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新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国甫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3842866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国际国内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化,全面反映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

引论 1

一、什么是行政管理学 1

二、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本书的逻辑结构 2

三、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4

四、新中国建立前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6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成就 6

六、新世纪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9

第一章 行政组织 12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 12

一、行政组织的内涵 12

二、行政组织的特点 13

三、行政组织的类型 13

四、行政组织的建构原则 14

第二节 行政组织职能 15

一、行政组织职能的特点和作用 15

二、行政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 16

三、行政组织职能的实现手段 17

四、行政组织职能的转变 19

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 21

一、什么是行政组织结构 21

二、影响行政组织结构的因素 21

三、层级化与分部化的关系 22

四、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23

第四节 行政组织体制 24

一、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 24

二、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 27

第五节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策略 32

一、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2

二、着眼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战略 33

三、科学处理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辩证关系 34

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35

五、着力在人员分流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36

第二章 行政领导 37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37

一、行政领导的本质 37

二、行政领导的方式 37

三、行政领导者的本质规定 38

四、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40

五、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41

六、行政领导者的学而“仕”与“仕”而学 42

第二节 行政领导集体 44

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44

二、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 44

三、优化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原则 47

第三节 行政领导者成才的基本要素 48

一、机遇 48

二、素质 49

三、环境 53

四、方法 54

第四节 行政领导者凝聚下级的方法与艺术 55

一、科学地遵守凝聚的基本原则 55

二、科学地拨动下级的心弦 58

三、科学地让下级发表意见 60

四、科学地表扬和批评下级 61

第三章 行政决策 64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64

一、行政决策的特点 64

二、行政决策的分类 64

三、行政决策的程序 65

四、行政决策的地位 67

第二节 行政决策模式 67

一、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 67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68

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68

四、埃特奥尼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式 69

第三节 行政决策体制 70

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70

二、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70

三、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71

四、行政决策监控系统 71

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非理性因素影响 71

一、行政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 71

二、非理性因素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72

三、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对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 74

第五节 行政决策的价值评价 75

一、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本质 75

二、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标准 77

三、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过程 78

第四章 行政执行 81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81

一、行政执行的特点 81

二、行政执行的原则 81

三、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82

第二节 行政执行过程 83

一、准备阶段 83

二、实施阶段 84

三、总结阶段 85

第三节 行政执行偏差分析 86

一、行政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86

二、行政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 87

三、行政执行偏差的纠正方法 89

第五章 人事行政 91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91

一、人事行政的内涵 91

二、人事行政的功能 91

三、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 92

四、国外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 93

第二节 现代人事行政制度 95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95

二、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96

三、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97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入口”和“出口”制度 98

一、录用制度 98

二、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 99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 99

一、义务、权利及职位分类制度 99

二、考核及奖惩制度 101

三、职务升降、任免及交流制度 102

四、培训及工资、保险和福利制度 103

五、回避、纪律及申诉控告制度 104

第六章 公共政策 105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105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 105

二、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106

三、公共政策的要素 107

四、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08

五、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 109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111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性质 111

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112

三、高效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塑造 115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17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问题 117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体系的构建 122

三、我国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完善 124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 127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127

二、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渐进调整策略 128

三、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基本策略 130

第七章 公共财政 133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133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 133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 134

三、公共财政的宏观调控 136

第二节 国家预算 137

一、国家预算的内涵和类别 137

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138

三、国家预算的执行 139

四、国家决算的编制和审批 140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收支管理 140

一、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和规模 140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和效益 143

三、正确处理公共财政收支矛盾 144

第四节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145

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 145

二、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146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 147

第八章 行政法治 151

第一节 行政法治概述 151

一、行政法治的特征 151

二、行政法治的内容 152

三、行政法治的意义 153

第二节 行政法治的基础 154

一、常备不懈,培育守法之心 154

二、学法懂法,苦练守法之功 155

三、严于律己,规范守法之为 155

四、敢于斗争,力扬守法之威 156

第三节 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 157

一、行政立法的体制 157

二、行政立法的程序与方法 158

三、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 159

四、行政执法的法律效力 161

第四节 行政司法与行政诉讼 162

一、行政司法的意义 162

二、行政司法的类型 162

三、行政诉讼的作用 164

四、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程序 164

五、行政赔偿制度 165

第五节 行政法治监督 165

一、行政法治监督的意义 165

二、行政法治监督体系 166

三、行政法治监督机制 169

第九章 行政文化 172

第一节 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 172

一、文化制胜的实践依据 172

二、文化制胜的基本特征 174

三、文化制胜的实施途径 176

第二节 行政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79

一、行政文化的结构 179

二、行政文化的功能 183

三、行政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87

第三节 行政文化的形铸途径 188

一、行政社会化的特征 188

二、行政社会化的途径 189

三、行政社会化的功能 190

第十章 机关管理 193

第一节 机关管理概述 193

一、机关管理的内涵 193

二、机关管理的任务 193

三、机关管理的要求 195

第二节 机关管理的内容 196

一、会议管理 196

二、文书管理 197

三、档案管理 198

四、财务管理 199

五、后勤事务管理 200

六、其他机关事务管理 201

第三节 机关管理现代化 201

一、机关管理现代化的本质 201

二、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原则 201

三、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202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 203

一、政府采购的本质要求 203

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意义 204

三、建立全国性政府采购制度 206

第五节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207

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紧迫性 207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内容 208

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途径 209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 211

第一节 行政绩效概述 211

一、绩效范畴的历史考察 211

二、行政绩效的维度 214

三、行政绩效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215

第二节 行政绩效的评估 216

一、行政绩效评估概述 216

二、行政绩效评估系统 222

三、行政绩效评估机制 231

第三节 行政绩效的改善 233

一、我国行政绩效的现状 233

二、制约我国行政绩效改善的主要因素 234

三、改善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策略 236

第十二章 行政发展 240

第一节 行政发展概述 240

一、行政发展的实质 240

二、行政发展的特征 241

三、研究行政发展的意义 242

第二节 行政发展的力场分析 243

一、行政发展的两类作用力 243

二、行政发展作用力的“边缘性效应” 244

三、行政发展作用力的有效利用 246

第三节 行政发展规律 248

一、行政发展适应律 248

二、行政发展不平衡律 249

三、行政发展相对稳定律 250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行政发展 251

一、社会价值取向:从“官本位”走向“知识本位” 251

二、行政体制:消除高度集权和“全能主义”的弊端 252

三、行政运行机制:从“礼治”和“人治”走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253

四、行政管理制度:从传统的权威主义向民主行政转变 253

五、行政人员的素质要求:从人文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结构转化 254

附录一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256

一、创立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256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256

三、行为科学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257

四、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259

五、多元理论发展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259

附录二 毛泽东对中国行政管理的探索与贡献 261

一、系统提出了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 261

二、深刻揭示了行政管理的作风、道德和精神 264

三、科学阐明了行政管理的发展目标、动力和路径 270

四、全面探索了行政思想方法、行政领导方法和行政工作方法 276

附录三 毛泽东的中国特色政策过程思想研究 283

一、首次提出有本土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283

二、深刻阐释中国特色政策过程的理论假设 284

三、系统建构中国特色政策过程的基本架构 286

四、“霹雷事件”:对中国特色政策过程的典范解读 290

附录四 邓小平对机构改革的探索与贡献 293

一、深刻揭示了机构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93

二、全面论述了机构改革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94

三、系统阐明了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95

四、科学概括了机构改革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内容 296

五、明确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298

后记 303

改版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