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 魏晋南北朝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岂之主编;刘学智副主编;徐兴海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1334885
  • 页数:7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国自先秦至清有关学术思想发展的人物、事件、活典等摘要编录,逐一考证,重点评价,并概述每一历史阶段学术思想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学术思想史概述 1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65年魏灭,晋立国) 3

魏文帝黄初元年 庚子(公元220年) 3

仲长统卒 3

王象等始撰《皇览》 4

丁仪、丁廙被杀 5

魏立九品官人之法 7

宋忠与荆州学派 8

魏文帝黄初二年(蜀昭烈帝章武元年) 辛丑(公元221年) 10

魏恢复儒学,并以孔子后裔为宗圣侯 10

刘廙卒 11

魏文帝黄初三年(吴大帝黄武元年) 壬寅(公元222年) 12

支谦居东吴。译出《维摩经》等佛经数部 12

域外 13

魏文帝黄初四年(蜀后主建兴元年 吴大帝黄武二年) 癸卯(公元223年) 13

四月,蜀昭烈帝刘备卒 13

域外 15

魏文帝黄初五年(吴大帝黄武三年) 甲辰(公元224年) 15

嵇康生 15

魏立太学 16

魏文帝黄初六年(蜀后主建兴三年 吴大帝黄武四年) 乙巳(公元225年) 17

钟会生 17

魏文帝黄初七年(蜀后主建兴四年 吴大帝黄武五年) 丙午(公元226年) 18

魏文帝曹丕卒 18

王弼生 19

魏明帝太和元年(蜀后主建兴五年 吴大帝黄武六年) 丁未(公元227年) 21

魏高柔请求以学行优劣用博士 21

魏卫顗请立律博士 22

向秀约生于此年 22

荀粲与傅嘏论才性 23

魏明帝太和二年(蜀后主建兴六年 吴大帝黄武七年) 戊申(公元228年) 24

六月,魏诏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24

王朗卒 24

魏明帝太和三年(蜀后主建兴七年 吴大帝黄龙元年) 己酉(公元229年) 25

康僧会注《安般守意经》 25

魏明帝太和四年(蜀后主建兴八年 吴大帝黄龙二年) 庚戌(公元230年) 26

魏刻《典论》于石碑 26

钟繇卒 27

魏明帝太和六年(蜀后主建兴十年 吴大帝嘉禾元年) 壬子(公元232年) 28

魏明帝下诏禁“浮华交会” 28

张揖撰《广雅》、《古今字诂》等 29

曹植卒 31

佛图澄生 32

域外 32

魏明帝青龙元年(蜀后主建兴十一年 吴大帝嘉禾二年) 癸丑(公元233年) 32

虞翻约卒于是年 32

陈寿生 35

魏明帝青龙二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 吴大帝嘉禾三年) 甲寅(公元234年) 35

八月,诸葛亮卒 35

王戎生 37

魏明帝青龙四年(蜀后主建兴十四年 吴大帝嘉禾五年) 丙辰(公元236年) 37

张昭卒 37

魏明帝景初元年(蜀后主建兴十五年 吴大帝嘉禾六年) 丁巳(公元237年) 38

魏改历法 38

高堂隆卒 39

卫顗约卒于是年后不久 41

魏明帝景初三年(蜀后主延熙二年 吴大帝赤乌二年) 己未(公元239年) 42

傅玄等撰《魏书》 42

魏齐王芳正始二年(蜀后主延熙四年 吴大帝赤乌四年) 辛酉(公元241年) 43

魏立三字石经 43

康僧会初达建业 44

阚泽论三教及佛教诸事 47

魏齐王芳正始三年(蜀后主延熙五年 吴大帝赤乌五年) 壬戌(公元242年) 48

阮籍为太尉府掾属 48

域外 49

魏齐王芳正始四年(蜀后主延熙六年 吴大帝赤乌六年) 癸亥(公元243年) 50

王弼拜谒裴徽,共论圣人与老子关系 50

王弼注《老子》于此年前后 51

魏齐王芳正始五年(蜀后主延熙七年 吴大帝赤乌七年) 甲子(公元244年) 53

何晏著《道德论》 53

魏齐王芳正始六年(蜀后主延熙八年 吴大帝赤乌八年) 乙丑(公元245年) 56

魏立王朗《易传》于学官 56

何晏等上《论语集解》 57

刘劭约活动于此一时期 58

魏齐王芳正始九年(蜀后主延熙十一年 吴大帝赤乌十一年) 戊辰(公元248年) 61

王弼任尚书郎 61

魏沐并提倡裸葬 62

阮籍作《达庄论》 63

魏齐王芳嘉平元年(蜀后主延熙十二年 吴大帝赤乌十二年) 己巳(公元249年) 64

高平陵政变,何晏被杀 64

王弼病卒 67

王昶陈“治略五事” 71

魏齐王芳嘉平二年(蜀后主延熙十三年 吴大帝赤乌十三年) 庚午(公元250年) 72

王肃作《家语解》 72

竹林七贤之放达 74

佛教戒律入华之始 78

域外 79

魏齐王芳嘉平四年(蜀后主延熙十五年 吴大帝太元二年) 壬申(公元252年) 79

四月,吴大帝孙权卒 79

吴令周昭等撰《吴书》 81

郭象生 81

魏齐王芳嘉平五年(蜀后主延熙十六年 吴会稽王建兴二年) 癸酉(公元253年) 82

钟会撰《四本论》 82

支谦译佛经多种 85

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蜀后主延熙十七年 吴会稽王五凤元年) 甲戌(公元254年) 86

