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小敏等著
  • 出 版 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6293723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首部从社会学、人口学角度撰写的以“流动人口学”为主题的学术专著。本书认真论证了创建流动人口学的学科价值,深入探讨了古今中外与人口流动相关的各种理论,扼要论说了流动人口学的研究范式,简要回顾了人口流动的历史进程,专题研究了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动因、过程与效应,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与问题成因,最后就改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绪说 1

一、写作动因 1

二、写作框架 4

三、写作思路 7

第一章 流动人口学的基本范畴 11

第一节 流动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11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内涵 11

二、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的区别与联系 17

三、流动人口的基本类型 21

第二节 流动人口学的学科地位 23

一、人口学学科体系概说 24

二、流动人口学学科地位描述 25

三、流动人口学学科地位论证 27

第三节 流动人口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30

一、与人口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30

二、与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32

三、与其它重要学科的关系 33

第二章 中国传统的人口流动理论 36

第一节 保持适度人口的相关理论 36

一、地域性人口适度理论 37

二、经济性人口适度理论 40

三、综合性人口适度理论 42

第二节 人口流动分析的相关理论 44

一、人口流动战略分析理论 45

二、人口流动策略分析理论 47

三、人口流动形式分析理论 50

第三节 对待流动人口的相关理论 53

一、以人为本理论 53

二、以力服人理论 55

三、社会和谐理论 58

第三章 国外的人口流动理论 61

第一节 保持适度人口的相关理论 61

一、政治性适度人口理论 61

二、经济性适度人口理论 63

三、动态性适度人口理论 65

第二节 人口流动分析的相关理论 68

一、人口流动动因理论 68

二、人口流动过程理论 72

三、人口流动效应理论 76

第三节 对待流动人口的相关理论 77

一、法治主义理论 78

二、人文主义理论 80

三、社会和谐理论 8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人口流动理论 86

第一节 保持适度人口的相关理论 86

一、人口状况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86

二、人口状况必须与社会进步相一致 88

三、人口状况必须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90

第二节 人口流动分析的相关理论 92

一、生产方式对人口流动起决定性作用 92

二、人口流动必须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 94

三、人口流动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97

第三节 对待流动人口的相关理论 100

一、制度建设理论 100

二、以人为本理论 102

三、和谐社会理论 105

第五章 中国新时期人口流动研究论说 109

第一节 保持适度人口的相关理论 109

一、适度总量人口研究 109

二、适度流动人口研究 116

三、适度评估机制研究 117

第二节 人口流动分析的相关理论 119

一、人口流动动因理论 119

二、人口流动过程理论 123

三、人口流动效应理论 126

第三节 对待流动人口的相关理论 130

一、流动人口生存状况研究 130

二、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 134

三、流动人口家眷子女研究 137

第六章 流动人口学的研究范式 142

第一节 经典理论模型 142

一、经济发展相关模型 142

二、社会变迁相关模型 145

三、自然变动相关模型 147

第二节 基本调研方法 150

一、调研基本理论 151

二、基本调查方法 152

三、基本研究方法 155

第三节 数据分析技术 159

一、统计数据 159

二、统计分析 163

三、问卷分析 167

第七章 人口流动历史回顾 170

第一节 中国境内人口流动 170

一、原始社会 170

二、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72

三、近代以来 176

第二节 外国境内人口流动 179

一、原始社会 179

二、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81

三、近代以来 183

第三节 国际跨国人口流动 186

一、古代社会 186

二、近代社会 190

三、现代社会与当代社会 192

第八章 人口流动现状透视 196

第一节 流动人口的基本构成 196

一、自然构成 196

二、经济构成 199

三、社会构成 202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基本特征 205

一、阶段性特征 205

二、地域性特征 207

三、群体性特征 209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基本经验 211

一、加强人口流动引导 212

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 214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216

第九章 人口流动动因分析 220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客观动因 220

一、经济因素分析 220

二、社会因素分析 224

三、其它因素分析 227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主观动因 229

一、主体素质分析 230

二、流动动机分析 232

三、流动决策分析 234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逆向动因 236

一、社会因素分析 237

二、人文因素分析 239

三、自然因素分析 241

第十章 人口流动过程分析 244

第一节 流动要素研究 244

一、时间要素 244

二、距离要素 248

三、主体要素 251

第二节 流动方向研究 254

一、从乡村到城镇 254

二、从内地到沿海 257

三、从僻壤到热土 260

第三节 流动方式研究 263

一、启动方式 263

二、运行方式 266

三、终结方式 268

第十一章 人口流动效应分析 271

第一节 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 271

一、经济政治影响 271

二、文化社会影响 275

三、生态生活影响 277

第二节 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影响 279

一、经济政治影响 280

二、文化社会影响 283

三、生态生活影响 285

第三节 人口流动对流动者的影响 287

一、经济政治影响 287

二、文化身体影响 290

三、对留守者的影响 292

第十二章 人口流动问题分析 295

第一节 存在问题 295

一、生活保障问题 295

二、劳动权益问题 298

三、政治权利问题 301

第二节 客观原因 304

一、经济原因 304

二、制度原因 307

三、其它原因 309

第三节 主观原因 311

一、经济理念 311

二、政治理念 314

三、社会理念 316

第十三章 人口流动对策研究 320

第一节 制度创新 320

一、相关制度概说 320

二、中国乡村制度创新 324

三、中国城镇制度创新 327

第二节 体制创新 331

一、相关体制概说 331

二、中国乡村体制创新 334

三、中国城镇体制创新 338

第三节 机制创新 343

一、相关机制概说 343

二、中国乡村机制创新 347

三、中国城镇机制创新 351

参考文献 355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