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参加和平起义投身屯垦戍边 1
第一节 参加起义接受改编 2
第二节 开展思想改造教育 5
第三节 建立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 10
第四节 挺进阿山踏上新的征途 14
第五节 屯垦队伍的发展壮大 16
第六节 拉开屯垦序幕开创垦区新纪元 23
第七节 参加剿匪战斗 27
第二章 国营农场的建立和发展 31
第一节 农业建设第二十八团的成立 32
第二节 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37
第三节 工交建商的初创和发展 45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的起步 53
第五节 创办文教卫生事业 55
第六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59
第七节 强调集体领导和以求实精神总结经验的党代会 63
第八节 肃反运动和“反右”斗争 67
第九节 与地方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 70
第三章 “大跃进”和贯彻“八字”方针 73
第一节 “大跃进”中的农牧业生产和大炼钢铁运动 74
第二节 生产规模的扩大 81
第三节 辖区调整和垦区规划 86
第四节 发挥“战斗队”的作用维护边疆稳定 88
第五节 农十师在巴里巴盖的成立 96
第六节 反“右倾”斗争 101
第七节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07
第八节 植树造林改变垦区环境 113
第九节 机械化生产连队的建立与管理 118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2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对各项事业的影响 12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之初的二十八团 127
第二节 团场动乱进一步加剧 131
第三节 “临时文革”操纵武斗和打砸抢 133
第四节 对干部群众的迫害 135
第五节 临时党委贯彻“九大”精神 139
第六节 对“极左”错误的部分纠正和新党委会的产生 143
第七节 武装民兵值班部队 145
第八节 初步落实党的政策 148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对团场造成的破坏 149
第五章 农垦局时期的一八一团 157
第一节 开展“揭、批、查”和全面落实党的政策 157
第二节 农垦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事业的恢复 166
第三节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71
第四节 学大庆运动中的工副业生产 175
第五节 农业生产在恢复中发展 180
第六节 人口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85
第六章 从曲折前进到全面改革开放 189
第一节 经济责任制的初步推行 189
第二节 更新观念与自营经济的发展 197
第三节 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 201
第四节 整党建党加强党的领导 204
第五节 以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210
第六节 “阿勒泰肉用细毛羊”的选育和命名 216
第七节 养老金的调整和医疗制度的改革 218
第八节 改革大潮中的群众团体 222
第九节 民心工程的建设 229
第七章 深化改革突破“瓶颈”奔小康 235
第一节 “两费自理”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 236
第二节 改革体制 破解难题 241
第三节 “九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46
第四节 高效农业的起步与发展 251
第五节 改革中的工业及建筑业 254
第六节 万亩生态林和退耕还林(草)工程 261
第七节 危旧住房改造和城镇建设 264
第八节 加强党组织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70
第九节 干部管理与市场经济的接轨 280
第十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283
第十一节 精神文明推陈出新 289
第十二节 企业扭亏增盈职工增收奔小康 295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