二月,夏侯玄被杀 86

域外 88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蜀后主延熙十八年 吴会稽王五凤二年) 乙亥(公元255年) 88

王沈等撰《魏书》 88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蜀后主延熙十九年 吴会稽王太平元年) 丙子(公元256年) 89

二月,管辂卒 89

四月,魏高贵乡公与诸臣讨论经书 91

王肃卒 92

吴王蕃作《浑天象说》 94

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蜀后主延熙二十年 吴会稽王太平二年) 丁丑(公元257年) 95

阮籍作《大人先生传》 95

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蜀后主景耀元年 吴景帝永安元年) 戊寅(公元258年) 97

十二月,吴置学官,立五经博士 97

魏高贵乡公甘露四年(蜀后主景耀二年 吴景帝永安二年) 己卯(公元259年) 97

王昶卒 97

域外 99

魏元帝景元元年(蜀后主景耀三年 吴景帝永安三年) 庚辰(公元260年) 99

五月,高贵乡公曹髦被杀 99

释朱士行西行求佛法 100

魏元帝景元二年(蜀后主景耀四年 吴景帝永安四年) 辛巳(公元261年) 102

嵇康撰《与山巨源绝交书》 102

魏王基卒 103

陆机生 104

杨戏卒 105

魏元帝景元三年(蜀后主景耀五年 吴景帝永安五年) 壬午(公元262年) 106

陆云生 106

魏元帝景元四年(蜀后主炎兴元年 吴景帝永安六年) 癸未(公元263年) 106

嵇康被杀 106

向秀入洛阳 110

冬,阮籍卒 110

阮咸卒 113

刘徽注《九章算术》 114

魏元帝咸熙元年(吴末帝元兴元年) 甲申(公元264年) 116

正月,钟会被杀 116

李登撰《声类》 118

孙炎撰有《周易春秋例》、《尔雅音义》等 119

域外 120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123

晋武帝泰始元年(魏元帝咸熙二年 吴末帝甘露元年) 乙酉(公元265年) 123

吴主孙皓议毁僧寺 123

竺法护自西域还 123

臣瓒为《汉书》作解 124

晋初,武帝崇儒兴学 126

域外 128

晋武帝泰始三年(吴末帝宝鼎二年) 丁亥(公元267年) 128

裴頠生 128

晋武帝泰始四年(吴末帝宝鼎三年) 戊子(公元268年) 129

正月,晋颁行新律 129

陈寿举为孝廉 130

晋武帝泰始五年(吴末帝建衡元年) 己丑(公元269年) 131

应贞卒 131

域外 133

晋武帝泰始六年(吴末帝建衡二年) 庚寅(公元270年) 133

谯周卒 133

晋武帝诏修国史 134

域外 134

晋武帝泰始七年(吴末帝建衡三年) 辛卯(公元271年) 135

裴秀卒 135

吕忱撰有《字林》 136

晋武帝泰始八年(吴末帝凤皇元年) 壬辰(公元272年) 137

山涛任吏部尚书 137

向秀约卒于此年 138

晋武帝泰始九年(吴末帝凤凰二年) 癸巳(公元273年) 141

韦昭被杀 141

成公绥卒 142

晋武帝泰始十年(吴末帝凤凰三年) 甲午(公元274年) 143

陈寿上《诸葛亮集》,始撰《三国志》 143

郑冲卒 144

四月,荀顗卒 145

晋武帝咸宁四年(吴末帝天纪二年) 戊戌(公元278年) 147

傅玄卒 147

晋武帝初立国子学 151

晋武帝咸宁五年(吴末帝天纪三年) 己亥(公元279年) 152

