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从五四到抗战——现代知识者的思想变动 1
一 从传统的“士”到现代的“知识人” 1
二 启蒙的兴起与精神的高扬 6
三 时代的转变与精神的转向 11
第一章 历史行进中的艰难选择 16
一 战火中的精神炼狱 16
二 40年代国统区、沦陷区的知识者题材小说 27
第二章 巴金:家的出走与眷恋 55
一 《火》:爱的悲剧 57
二 《憩园》:家的挽歌 63
三 《寒夜》:家的破碎与向往 66
余论 70
第三章 老舍:知识者的文化批判 72
一 老派知识者 73
二 新派知识者 77
三 正派知识者 80
四 老舍的困惑与追求 85
第四章 路翎:书写生命的激情 91
一 两个路翎:彗星与流星 92
二 精神世界的波澜 98
三 蒋纯祖的悲剧 104
第五章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113
一 文明批判与知识者的嘲讽 115
二 《人·兽·鬼》:知识者的灵魂剖析 119
三 《围城》:形象哲学与知识者的众生相 125
第六章 师陀:诗意追求与现实批判 132
一 短篇中的三类知识者 133
二 《马兰》:命运的重压与反抗 139
三 《结婚》:生存与道德的较量 143
余论 147
第七章 王西彦:平民知识者的观察与书写 150
一 生活困顿中的灵肉煎熬 151
二 精神的彷徨与沉沦 154
三 知识者的奋起与追求 158
第八章 自由与规范 163
一 解放区的文学气候与作家感应 163
二 知识者小说的两种声音 176
第九章 丁玲:个性的浮沉 187
一 孤独而矛盾的叛逆者 188
二 革命时代的爱情 191
三 知识分子精神的复苏与熄灭 195
第十章 主流与主流之外 203
一 50年代精神气候与作家心态 203
二 中心与边缘 217
第十一章 陈翔鹤:历史深处的孤愤 241
一 青春的感伤与苦闷 242
二 战争年代的人格写照 246
三 走出合唱的独奏 249
第十二章 结语:重提现代性 256
主要参考书目 265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