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东水,彭贺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9052277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项目”之一。

总序——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 1

前言 1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一节 什么是中国管理学 3

一、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二、中国管理学的学科发展 5

三、中国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9

第二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管理学 11

一、中国管理学的现代价值 11

二、中国管理学的理论价值 14

三、中国管理学的实践价值 15

第三节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6

一、量化与质化结合 16

二、古今中外相结合 17

三、多种学科相结合 18

第二章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20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时期的管理思想 20

一、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20

二、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 26

三、盛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28

四、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 30

五、晚明时期的管理思想 32

六、前清时期的管理思想 34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的管理思想 37

一、魏源的管理思想 37

二、康有为的管理思想 38

三、张之洞的管理思想 39

四、张謇的管理思想 39

五、孙中山的管理思想 41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42

一、中国现当代的治国思想 42

二、中国现当代的治生思想 44

三、中国现当代的治家思想 47

四、中国现当代的治身思想 48

第三章 中国管理学的融合创新 51

第一节 中国管理学的现代发展 51

一、从东方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索中国管理 52

二、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国民经济管理 53

三、从中观视角探索中国产业经济理论 54

四、从微观视角探索中国现代企业管理 55

五、从人为学视角探索中国行为管理 58

第二节 中国管理学的“三为”哲学观 58

一、人本管理哲学 59

二、人德管理哲学 60

三、人为管理哲学 61

第三节 中国管理学的融合创新 62

一、中国管理学的回归 62

二、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64

三、国际管理学者的共识 67

第二篇 治国学 73

第四章 立国之本 73

第一节 以人为本 73

一、人与国家 73

二、民主价值 75

三、以民为本 76

四、人才立国 77

第二节 民生为基 78

一、生产发展 79

二、生活幸福 80

三、生态和谐 81

第三节 法治安邦 82

一、创立共和 83

二、依法治国 84

三、追求正义 86

第四节 德治兴邦 87

一、以德辅法 88

二、为政以德 89

三、德化天下 90

第五章 治国之道 93

第一节 治国基础 93

一、制度 93

二、文化 95

三、权威 96

第二节 治国主体 97

一、政党 98

二、官僚 99

三、政治家 100

四、非政府组织 101

第三节 治国原则 102

一、中庸 102

二、和谐 103

三、无为 105

第四节 治国目标 107

一、国富民强 107

二、政治民主 108

三、社会和谐 109

第六章 兴国之要 113

第一节 治理模式 113

一、治理模式的演革 113

二、各种治理的比较 115

三、中国的治理模式 117

第二节 产业制胜 119

一、产业经济管理 119

二、产业结构优化 120

三、产业布局优化 122

第二节 科教兴国 125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25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126