汲郡得竹简古书 152

荀勖领秘书监,著《新簿》 155

晋武帝太康元年(吴末帝天纪四年) 庚子(公元280年) 156

九月,康僧会卒 156

郑默卒 158

晋武帝太康二年 辛丑(公元281年) 159

陆机撰《辨亡论》 159

晋武帝太康三年 壬寅(公元282年) 159

皇甫谧卒 159

薛莹卒 161

朱士行于于阗遣弟子送正本《般若经》至洛阳 162

晋武帝太康四年 癸卯(公元283年) 163

葛洪生 163

山涛卒 164

晋武帝太康五年 甲辰(公元284年) 165

闰十二月,杜预卒 165

王宏卒 168

枣据卒 168

晋武帝太康六年 乙巳(公元285年) 169

刘毅卒 169

晋武帝太康七年 丙午(公元286年) 171

华峤上《汉后书》 171

晋武帝太康十年 己酉(公元289年) 173

十一月,荀勖卒 173

杨泉被举荐 175

卫恒作《四体书势》 176

晋惠帝永熙元年 庚戌(公元290年) 178

群臣议《晋书》断限 178

晋惠帝元康元年 辛亥(公元291年) 178

居士竺叔兰译《放光般若经》 178

卫瓘被诛 179

晋惠帝元康二年 壬子(公元292年) 181

鲍靓造《三皇经》,事败被诛 181

鲁胜任建康令 182

晋惠帝元康三年 癸丑(公元293年) 183

裴頠等奏修国学 183

诏国子学以品第简选诸生 184

晋惠帝元康七年 丁巳(公元297年) 184

陈寿卒 184

王衍崇玄学 186

晋惠帝元康九年 己未(公元299年) 187

帛法祖讲佛经于长安 187

道士王浮撰《老子化胡经》 188

鲁褒约于此一时期著《钱神论》 189

阎缵论皇族子弟教育之失 190

孙盛约生于是年 191

晋惠帝永康元年 庚申(公元300年) 192

四月,张华被杀 192

裴頠被杀 193

欧阳建被杀 194

裴楷被杀 196

束皙罢归 197

晋惠帝永宁元年 辛酉(公元301年) 198

陆机撰《文赋》 198

晋惠帝太安元年 壬戌(公元302年) 199

徐苗卒 199

晋惠帝太安二年 癸亥(公元303年) 200

陆机、陆云被杀 200

葛洪避地南土 202

晋惠帝永兴元年(永安元年) 甲子(公元304年) 202

正月,乐广卒 202

晋惠帝永兴二年 乙丑(公元305年) 204

六月,张辅被杀。曾论班、马之异同 204

左思约卒于是年 205

王戎卒 206

道士许谧生 207

域外 208

晋惠帝光熙元年 丙寅(公元306年) 208

司马彪约于是年前后卒 208

晋怀帝永嘉四年 庚午(公元310年) 210

刘寔卒 210

江统卒 211

佛图澄至洛阳 213

前赵刘渊卒 213

晋怀帝永嘉五年 辛未(公元311年) 214

五月,挚虞卒 214

王衍被杀 216

潘尼卒 217

庾?卒 219

晋怀帝永嘉六年 壬申(公元312年) 219

郭象卒 219

释道安生 225

顾荣卒 225

卫玠卒 226

费氏《易》大兴,而梁丘、施雠、高氏《易》衰 227

域外 228

晋愍帝建兴二年 甲戌(公元314年) 228

竺法护的佛经翻译活动 228

孙绰生 231

释支遁生 231

张璠撰《后汉纪》、《周易集解》 232

晋愍帝建兴四年 丙子(公元316年) 233

鲁诗亡于西晋 233

鲍敬言撰成《无君论》 233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239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 丁丑(公元317年) 239

