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视新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4354198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八章阐述了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电视新闻质量的标志、镜头组合规律、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提高电视新闻品味的关键以及电视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观念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电视新闻的中国特色 2

一、中文文化特征 3

二、民族地域特征 6

三、体制属性特征 10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主体地位 17

一、电视台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17

二、电视台的办台指导思想 21

第三节 电视新闻,首先应是新闻 23

一、新闻与人类社会 24

二、从广义上认识新闻——新闻属性 25

三、从狭义上理解新闻——新闻定义 38

第二章 形态——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53

第一节 画面是构成电视新闻形态的首要元素 54

一、画面具有语言的功能 55

二、画面语言的总体含义 55

三、画面语言的具体特征 57

四、画面语言的创作思想 64

第二节 声音——电视新闻形态的内在元素 78

一、解说,是声音元素的主体 79

二、解说,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80

三、解说,画音之间的构思程序 84

四、同期声,是声音领域的事实 92

第三节 字幕——传播手段的新发展 95

一、字幕的运用与发展 95

二、字幕的功能与作用 96

三、字幕的规格与要求 97

第四节 访谈——电视新闻的另一独特形态 98

一、特征与长短 100

二、环节与要求 102

第三章 真实性——电视新闻的生命 109

第一节 事实上的真实性 110

一、基本要求 110

二、补拍 110

三、扮演与弄虚作假 111

四、人为的摆布 118

第二节 选择上的真实性 119

一、倾向性 120

二、典型性 122

三、记者素质 126

第三节 处理上的真实性 129

一、题材上的处理 129

二、拍摄方法上的处理 131

第四节 真实性与真实感 132

第五节 纪实性与纪实派 134

一、纪实,只是一种手段 138

二、纪实,不是赘述过程 140

三、纪实,并不等于真实 142

第四章 时效——电视新闻质量的标志 147

第一节 时效 148

第二节 快的真正含义 150

第三节 快与准的关系 152

第四节 快的主客观条件 155

一、竞争意识 155

二、竞争能力 162

三、理性认识与激励机制 179

第五章 镜头组合规律——决定电视新闻的水平 181

第一节 分镜头 181

一、镜头类别 181

二、拍摄方法 185

三、怎样分镜头 189

第二节 蒙太奇 192

一、定义 192

二、艺术魅力 195

三、水平的高低 198

四、表现手法 199

第三节 蒙太奇的两大类型 202

一、外型与内在 202

二、形象与节奏 211

第四节 方向与位置 216

一、方向与位置的关系 216

二、方向规律 218

第六章 结构——关联着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222

第一节 习惯构思法 222

一、开篇 223

二、过渡与高潮 226

三、结尾 228

第二节 短与深 230

一、提炼主题的抉择 230

二、表现手法的选择 234

三、采编措施的寻求 235

第三节 构思成就片该怎样探索新路? 236

一、通病何在 236

二、五个“是不是” 236

三、“三破三立”和“三要三不要” 237

四、颇有特色的成就片 239

第四节 人物新闻片究竟应当怎么拍? 245

一、是刻画人呢,还是叙事 246

二、靠什么构思,用什么说话 247

三、从何时拍起,在何处入镜 249

四、休恋“三不要”之说,力倡“三贴近”之践 250

第五节 生活新闻——当代电视新闻的新类型 251

一、背景 252

二、定义 253

三、“点”的学问 258

第七章 文化特征——提高电视新闻品位的关键 260

第一节 从疑惑上说起 260

第二节 从关系上立说 261

第三节 从源流上立题 262

第四节 从文化上立论 263

一、传播的大众化 263

二、画音的一体化 265

三、启蒙的现代化 266

四、休闲的惯性化 268

五、史志的形象化 269

六、民族的地域化 271

第八章 电视意识——电视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观念 273

第一节 定义与课题 274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 274

第三节 干扰与探索 278

第四节 特性与规律 282

一、新闻性与综合性的互容互斥 282

二、独特性与兼容性的相辅相成 284

三、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交织交融 287

四、现场性与现时性的突出突破 288

五、接近性与参与性的相近相同 289

六、浅显性与深透性的相克相通 291

七、局限性与随意性的心理心态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