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动态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永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108000X
  • 页数:1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从马利诺夫斯基、韩礼德到库克等11位语言学家关于语境的观点作了扼要介绍,全书重点是从现代社会文化的视角讨论语境与语言使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涉及语境的界定、语境变量的分类、语境变量与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语境的动态特征、语境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作者的话 1

第一章 语境思想的发展轨迹与本书的基本构想 1

1 引言 1

2 语境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 2

3 本书的主要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语境的界定与变量的分类 6

1 引言 6

2 国外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界定以及变量的分类 6

2.1 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的研究 6

2.1.1 B.Malinowski 6

2.1.2 J.R.Firth 7

2.1.3 M.A.K.Halliday 9

2.1.4 M.Gregory 11

2.1.5 R.Jakobson 12

2.1.6 D.Hymes 13

2.1.7 J.Lyons 14

2.1.8 van Dijk 16

2.1.9 M.Hoey 16

2.1.10 J.Saeed 18

2.1.11 G.Cook 19

2.1.12 语境变量分类对比 20

2.2 从心理认知角度出发的研究 21

2.3 两种研究方法的主要差别 22

3 国内学者对语境的论述 23

3.1 主要成果 23

3.2 主要观点 23

4 语境与语篇的关系 25

4.1 Lyons的观点 25

4.2 Halliday & Hasan的观点 26

第三章 语境的动态研究与理论模型 27

1 引言 27

2 语境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27

3 语境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28

4 国外语言学家对语境动态特征的关注 29

4.1 G.K.Zipf 30

4.2 T.Ballmer 30

4.3 van Dijk 31

4.4 M.O'Donnel 32

4.5 J.J.Gumperz & J.Cook-Gumperz 33

4.6 M.A.K.Halliday & R.Hasan 34

5 动态语境的几种理论模型 36

5.1 M.Berry的转换模型 36

5.2 T. Winograd & W.A.Woods的过渡网络模型 38

5.3 E.Ventola的流程图模型 39

5.4 R.Fawcett等人的系统流程图模型 40

5.5 M.O'Donnel的动态系统模型 41

6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的相对性 42

第四章 Halliday对应理论的基本正确性 46

1 引言 46

2 话语范围及其体现形式 46

2.1 话语范围的基本内容 46

2.2 话语范围与及物性系统之间的对应 47

3 话语基调及其体现形式 57

3.1 话语基调的基本内容 57

3.2 话语基调与语气系统的对应 58

3.3 话语基调对情态系统的制约 64

4 话语方式及其体现形式 68

4.1 话语方式对主位结构的制约 69

4.2 话语方式对信息结构的制约 71

5 结语 72

第五章 对Halliday对应理论的局部修正 73

1 引言 73

2 话语范围对其他语境因素的制约 75

2.1 话题对话语基调的制约 75

2.2 话题对话语方式的制约 78

3 话语基调对其他语境因素的制约 80

3.1 话语基调对话题的制约 80

3.2 话语基调对话语方式的制约 89

4 话语方式对其他语境因素的制约 97

4.1 话语方式对话语范围的制约 97

4.2 话语方式对话语基调的制约 99

5 实例的综合分析 102

6 结语 108

第六章 互文性与语境动态研究的关系 110

1 引言 110

2 互文性的界定 110

3 互文性的种类 112

4 互文性的表现形式 112

5 互文性对语境动态研究的重要性 114

5.1 引语 114

5.2 模仿 117

5.3 双关 119

5.4 反语 120

5.5 外指照应 123

5.6 难以归类的表现形式 125

5.7 互文性与语境动态研究的关系 127

6 互文性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28

第七章 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 130

1 引言 130

2 框架理论的基本内容 130

3 框架与框定 132

4 Fillmore的框架理论对Halliday语境理论的启示 137

4.1 角色框定与言语功能的关系 138

4.2 视角与起点的关系 138

4.3 框架结构与语篇连贯的关系 140

4.4 框架结构与文化语境的关系 141

5 结语 142

第八章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语境研究的启示 144

1 引言 144

2 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144

2.1 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概念隐喻研究的目的 144

2.2 概念隐喻的类型及其工作机制 145

3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 147

3.1 心理空间的界定和整合 147

3.2 概念整合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对比 148

4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语境研究的启示 151

4.1 概念隐喻理论与语法隐喻理论的对比 151

4.2 心理空间理论与语法隐喻理论的对比 153

4.3 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154

4.4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Halliday语境理论的启示 157

5 结语 158

第九章 对语境研究趋势的展望 160

1 引言 160

2 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的进一步完善 160

2.1 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结合 162

2.2 功能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结合 163

3 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进一步应用 165

3.1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166

3.2 功能语言学与话语分析 167

3.3 功能语言学与辞书编撰 168

参考文献 170

附录一 英汉术语对照表及索引 184

附录二 英汉人名对照表及索引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