三、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127

第三节 资源优化 128

一、资源概述 128

二、优化配置 129

三、科学发展观 130

第四节 平衡发展 132

一、区域平衡发展 132

二、城乡平衡发展 139

三、阶层平衡发展 141

第七章 邦交之策 144

第一节 和平崛起 144

一、概念提出 144

二、主要内涵 145

三、现实意义 147

第二节 与邻为善 149

一、与邻为善的渊源 149

二、睦邻外交的历史 150

三、睦邻外交的内涵 151

第三节 和而不同 154

一、“和而不同”的内涵 154

二、“和而不同”的实践 155

第三篇 治生学 161

第八章 德正生厚 161

第一节 富民与伦理道德 161

一、经济发展的伦理取向 161

二、伦理道德以富民为基 162

第二节 义利的现代价值 166

一、义利思想 166

二、以义求利 168

三、先利后义 170

四、义利结合 172

第三节 消费与伦理道德 173

一、消费的道德倾向 173

二、奢俭与经济发展 174

第九章 商帮之道 178

第一节 历史商帮 178

一、商帮概述 178

二、晋商之路 179

三、徽商之道 185

第二节 现代新商 188

一、新浙商 188

二、新沪商 190

三、新苏商 191

四、新闽商 192

五、新粤商 195

六、新鲁商 196

七、新台商 197

八、新华商 198

第三节 新商模式 200

一、苏南模式 200

二、温州模式 202

三、泉州模式 205

第十章 应变管理 213

第一节 辩证变易 213

一、“变易”概念 213

二、组织变革 214

三、应变之道 215

第二节 刚柔相济 217

一、思想渊源 218

二、刚柔兼容 219

三、柔性管理 220

第三节 危机管理 225

一、何谓危机 225

二、管理方法 227

第四节 学习创新 232

一、组织学习 232

二、组织创新 233

三、学习型组织 234

第十一章 网络经营 237

第一节 社会资本 237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237

二、企业的社会资本 240

三、中国式社会资本 241

第二节 关系营销 243

一、五缘网络 243

二、关系营销 246

三、五缘营销网络 247

第三节 信息制胜 249

一、信息界定 250

二、信息管理 250

第四篇 治家学 255

第十二章 治家基础 255

第一节 何谓家庭 255

一、家庭内涵 255

二、亲缘关系 256

三、功能变迁 260

第二节 传统治家理论 261

一、西方治家思想 261

二、中国治家思想 264

第三节 现代治家方法 266

一、家庭计划管理 267

二、家庭分工管理 271

三、家庭决策管理 273

四、家庭沟通管理 275

五、家庭规范管理 276

六、家庭目标管理 278

第十三章 家业管理 281

第一节 家庭生产 281

一、家庭的经济分析 281

二、家庭生产的内涵 282

三、家庭生产的演进 283

第二节 家庭消费 288

一、古代家庭消费观 288

二、现代家庭消费观 291

三、现代家庭消费原则 294

第三节 家庭理财 296

一、家庭理财的内涵与外延 297

二、传统社会的家庭理财 297

三、现代社会的家庭理财 299

四、21世纪家庭理财趋势 301

第十四章 家族企业 303

第一节 家庭创业 303

一、家族企业概述 303

二、家庭创业优势 305

三、家庭创业陷阱 307

第二节 家族企业治理 308

一、家族企业的人本管理 308

二、家族企业的人德管理 309

三、家族企业的人为管理 310

第三节 家族企业承续 313

一、承续的提出 313

二、接班人计划 313

三、承续双方的解决之道 314

四、承继之后面临的挑战 315

第十五章 家国和谐 317

第一节 家庭伦理 317

一、传统家庭伦理的特征 317

二、现代家庭伦理面临的挑战 319

三、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320

第二节 家庭教育 321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 321

二、家庭智育:启蒙教育 321

三、家庭德育:终生教育 322

四、人为为人:家教宗旨 323

第三节 家庭、社会与国家 323

一、齐家治国平天下 323

二、家庭与社会 326

三、家庭与政治 329

第五篇 治身学 337

第十六章 修身之道 337

第一节 以乐为本 337

一、行善得乐 337

二、仁者之乐 338

三、通达之乐 340

第二节 以诚为基 341

一、德不高则行不远 341

二、言必信,行必果 344

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45

第三节 以谦为益 346

一、满招损,谦受益 346

二、谦虚谨慎,虚怀若谷 347

三、以谦为益,厚德载物 348

四、以谦为益与官德修养 349

第十七章 待人之道 352

第一节 与人为善 352

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52

二、与人为善的基本原则 354

三、与人为善,与邻为善 357

第二节 以礼相待 357

一、礼的内涵与起源 358

二、以礼相待的态度 359

三、以礼相待的原则 360

四、礼与家庭传统伦理 361

第三节 以和为贵 362

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 362

二、传统和谐精神的内涵 363

三、以和为贵的基本原则 365

四、构建和谐的实践 366

第十八章 成事之道 369

第一节 以勤为先 369

一、以勤为先 370

二、勤的价值 371

三、勤的体现 372

第二节 以俭为美 374

一、什么是俭 374

二、俭的价值 375

三、俭的体现 377

第三节 以志为纲 379

一、志存高远 380

二、持之以恒 381

三、刚健有为 383

结束语:中国式企业领导的修炼哲学 386

参考文献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