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文化自觉 3
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 3
1.儒、道、佛三家鼎足之势的形成 3
2.儒家的人本主义传统 4
3.道家的自然主义传统 5
4.佛家的解脱主义传统 7
5.儒、道、佛三家的差异与融会 7
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国民素质的提高 10
1.人生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11
2.人生价值的要义 11
3.传统人生价值观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意义 17
国学之魂:中华人文精神 20
1.引言 20
2.人文精神的界说 21
3.人类价值 23
4.人的自我价值 24
5.人的社会价值 27
6.人的自然价值 28
7.结语 29
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0
1.民族精神的界定与实质 30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 35
3.中华民族精神的高扬与提升 41
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 44
1.儒佛思想的内核 44
2.儒佛人生价值观之异 46
3.儒佛人生价值观之同 54
4.小结 57
儒道的人格价值观及其会通 59
1.儒家的人格价值观 60
2.道家的人格价值观 62
3.儒道人格价值观的会通 65
佛教与中国文化 67
1.小引:探讨的范围、方法和视角 67
2.佛教与中国文化发生交涉的内在思想机制 70
3.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过程与方式 74
4.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充实与丰富 79
5.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成功经验 87
中篇 哲学沉思 93
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 93
1.先秦哲学的形成 94
2.先秦哲学的内容 96
3.先秦哲学的意义 108
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 112
1.汉代经学的形成与衰亡 112
2.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思想演变 115
3.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思想演变的原因 128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 133
1.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形式与特点 134
2.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教训与启示 137
3.小结 141
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 143
1.春秋战国时代对立统一思想 143
2.汉—唐时代对立统一思想 146
3.宋—清时代对立统一思想 150
4.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发展的规律与评价 157
形与神 161
1.中国古代无神论与有神论的交渗互涵关系 162
2.中国古代形神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165
性与情 169
1.小引 169
2.中国古代性与情关系说的历史演变 169
3.中国古代性与情关系说的思想要点 178
理与欲 180
1.先秦时代欲与道的观念 180
2.汉—唐时代欲与性的观念 185
3.宋元时代的理欲之辨 189
4.明清时代的理欲之辨 194
5.小结 198
下篇 禅宗精神 203
中国禅宗五题 203
1.禅、禅定、禅悟 203
2.禅宗的理论要旨 207
3.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 214
4.禅宗精神 223
5.中国禅宗创始人之辨析 230
汉晋禅法 236
1.禅法的传入 236
2.东晋十六国时代禅法的多元融合 237
3.小结 244
南北朝禅法 246
1.北朝禅法 246
2.南朝禅法 254
3.南北两地禅法的基本特点 258
南顿与北渐 261
1.晋宋之际的顿渐分野 262
2.神秀一系:重渐修渐悟 264
3.慧能和神会:主顿悟渐修 267
4.洪州、石头二宗和五家:倡无修顿悟 273
5.小结 280
如来禅与祖师禅 283
1.何谓如来禅 283
2.何谓祖师禅 290
3.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禅法区别 292
4.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历史界限 295
5.祖师禅提出的思想背景及其流传的文化意义 299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 301
1.不立文字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302
2.不立文字的种种修行方式 307
3.不离文字的三个重要理念 315
4.不立文字的宗旨与不离文字的参禅 318
参禅与念佛 324
1.禅与念佛的本义与发展 324
2.禅宗与念佛的历史演变 328
3.小结 339
真性与自觉 340
1.同一真性与安心法门 341
2.自觉圣智与即心是佛 343
3.一心不生与任性合道 344
性净自悟 346
1.心、自心、本心与自本心 347
2.性、自性、本性与自本性 349
3.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353
4.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 355
荷泽宗的心性思想 357
1.灵知 358
2.佛性与佛心 362
3.禅门三宗心说 366
石头宗的心性思想 372
1.心灵湛圆 373
2.心地自然 379
3.性理归宗 384
4.无心合道 386
5.无情说法 389
6.一心为宗 390
洪州宗的心性思想 396
1.平常心是道与触类是道 397
2.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 402
3.清净本心与见闻觉知 406
4.心即是佛与无心是道 407
5.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 412
6.馀说 415
临济宗的心性思想 417
1.心清净与自信心 418
2.见闻觉知与全体大用 420
3.无事与“无”字 424
4.菩提心与忠义心 428
5.清净心与一心法界 429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 433
1.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新方向 433
2.怀让开南岳禅系的先河 435
3.马祖道一推行禅修的生活化和行为化 436
4.怀海对禅林教规建设的贡献 438
5.小结 439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 442
1.佛教发展的历史要求 442
2.延寿的禅教一致论 444
3.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 449
后记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