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扬善 道教伦理及其现代价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常云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2621766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引用大量的道教经籍,向读者介绍道教伦理道德,阐述道教伦理与传统的关系,从而表明道教伦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绪论 道教伦理概述 1

一、道教伦理概念界说 2

二、传统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关系 4

三、道教伦理的主要特征 9

四、道教伦理的基本内涵和表现领域 13

(一)教义中的伦理思想 14

(二)神仙信仰中的道德追求 15

(三)清规戒律中的道德约束 17

(四)道教禁忌中的道德要求 18

(五)劝善书中的道德规范 19

(六)各教派立教宗旨中的伦理道德 20

(七)道教科仪中的伦理思想 22

(八)历代高道的道德言行 24

(九)仙话故事、道情戏、水陆画等的伦理教育 26

五、道教伦理的现实与未来 27

第一章 尊道贵德:道教徒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33

一、道法自然:道教的天道原则 33

二、柔弱不争:道教徒的处世方式 36

(一)柔弱为上的人生态度 37

(二)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 38

三、奉道行事:道教徒的人格理想 40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40

(二)奉道是道教徒的人生追求 42

(三)神仙是道教人格理想的典范 45

四、忠孝为先:道教伦理的价值取向 47

(一)忠孝之道本于天地 47

(二)学道当以忠孝为先 51

(三)净明以忠孝为本 53

五、诚信不欺:道教伦理的基本原则 56

(一)天道以至诚为本 57

(二)持戒以守信为先 58

(三)信仰以虔诚为首 60

(四)行善以诚心为要 61

(五)和谐以诚信为基 62

第二章 济世利人:道教济世伦理的理念与实践 65

一、学道为人:道教济世伦理的基本理念 65

(一)慈悲仁爱的道德理念 66

(二)学道为人的济世理念 69

二、慈心于物:道教济世伦理的情感依据 72

(一)万物皆有道性的情感寄托 73

(二)齐同慈爱的至善真情 76

三、无量度人:道教济世伦理的普世性质 78

(一)崇尚道德的普世美德 78

(二)度化众生的普世精神 82

四、扶贫帮困:道教济世伦理的具体实践 84

(一)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84

(二)扶贫帮困的具体实践 88

第三章 慈爱和同:道教和谐社会伦理的追求与使命 93

一、慈爱和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境界 95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准则 95

(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97

(三)济世利人的至善境界 98

二、众生平等: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99

(一)众善奉行的道德理念 99

(二)众生平等的和谐理念 101

(三)欣乐太平的社会理想 103

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则 106

(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 106

(二)道教的生态伦理精神 109

(三)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 112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115

第四章 贵生重命:道教生命伦理的价值取向与追求 119

一、仙道贵生:道教生命伦理的核心内容 119

(一)积善成仙的生命追求 120

(二)人道与仙道并修的道德伦理 122

(三)好生恶杀的生命伦理 126

二、我命在我: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精神 129

(一)自然无为的生命观 130

(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132

(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133

三、修身养性:道教生命伦理的实现手段 136

(一)从天道自然到人道养生 136

(二)从外丹实践到内丹修炼 138

(三)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 143

四、长生久视:道教生命伦理的理想境界 145

(一)神仙可学论的基本思想 146

(二)学道与修仙的生命追求 147

(三)与道合真的理想境界 151

第五章 立德践行: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与当代启示 155

一、众善奉行:道教伦理修养的原则 156

(一)正心去欲的原则 156

(二)慈悲济世的原则 159

(三)行善抑恶的原则 161

二、赏善罚恶: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 165

(一)严格自律的修养方法 165

(二)劝善度人的修养方法 167

(三)诸恶莫作的修养方法 169

三、规戒禁忌:道教伦理修养的途径 172

(一)戒律与禁忌 172

(二)道教伦理修养的主要途径 177

四、道德教化:道教伦理修养的当代启示 184

(一)对个人自身修养的启示 184

(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启示 186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189

第六章 积功行善:道教劝善活动的社会功能 191

一、太上感应:道教劝善思想的形成 191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由来 192

(二)天人感应与因果报应 194

(三)《太上感应篇》的出现 196

二、善恶分明:道教劝善思想的基本内容 199

(一)善与恶的思想 199

(二)社会人伦与道德规范 207

(三)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 211

三、道德至上: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 213

(一)对行善积德的规劝 214

(二)对社会道德的教化 216

(三)道德至上的伦理特色 219

四、净化人心:道教劝善书的社会作用 221

(一)精神生活的补充作用 221

(二)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 224

(三)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227

(四)身心健康的引导作用 229

第七章 紫气东来:道教伦理的现代建设与传扬 233

一、继承传统:道教传统伦理的学习与研究 234

(一)对道教传统伦理的再认识 234

(二)道教传统伦理的继承与发展 236

二、适应时代:道教传统伦理的现代建设 238

(一)对现代道教伦理的一般认识 239

(二)与时俱进地推进道教伦理建设 240

(三)加强道教自身的宗教伦理建设 242

三、服务社会: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走向 247

(一)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247

(二)探索道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