葛洪撰成《抱朴子》内外篇 239

李充定四部分类法,撰《学箴》以抑虚浮之学 241

梅赜献《孔传古文尚书》 243

干宝约于是年撰《晋纪》 246

荀崧上疏崇儒兴学,请增经学博士 248

“中兴名士”与玄谈 249

王导奏请复兴太学 251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 己卯(公元319年) 252

贺循卒 252

虞预撰《晋书》 253

竺僧敷撰《神无形论》 255

石勒尊崇儒学 255

东晋元帝大兴三年 庚辰(公元320年) 257

孔衍(孔子二十二世孙)卒 257

域外 258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 壬午(公元322年) 258

华谭卒 258

玄学名士南渡 259

东晋明帝太宁二年 甲申(公元324年) 260

郭璞被杀 260

王敦卒 261

东晋成帝咸和元年 丙戌(公元326年) 262

邓粲撰《晋纪》 262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 戊子(公元328年) 263

卞壶卒 263

东晋成帝咸和五年 庚寅(公元330年) 264

九月,道士杨羲生 264

域外 264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 辛卯(公元331年) 264

应詹卒 264

东晋成帝咸和七年 壬辰(公元332年) 266

韩康伯生 266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 甲午(公元334年) 266

道姑魏华存卒 266

释慧远生 268

东晋成帝咸康二年 丙申(公元336年) 268

三月,干宝卒 268

域外 272

东晋成帝咸康三年 丁酉(公元337年) 272

支遁出家 272

袁环上书复兴国学 273

释法显约生于此年 274

东晋成帝咸康五年 己亥(公元339年) 274

后赵石虎令立五经博士 274

七月,王导卒 274

域外 276

东晋成帝咸康六年 庚子(公元340年) 276

庾冰奏请沙门应尽礼王者,引起争议 276

王隐所撰《晋书》奏上 277

孙盛与殷浩就玄学与《周易》多次辩论 279

东晋成帝咸康八年 壬寅(公元342年) 280

虞喜著《安天论》以难浑天说与盖天说 280

东晋康帝建元二年 甲辰(公元344年) 282

庾冰卒 282

释鸠摩罗什生 283

谢沈卒 283

东晋穆帝永和元年 乙巳(公元345年) 285

七月,庾翼卒 285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 丙午(公元346年) 286

正月,何充卒 286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 丁未(公元347年) 287

常璩撰《华阳国志》 287

东晋穆帝永和四年 戊申(公元348年) 289

十二月,佛图澄卒 289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 己酉(公元349年) 290

释道安避难至护泽 290

东晋穆帝永和八年 壬子(公元352年) 292

徐广生 292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 甲寅(公元354年) 292

释慧远赴恒山就道安出家 292

域外 293

东晋穆帝永和十一年 乙卯(公元355年) 294

竺道生生 294

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丙辰(公元356年) 294

殷浩卒 294

永和清谈 295

域外 298

东晋哀帝隆和元年 壬戌(公元362年) 298

支遁至晋都城 298

东晋哀帝兴宁元年 癸亥(公元363年) 298

葛洪卒 298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 乙丑(公元365年) 302

陶渊明生 302

杨羲创立道教上清派 302

东晋废帝太和元年 丙寅(公元366年) 303

闰四月,支遁卒 303

始造敦煌莫高窟 306

东晋废帝太和五年 庚午(公元370年) 307

孙盛卒 307

上清派传人许翙卒 309

何承天生 310

裴松之生 310

域外 311

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 辛未(公元371年) 311

孙绰卒 311

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 壬申(公元372年) 313

释顺道开高句丽佛教之先 313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 癸酉(公元373年) 314

桓温卒 314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甲戌(公元374年) 315

竺潜卒 315

释道安撰成《综理众经目录》 317

道士许逊卒 318

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一年) 乙亥(公元375年) 319

十月,前秦苻坚禁止老、庄及图谶之学 319

王坦之卒 319

桓石绥主持校四部书 321

宗炳生 322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 丙子(公元376年) 322

袁宏卒 322

道士许谧卒 323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五年) 己卯(公元379年) 325

习凿齿撰《汉晋春秋》 325

苻坚攻拔襄阳获道安、习凿齿 325

王羲之卒 327

域外 328

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前秦苻坚建元十六年) 庚辰(公元380年) 328

八月,韩康伯卒 328

道安与竺僧朗、释法和泰山金舆谷之会 330

张湛约于是年前后撰《列子注》 330

域外 333

东晋孝武太元七年(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 壬午(公元382年) 333

九月,苻坚派吕光征西域,并嘱获求高僧鸠摩罗什 333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九年) 癸未(公元383年) 334

寇谦之始修道教 334

邓粲撰《元明纪》 335

域外 336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前秦苻坚建元二十年) 甲申(公元384年) 336

十月,习凿齿卒 336

释僧肇生 338

颜延之生 338

王嘉约卒于是年 339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 乙酉(公元385年) 341

二月,释道安卒 341

七月,谢安卒 343

释鸠摩罗什至凉州 345

谢灵运生 345

释昙无谶生 346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后燕慕容垂建兴元年) 丙戌(公元386年) 347

董统撰《燕史》 347

释慧远入住东林寺 347

雷次宗生 348

道士杨羲卒 348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后秦姚苌建初二年) 丁亥(公元387年) 349

竺法汰卒 349

蔡谟卒 350

范宣、范宁倡导经学 351

域外 353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前秦苻登太初四年) 己丑(公元389年) 353

苻朗卒 353

域外 354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后秦姚兴皇初二年) 乙未(公元395年) 355

释昙徽卒 355

戴逵卒 355

域外 357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后秦姚兴皇初三年) 丙申(公元396年) 357

释昙始(一名惠始)往辽东传布佛教 357

贾弼撰成《姓氏簿状》 358

域外 358

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后秦姚兴皇初四年) 丁酉(公元397年) 359

徐邈卒 359

小乘毗昙大师僧伽提婆到达建康 360

葛巢甫始创道教灵宝派 361

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后秦姚兴皇初五年 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 戊戌(公元398年) 363

北魏道武帝诏建佛寺塔殿于平城 363

桓玄奏请沙汰佛僧 363

范晔生 364

北魏道武帝实施汉化教育 364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后秦姚兴弘始元年 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年) 己亥(公元399年) 365

十二月,殷仲堪被逼杀 365

北魏道武帝广集天下经书 367

孙恩起义 367

释法显西行求佛法 369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后秦姚兴弘始二年 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 庚子(公元400年) 369

释僧肇拜鸠摩罗什为师 369

东晋安帝隆安五年(后秦姚兴弘始三年 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 辛丑(公元401年) 371

十二月,鸠摩罗什被迎至长安 371

十二月,北魏道武帝主持纂成《众文经》 372

后秦主姚兴设置僧官,僧?初为僧正 372

葛巢甫创灵宝经箓 373

范宁卒 374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后秦姚兴弘始四年 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 壬寅(公元402年) 376

