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王道君体 1
1.刘邦与民休养生息 4
2.杨坚励精思政,贤主之才 8
3.宋太祖轻徭薄赋 13
4.赵匡胤体恤降民,以德服之 15
5.民安其生,君方安其位 17
6.汉武帝行德政恤民兴农 23
7.宋太祖倡兴仁政 31
卷二 建亲固本 35
1.苦钻营,刘邦结交朋友 38
2.刘邦分封同姓王 43
3.封赏与警诫功臣 48
4.刘邦舍地集诸侯 54
5.忽必烈平定海都之乱 58
6.刘邦铲除异姓王 70
7.杨坚不仅任亲,尤重任贤 74
8.朱元璋江南建政 80
9.设坛拜将,以成大业 92
卷三 求贤任能 97
1.任用郦食其,摇舌下齐 104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08
3.权老重臣当须尊敬 112
4.忽必烈任用了一位欧洲人物 116
5.杨坚用人思贤,不私亲 121
6.武则天不拘一格求人才 126
7.天下治乱,系于用人 132
卷四 审核官吏 137
1.汉武帝立法制,严饬官吏 140
2.天下承平,儒生得志 145
3.明太祖惩贪官固统治 148
4.魏征论六正六邪 155
5.杨坚开设新的选官制度 160
6.蕃将亦得重用 163
7.微服私访,寻贤察官 170
8.杨坚选将 176
9.知人善任,完备科举 183
10.唐太宗精简官员 188
卷五 纳谏治国 191
1.刘邦纳谏言,迁都长安 195
2.杨坚虚己爱人,乃贤明之主 199
3.唐太宗听谏不夺人妻 208
4.肯于纳谏,国家兴旺 209
5.马上得天下,安能于马上治之乎 216
6.魏征论政治教化 221
7.兼听则明,从谏如流 223
8.魏征直谏,太宗一镜 228
卷六 去谗安邦 235
1.官吏贪浊必无赦免 238
2.帝王知过能改,天下之大幸 239
3.忽必烈施行理财措施 242
4.纪信舍命救刘邦 252
5.妙简良能,出为牧宰 254
6.唯才是举,以除国之蝥贼 262
7.刘邦分封诸王,乃明智之举 266
8.改革官制,杜绝拥权跋扈 271
9.嘉庆严办和珅 274
卷七 诫盈得心 281
1.纵欲无度,汉武帝奢侈生活 286
2.唐太宗力克奢侈之风 294
3.盛世之后,政绩倾颓 297
4.肆意挥霍,穷奢极欲 302
5.巍巍昭陵,长眠英主 309
6.明太祖的后宫佳丽 312
卷八 崇俭富国 323
1.宋太祖重廉轻奢,选贤臣 326
2.成于勤俭,败于奢侈 330
3.康熙帝励精图治,巩固政权 334
4.杨坚厉行节俭,以求长治久安 339
5.唐太宗勤俭节用 346
6.刘邦约法三章揽民心 351
7.忽必烈齐家与治国 355
卷九 赏罚有度 359
1.刘邦诏安天下 362
2.唐太宗恤刑慎罚 369
3.宋太祖执法严明 376
4.杨坚信谗言,痛失贤才 381
5.武则天重用执法严明者 385
6.宋太祖减轻刑罚 390
卷十 务农安民 393
1.武则天深知“民以食为天” 395
2.开皇之治,人庶殷繁 400
3.李世民推行均田垦荒 404
4.宋太祖重视农耕 408
5.边疆居民,屯田垦荒 410
6.杨坚改革均田令 415
7.括户运动的成功 419
8.忽必烈实行重农措施 421
9.明太祖垦荒屯田 425
10.偃武修文,兵农合一 431
11.唐太宗劝课农桑 433
12.忽必烈颁行历法 435
13.明太祖的兴农规划 438
卷十一 阅武防危 443
1.汉武帝扬威,东拓新土 446
2.隋文帝改革府兵 453
3.唐太宗平定薛延陀 456
4.宋太祖灭南汉,以扩疆土 460
5.明太祖遣师征讨云南 464
卷十二 王道崇文 469
1.汉武帝倡风雅,兴文修史 471
2.贞观时期的文学艺术 481
3.忽必烈弘扬文化 488
4.杨坚兴科技,图发展 493
5.唐代官修史书的成就 499
6.忽必烈促进文化发展 505
7.大著问世,艺苑灿烂 511
8.宋太祖重视文化 515
9.明太祖崇尚佛学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