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道教 2
第1章 城市、君侯与神 2
货币制度 2
城市与行会 6
同近东比较的君侯管理与神明观 10
中央君主的卡里斯马大祭司地位 16
第2章 封建俸禄制国家 20
分封制的世袭卡里斯马特征 20
重建官僚制的统一国家 26
中央政府与地方官 30
徭役与捐税 33
官员俸禄与税收包干 36
第3章 行政管理与农业制度 42
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42
军队制度与王安石的变法试验 49
对农民的财政保护及其对农业制度的影响 52
第4章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没有资本主义的依附关系 58
宗族经济与祖宗崇拜 60
宗族组织 62
乡村自治 64
经济关系的宗族制约 68
法律的世袭结构 71
第5章 士等级 76
士的文化政治特征 76
《诗经》《春秋》与孔子文化精神 80
科举制度的历史及演变 82
儒学教育在社会学教育类型中的地位 84
士的等级特征 92
君子的儒学教养 94
官员的威望 96
经济政策观点 98
士与独裁制和宦官的持久斗争 100
第6章 儒教的处世之道 104
官僚制与教权政治 104
自然法与法律逻辑形式的欠缺 108
缺乏自然科学的思维 112
儒教的本质 114
儒教的入世性 116
礼的中心概念 118
孝 120
经济信念与拒斥专门人才 122
孔子的思想 125
经典的意义 128
正教的历史发展 131
早期儒教的悲歌 133
儒教的和平主义本质 135
第7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 138
中国的教义与礼仪 138
隐居修道与老庄 142
神秘主义的实际结论 144
正统与异端的学派对立 146
道教的长寿术 154
道教的历史发展及文化特征 156
巫术的理性系统化 159
道教的伦理 164
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 166
中国正统与异端伦理的传统主义性质 167
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 174
太平天国起义 178
发展的结论 182
第8章 儒教与清教 186
两个标准和教派 186
儒教的现世性和不渝的巫术传统 188
中国人的民族素质 191
无处不在的礼仪 194
儒教的社会伦理 196
清教的得救理论 199
儒教与清教的伦理比较 202
两种伦理精神之分析 206
资本主义发展的比较结论 210
述评:韦伯与《儒教与道教》伟大的社会学家 214
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16
韦伯笔下的儒教与道教 219
韦伯命题与中国命题 222
当代学者对韦伯“命题”的反思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