七月,释慧远等结白莲社,刘遗民撰《发愿文》 376

邓渊撰《代记》 378

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后秦姚兴弘始五年 北魏道武帝天兴六年) 癸卯(公元403年) 379

关于佛徒应否礼敬王者的辩论再次展开 379

刘义庆生 381

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后秦姚兴弘始六年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 甲辰(公元404年) 381

释智猛、竺道嵩等往天竺求佛法 381

北魏仪曹郎董谧向道武帝献上《服食仙经》 382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后秦姚兴弘始七年) 乙巳(公元405年) 383

顾恺之约卒于是年 383

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后秦姚兴弘始八年) 丙午(公元406年) 386

道士陆修静生 386

东晋安帝义熙四年(后秦姚兴弘始十年 北魏道武帝天赐五年) 戊申(公元408年) 386

释慧远派弟子释法净、法领往天竺 386

东晋安帝义熙六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二年 北魏明元帝永兴二年) 庚戌(公元410年) 387

刘程之(遗民)卒 387

佛教戒律《四分律》初入中国 389

域外 390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三年) 辛亥(公元411年) 390

谢灵运到寻阳并上庐山见释慧远 390

域外 391

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北魏明元帝永兴五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 癸丑(公元413年) 391

四月,鸠摩罗什卒 391

释法显自天竺回到建业 395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 甲寅(公元414年) 396

释僧肇卒 396

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七年 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 乙卯(公元415年) 398

十月,寇谦之在嵩山托神造经 398

王韶之撰《晋安帝阳秋》 399

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北魏明元帝泰常元年) 丙辰(公元416年) 400

八月,释慧远卒 400

徐广《晋纪》撰成 403

《晋中兴书》撰成 404

后秦姚兴卒 404

刘谦之撰《晋纪》 405

东晋恭帝元熙元年(北魏明元帝泰常四年) 己未(公元419年) 406

北魏“道人统”释法果卒 406

陆翙撰有《邺中记》 407

南北朝(公元420年宋建国—公元589年陈亡) 411

宋武帝永初元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庚申(公元420年) 411

释法勇与僧猛、昙朗等西行天竺求取佛法 411

宋武帝永初三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 壬戌(公元422年) 412

谢灵运作《辨宗论》 412

释法显约卒于是年 413

宋少帝景平元年(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 癸亥(公元423年) 416

四月,北魏明元帝观石经,撰《新集》 416

周续之卒 417

宋文帝元嘉元年(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 甲子(公元424年) 419

三月,寇谦之献上《录图真经》 419

范晔始撰《后汉书》 420

宋文帝元嘉二年(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 乙丑(公元425年) 422

徐广卒 422

域外 424

宋文帝元嘉三年(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 丙寅(公元426年) 424

傅亮卒 424

裴松之始为《三国志》作注 425

宋文帝元嘉四年(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 丁卯(公元427年) 426

四月,陶渊明卒 426

宋文帝元嘉五年(北魏太武帝神?元年) 戊辰(公元428年) 429

谢灵运撰成《十四音训叙》 429

范泰卒 430

宋文帝元嘉六年(北魏太武帝神?二年) 己巳(公元429年) 430

裴松之《三国志注》撰成进上 430

释佛陀跋陀罗卒 431

宋文帝元嘉七年(北魏太武帝神?三年) 庚午(公元430年) 433

竺道生重返庐山讲坛 433

《大涅槃经》传至建业 434

常爽归魏。撰有《六经略注》 435

宋文帝元嘉八年(北魏太武帝神?四年) 辛未(公元431年) 436

正月,罽宾僧求那跋摩到达建业。九月卒 436

谢灵运编成《四部目录》 437

宋文帝元嘉十年(北魏太武帝延和二年) 癸酉(公元433年) 438

三月,释昙无谶遇刺身亡 438

释慧琳撰《白黑论》引起争议 439

谢灵运被杀 441

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北魏太武帝延和三年) 甲戌(公元434年) 443

十月,竺道生卒 443

殷淳卒 445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 乙亥(公元435年) 446

王韶之卒 446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 丙子(公元436年) 447

何尚之建南学(儒学) 447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 戊寅(公元438年) 447

宋文帝立“四学馆” 447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 己卯(公元439年) 448

释僧叡卒 448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二年) 辛巳(公元441年) 450

沈约生 450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 壬午(公元442年) 450

正月,北魏太武帝诣道坛受符箓 450

宋文帝元嘉二十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 癸未(公元443年) 452

居士宗炳卒 452

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甲申(公元444年) 453

正月,北魏太武帝下诏禁绝私养沙门巫觋 453

正月,刘义庆卒 454

九月,释玄高被杀 456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 乙酉(公元445年) 457

十一月,范晔被诛 457

宋文帝令全国使用《元嘉历》 460

释僧祐生 460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丙戌(公元446年) 460

三月,北魏太武帝诏令灭佛 460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 丁亥(公元447年) 462

