级层面:城市发展的需要 424

13.4.3 高尚理想层面:人类自我发展的需要 425

跋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