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
1.1 清末实业教育 2
1.1.1 清末实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2
1.1.2 清末实业教育体系 3
1.2 民国时期的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6
1.2.1 实利主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产生 6
1.2.2 民国时期的实业教育体系 8
1.2.3 民国时期的专门学校和专科学校 10
1.2.4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职业教育 11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职业教育 11
1.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与沿革 15
1.4.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15
1.4.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因 17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
第2章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27
2.1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27
2.1.1 高等职业教育的前奏 27
2.1.2 高等职业教育 28
2.2 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 31
2.2.1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格证书体系 31
2.2.2 管理与运行体系 34
2.2.3 课程开发依据 36
2.2.4 培训包的能力标准 37
2.2.5 专业开发 40
2.2.6 信息技术国家资格能力体系的特征 41
2.2.7 课程开发 45
2.2.8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 56
2.3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61
2.3.1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61
2.3.2 双元制的课程体系 64
2.3.3 课程开发 65
2.3.4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71
2.3.5 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 74
2.3.6 职业学院(BA)的教学方案 77
第3章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80
3.1 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定性分析 80
3.2 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85
3.2.1 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 86
3.2.2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构 90
3.2.3 职业教育与技术结构 93
3.2.4 职业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 95
3.3 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96
3.3.1 职业教育与城市化 98
3.3.2 职业教育与人的城市化 100
3.3.3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103
3.3.4 职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109
3.4 职业教育与制造业的发展 116
第4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 122
4.1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素与类别 122
4.1.1 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 122
4.1.2 人才培养目标的分类 124
4.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 125
4.2.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结构 125
4.2.2 高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能力结构 130
4.3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132
4.3.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132
4.3.2 构建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133
4.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现状与原则 135
4.4.1 专业设置现状 135
4.4.2 专业设置原则 137
4.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改革 144
4.5.1 专业教学改革 145
4.5.2 专业建设改革 146
第5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51
5.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52
5.2 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163
5.2.1 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163
5.2.2 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165
5.3 几种典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166
5.3.1 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 167
5.3.2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168
5.3.3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169
5.3.4 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模式(MES) 173
5.3.5 职业群集课程模式 174
5.3.6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175
第6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178
6.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78
6.1.1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79
6.1.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82
6.1.3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架构 184
6.1.4 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 186
6.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构成 187
6.2.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87
6.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90
6.2.3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03
6.2.4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209
6.3 综合实训的基本概念 210
6.3.1 综合实训的定义 210
6.3.2 综合实训课程的界定 211
6.3.3 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212
6.3.4 综合实训的意义 213
6.4 综合实训的构成要素、模式类型 215
6.4.1 综合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 216
6.4.2 综合实训的模式类型 218
6.5 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程序 224
6.6 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管理与条件保障 227
第7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31
7.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231
7.2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特征 236
7.2.1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 236
7.2.2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237
7.3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239
7.4 职业教育教师的任务 244
7.5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要求 248
7.6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55
7.6.1 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改革的深化 255
7.6.2 师资培养基地建设 256
7.6.3 高层次教师的引进 257
7.6.4 在职教师再培养 257
7.6.5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59
7.6.6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62
7.6.7 探索和建立新的用人机制 263
第8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 265
8.1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265
8.1.1 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65
8.1.2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67
8.1.3 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268
8.1.4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269
8.2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管理 271
8.3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与管理 274
8.4 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与管理 278
8.4.1 教材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78
8.4.2 教材建设的组织 280
8.4.3 教材体系与特色建设 281
8.4.4 教材建设管理 282
8.5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283
8.6 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 288
8.6.1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288
8.6.2 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290
8.6.3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291
8.6.4 学籍管理 294
8.6.5 教师工作管理 296
8.6.6 教学设施管理 297
8.6.7 教学档案管理 297
第9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 303
9.1 概述 303
9.1.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 303
9.1.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特殊性 306
9.1.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 308
9.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311
9.2.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概述 311
9.2.2 监控内容与框架结构 312
9.2.3 组织设计与制度安排 314
9.2.4 运行模式与预警机制 316
9.3 毕业生跟踪管理 318
9.3.1 开展毕业生跟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18
9.3.2 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基本思路 319
9.3.3 毕业生跟踪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320
第10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 322
10.1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322
10.1.1 讲授法 323
10.1.2 现场教学法 324
10.1.3 项目教学法 325
10.1.4 工程案例教学法 325
10.2 现代教育技术 325
10.2.1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与特征 325
10.2.2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意义 337
10.3 视听媒体教材的编制 338
10.3.1 媒体教材的视觉要求 338
10.3.2 光学投影教材的设计与制作 339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