何承天卒 462

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 戊子(公元448年) 464

五月,道士寇谦之卒 464

雷次宗卒 465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年) 己丑(公元449年) 466

裴松之卒 466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 庚寅(公元450年) 469

范缜生 469

宋赠《易林》等书于百济 470

六月,崔浩被杀 470

谢庄改《左传》为国别史,制立体地图 472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太武帝正平元年) 辛卯(公元451年) 472

裴骃撰成《史记集解》 472

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 壬辰(公元452年) 474

十二月,北魏文成帝拓跋浚令恢复佛教 474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 癸巳(公元453年) 476

王微卒 476

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 丙申(公元456年) 476

道士陶弘景生 476

颜延之卒 477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 丁酉(公元457年) 479

裴景仁撰《秦记》 479

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 戊戌(公元458年) 480

七月,宋孝武帝下诏沙汰佛徒 480

苏宝生卒 481

夏,殷绍奏上《四序堪舆》 482

何偃卒 483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庚子(公元460年) 483

释师贤卒 483

释昙曜复兴佛教,并主持开凿云冈石窟 484

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 壬寅(公元462年) 485

九月,令沙门致敬王者 485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北魏文成帝和平五年) 甲辰(公元464年) 485

祖冲之奏上《甲子元历》 485

宋明帝泰始元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 乙巳(公元465年) 486

沈怀远撰《南越志》 486

陶弘景得葛洪《神仙传》 487

宋明帝泰始三年(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 丁未(公元467年) 488

顾欢撰《夷夏论》 488

刘勰约生于是年 489

宋明帝泰始四年(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 戊申(公元468年) 490

释求那跋陀罗卒 490

周颙《三宗论》约撰于此年 491

宋明帝泰始五年(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 己酉(公元469年) 492

裴子野生 492

宋明帝泰始六年(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 庚戌(公元470年) 493

九月,宋明帝设“五部学” 493

宋明帝泰始七年(北魏孝文帝延兴元年) 辛亥(公元471年) 493

陆修静撰成《三洞经书目录》并进上 493

北魏献文帝笃信佛教 495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 癸丑(公元473年) 496

王俭造《七志》 496

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五年) 乙卯(公元475年) 498

释道猛卒 498

徐爰卒 498

宋后废帝元徽四年(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丙辰(公元476年) 500

释昙鸾生 500

宋顺帝昇明元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 丁巳(公元477年) 500

三月,道士陆修静卒 500

三月,北魏孝文帝命与僧徒论佛义 502

袁粲卒 502

释法献西行求佛法到达芮芮国 503

宋顺帝昇明三年(南齐高帝建元元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 己未(公元479年) 504

苏侃卒 504

襄阳发现科斗文《考工记》 505

刘瓛与《孝经》、《月令》 506

南齐高帝建元二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 庚申(公元480年) 506

齐初置史官,江淹与檀超共掌国史 506

熊襄撰《齐典》 508

檀道鸾撰《续晋阳秋》 509

南齐高帝建元四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六年) 壬戌(公元482年) 509

沈约奉诏撰齐国史 509

竟陵八友 510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癸亥(公元483年) 510

顾欢卒 510

王亮、谢朏造秘阁藏书《四部目录》 513

南齐武帝永明二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 甲子(公元484年) 514

道士陶弘景始拜孙游岳为师 514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 乙丑(公元485年) 515

正月,北魏孝文帝令禁《孔子闭房记》 515

王僧虔卒 515

南齐武帝永明五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 丁卯(公元487年) 517

正月,高允卒 517

十二月,北魏孝文帝诏令李彪、崔光改析国纪 518

释智林卒 519

释慧可约生于此年 520

萧子良集学士撰《四部要略》 520

南齐武帝永明六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 戊辰(公元488年) 521

二月,沈约修撰《宋书》初成 521

臧荣绪卒 523

陶弘景往茅山,得杨、许手书《上清经》真迹 524

南齐武帝永明七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 己巳(公元489年) 524

二月,齐竟陵王集僧人造《经呗新声》 524

萧子良及宾客与范缜辩因果与神灭 525

张绪卒 526

南齐武帝永明八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庚午(公元490年) 527

道士孟景翼撰《正一论》,论佛、道本旨为一 527

南齐武帝永明十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 壬申(公元492年) 528

道士陶弘景辞官隐居 528

南齐明帝建武元年(齐隆昌元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甲戌(公元494年) 529

十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29

陆澄卒 530

南齐明帝建武二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乙亥(公元495年) 532

四月,北魏孝文帝亲祠孔子庙 532

北魏孝文帝立少林寺 532

王逡之卒 533

南齐明帝建武三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丙子(公元496年) 533

释道登卒 533

北魏孝文帝下令改鲜卑贵族姓氏为汉姓 534

南齐明帝建武四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 丁丑(公元497年) 535

姚方兴伪造孔传《舜典》 535

张融卒 536

北魏孝文帝令译《孝经》 538

南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己卯(公元499年) 538

陆厥卒 538

刘献之撰《三礼大义》等 540

张吾贵与刘献之同称儒宗 541

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庚辰(公元500年) 542

北魏宣武帝诏于伊阙造石窟(龙门) 542

祖冲之卒 542

南齐东昏侯永元三年(和帝中兴元年 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 辛巳(公元501年) 544

