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风吹草低见牛羊——西部概况 3
1 神奇广袤的山川形胜 3
1.1 云贵川渝:起伏跌宕的山地高原景观 3
1.2 西藏:“世界屋脊”与高寒景观 5
1.3 陕甘宁青:坦荡的高原与荒漠景观 5
1.4 新疆:山盆相夹的地形与荒漠景观 6
2 举足轻重的独特地位 8
2.1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8
2.2 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 15
2.3 初具规模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基础 20
3 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 23
3.1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经济效益差 23
3.2 经济结构落后,布局不合理 25
3.3 社会发展水平低 31
3.4 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破坏严重 36
3.5 思想观念保守 37
贰 亘古不移西部情——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与意义1 可资借鉴的开发经验 39
1.1 美国的“西进运动”和南部地区开发 40
1.2 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开发 43
1.3 意大利的南方开发计划 47
1.4 日本对不发达地区的开发 50
1.5 巴西对亚马逊地区的开发 53
1.6 国外开发经验及可资借鉴的开发政策 55
2 绵延不断的开发历程 57
2.1 清末~1949年:西部开发的萌芽时期 57
2.2 1949~1978年:奠定西部工业化基础的30年 63
2.3 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发展 70
3 史无前例的开发工程 75
3.1 东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76
3.2 实现“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 79
3.3 扩大内需,开拓市场 82
3.4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布局合理化 86
3.5 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94
3.6 有助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96
叁 运筹帷幄揽全局——西部大开发的思路与模式1 审时度势:廓清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 98
1.1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对西部大开发的挑战 99
1.2 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100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思路 101
2 博采众长:构建西部大开发的新模式 119
2.1 东部沿海开发模式的主要特点 119
2.2 西部早期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的差异 126
2.3 东部沿海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的比较 129
2.4 西部大开发的新模式:“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主体” 135
3 扬长避短:树立西部大开发的新观念 141
3.1 树立新的资源观念 141
3.2 树立新的市场观念 142
3.3 树立新的优势观念 143
3.4 树立新的发展观念 144
3.5 树立新的合作观念 145
肆 天机云锦巧剪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 146
1 首当其冲的基础设施建设 146
1.1 交通 147
1.2 能源 152
1.3 通信与信息传输 155
1.4 市政建设 159
2 福泽万世的山川秀美工程 161
2.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 161
2.2 山川秀美工程的内容 164
2.3 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步骤 170
2.4 山川秀美工程的重大项目 171
3 色彩纷呈的西部特色经济 175
3.1 特色农业 178
3.2 特色旅游 181
3.3 色彩纷呈的西部各地特色经济 185
4 先行一步的科技教育文化 188
4.1 西部地区的科教文化优势 188
4.2 发挥科教文化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 191
4.3 科教先行计划的内容 195
5 全方位的西部改革开放格局 202
5.1 深化改革,培育创新机制 202
5.2 建立西部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13
伍 忽如一夜春风来——西部大开发启动纪实 222
1 党和政府英明决策 222
1.1 党的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协调发展 223
1.2 邓小平论西部开发 223
1.3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论西部大开发 224
2 中央各部委强力扶持 229
2.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向西部倾斜 231
2.2 中国人民银行:纷纷投资西部 231
2.3 财政部:运用财政政策推动西部大开发 234
2.4 教育部: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保证 235
2.5 人事部:出台人才优惠政策 236
2.6 税务总局:税收优惠,鼓励外商西进 237
2.7 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当好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官 238
2.8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科技先行 240
2.9 国家林业局:10年投资2000亿元保护生态 240
2.10 水利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41
2.11 国土资源部:拟订西部资源开发五大原则 242
3 西部各地八仙过海 243
3.1 陕西省 243
3.2 甘肃省 247
3.3 宁夏回族自治区 251
3.4 青海省 256
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59
3.6 西藏自治区 263
3.7 云南省 267
3.8 贵州省 272
3.9 四川省 275
3.10 重庆市 279
4 东部省区争走西口 285
4.1 北京市 285
4.2 上海市 286
4.3 天津市 287
4.4 广东省 290
4.5 山东省 292
4.6 辽宁省 294
4.7 福建省 294
4.8 江苏省 296
4.9 安徽省 298
4.10 浙江省 298
4.11 吉林省 299
结束语 300
编后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