刘勰《文心雕龙》约撰成于是年 544

裴子野据沈约《宋书》删成《宋略》 546

孔珪卒 547

贾渊卒 548

谢赫论绘画六法 549

梁武帝天监元年(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 壬午(公元502年) 549

伏曼容卒 549

褚仲都撰《易义》 551

崔觐撰《周易注》及《周易统例》 551

萧琛献《汉书》秘本 551

梁武帝天监二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 癸未(公元503年) 552

任昉编集秘阁藏书目录 552

沈驎士卒 553

梁武帝天监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 甲申(公元504年) 553

北魏崔鸿始撰《十六国春秋》 553

四月,梁武帝亲制《舍道事佛文》 556

祖暅之改《大明历》,并撰有《天文录》等 557

梁武帝天监四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 乙酉(公元505年) 558

江淹卒 558

梁武帝天监七年(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戊子(公元508年) 560

严植之卒 560

任昉卒 561

梁武帝天监八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 己丑(公元509年) 562

五月,梁武帝敕令释宝亮撰《大涅槃义疏》 562

梁武帝天监九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 庚寅(公元510年) 563

贺玚卒 563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 癸巳(公元513年) 564

闰三月,沈约卒 564

刘芳卒 566

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 甲午(公元514年) 567

崔灵恩归梁,任国子博士 567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 乙未(公元515年) 568

范缜卒 568

江式卒 570

李谧卒 571

何思澄等撰《华林遍略》 572

梁武帝天监十七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 戊戌(公元518年) 573

五月,佛教律师僧祐卒 573

冬十一月,释惠生赴西域求佛经 575

钟嵘卒 575

崔光上奏修补洛阳石经 578

梁武帝天监十八年(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 己亥(公元519年) 579

荀济上书力斥佛法 579

释慧皎撰《高僧传》 580

梁武帝敕令裴子野撰《众僧传》 581

顾野王生 582

何之元被荐。著有《梁典》 582

刘昭集注《后汉书》 583

梁武帝普通元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庚子(公元520年) 584

九月,印度高僧菩提达磨来华初抵南海 584

北魏孝明帝令佛道两家于殿庭论辩 587

吴均卒 588

梁武帝普通二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 辛丑(公元521年) 590

刘峻卒 590

周兴嗣卒 591

梁武帝普通三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 壬寅(公元522年) 592

冬,释惠生、宋云等自西域返回洛阳 592

王僧孺卒。僧孺与谱学 593

郭祖深上封事反对梁佞佛 594

刘勰卒 596

袁昂作《古今书评》 599

梁武帝普通四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癸卯(公元523年) 600

十一月,崔光卒 600

阮孝绪撰成《七录》 601

梁武帝普通六年(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 乙巳(公元525年) 604

徐勉撰《五礼注》毕,奏上 604

梁武帝大通元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 丁未(公元527年) 606

三月,梁武帝往同泰寺舍身为寺奴 606

郦道元卒 607

张率卒 610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 己酉(公元529年) 611

徐遵明卒 611

萧琛卒 613

元延明卒 614

域外 614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北魏长广王建明元年) 庚戌(公元530年) 615

裴子野卒 615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 辛亥(公元531年) 616

四月,昭明太子萧统卒 616

颜之推约生于此年 617

何胤卒 618

李德林生 619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 壬子(公元532年) 619

许懋卒 619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 癸丑(公元533年) 620

姚察生 620

梁武帝中大通六年(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 甲寅(公元534年) 620

北魏儒学 620

北魏佛教 624

《法宝联璧》撰成 625

梁武帝大同二年(西魏文帝大统二年 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 丙辰(公元536年) 626

三月,道士陶弘景卒 626

十月,阮孝绪卒 629

十月五日,菩提达磨卒 630

梁武帝大同三年(西魏文帝大统三年 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 丁巳(公元537年) 632

萧子显卒 632

梁武帝大同四年(西魏文帝大统四年 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 戊午(公元538年) 634

释智顗生 634

梁武帝大同六年(西魏文帝大统六年 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 庚申(公元540年) 635

贾思同与卫冀隆辩《春秋》学之异 635

梁武帝大同七年(西魏文帝大统七年 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 辛酉(公元541年) 636

十二月,百济求《涅槃》诸经疏及《毛诗》博士,许之 636

梁武帝大同八年(西魏文帝大统八年 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壬戌(公元542年) 636

释昙鸾卒 636

梁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 638

卢景裕卒 638

梁武帝大同九年(西魏文帝大统九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 癸亥(公元543年) 639

信都芳明算学历法 639

梁武帝大同十年(西魏文帝大统十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 甲子(公元544年) 640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640

刘焯生 642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 乙丑(公元545年) 642

皇侃卒 642

牛弘生 644

梁武帝中大同元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 丙寅(公元546年) 644

孔子祛卒 644

苏绰卒 645

梁武帝太清元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 丁卯(公元547年) 646

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 646

梁武帝太清二年(西魏文帝大统十四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 戊辰(公元548年) 648

释真谛抵梁都 648

梁武帝太清三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五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 己巳(公元549年) 649

五月,梁武帝萧衍卒 649

六月,萧方等卒 651

李业兴卒 653

何敬容卒 654

释吉藏生 655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 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 庚午(公元550年) 655

李公绪批评佛教 655

李铉与邢邵、魏收参议礼律 656

常景卒 658

刘炫约生于是年 658

梁豫章王天正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 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 辛未(公元551年) 659

梁萧纲卒 659

域外 660

梁元帝承圣三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五年 西魏恭帝元年) 甲戌(公元554年) 660

二月,释慧皎卒 660

三月,魏收《魏书》撰成奏上 662

十二月,梁元帝被杀 664

李庶等人讼魏收《魏书》不平被致死 665

柳虬卒 666

梁敬帝绍泰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 西魏恭帝二年) 乙亥(公元555年) 667

十月,北齐文宣帝令禁断道教 667

梁敬帝太平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 西魏恭帝三年) 丙子(公元556年) 668

陆诩出使百济传礼学 668

陈武帝永定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 后梁宣帝大定三年) 丁丑(公元557年) 669

释杜顺生 669

欧阳询生 669

陈武帝永定二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九年 后梁宣帝大定四年) 戊寅(公元558年) 669

许善心生 669

虞世南生 670

陈武帝永定三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 北周明帝武成元年) 己卯(公元559年) 670

杜弼卒 670

陈文帝天嘉元年(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 庚辰(公元560年) 672

释智顗于大苏山谒慧思禅师 672

张崖为尚书仪曹郎。撰五礼 673

陈文帝天嘉二年(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 辛巳(公元561年) 673

三月,释灌顶生 673

陈文帝天嘉四年(北周武帝保定三年) 癸未(公元563年) 674

沈文阿卒 674

陈文帝天嘉六年(北齐后主天统元年 北周武帝保定五年) 乙酉(公元565年) 675

李百药生 675

陈废帝光大元年(北周武帝天和二年) 丁亥(公元567年) 675

卫元嵩上书请省寺减僧 675

陈废帝光大二年(北周武帝天和三年) 戊子(公元568年) 676

六月,释慧思自光州入南岳 676

刘璠卒 677

陈宣帝太建元年(北周武帝天和四年) 己丑(公元569年) 678

正月,释真谛卒 678

三月,北周武帝令道俗议三教先后优劣 680

四月,居士傅大士卒 681

顾越卒 682

陈宣帝太建二年(北周武帝天和五年 北齐后主武平元年) 庚寅(公元570年) 683

二月,甄鸾上《笑道论》,批评道教 683

许亨卒 684

域外 684

陈宣帝太建三年(北齐后主武平二年) 辛卯(公元571年) 685

卫元嵩撰《元包》 685

李靖生 686

陈宣帝太建四年(北周武帝建德元年 北齐后主武平三年) 壬辰(公元572年) 686

二月,北齐诏修《玄洲苑御览》 686

魏收卒 687

释法琳生 688

陈宣帝太建五年(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北齐后主武平四年) 癸巳(公元573年) 689

十二月,北周武帝召集道俗辨释三教次序 689

陈宣帝太建六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北齐后主武平五年) 甲午(公元574年) 689

五月,北周禁断佛道二教 689

八月,周弘正卒 691

孔颖达生 692

陈宣帝太建七年(北周武帝建德四年 北齐后主武平六年) 乙未(公元575年) 692

九月,智顗入天台山创立伽蓝 692

域外 693

陈宣帝太建九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 丁酉(公元577年) 693

六月,释慧思卒 693

北周武帝继续灭齐境内之佛教 696

王延整理道教文献,编撰《珠囊》 697

陈宣帝太建十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 戊戌(公元578年) 698

熊安生卒 698

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 己亥(公元579年) 699

二月,北周宣帝复兴佛教 699

道教类书《无上秘要》编成 700

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庚子(公元580年) 701

释道信生 701

魏徵生 701

域外 702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北周静帝大定元年) 辛丑(公元581年) 702

戚衮卒 702

顾野王卒 702

北朝儒家经学 704

陈宣帝太建十四年(隋文帝开皇二年) 壬寅(公元582年) 707

傅縡卒 707

陈后主至德元年(隋文帝开皇三年) 癸卯(公元583年) 708

沈重卒 708

陈后主至德四年(隋文帝开皇六年) 丙午(公元586年) 710

陆琼卒 710

陈后主祯明三年(隋文帝开皇九年) 己酉(公元589年) 711

张讥卒 711

南朝儒家经学 712

附录 716

古代文献 716

研究文献 722

后记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