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的本质和功能 1
一、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二、哲学的特点 3
三、哲学的功能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8
二、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1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 1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2
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2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30
第一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30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30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32
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5
四、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世界观 38
第二节 实践是属人世界的基础 40
一、实践的本质和形式 40
二、属人世界的实践本质和客观物质性 42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5
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5
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反作用 47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0
四、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52
第三章 世界的根本规律和认识的根本方法 55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5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55
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58
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60
四、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6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的根本规律 65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5
二、由矛盾引起的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量变质变规律 68
三、由矛盾引起的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 71
四、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 74
第三节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77
一、辩证思维的实质: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77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79
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1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8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84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84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 86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9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91
一、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91
二、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和无限性 94
三、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6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 97
一、方法的本质和作用 97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99
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 101
第四节 认识过程中的真理和价值 103
一、真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03
二、价值的本质和价值评价 105
三、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7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评价的标准 109
第五章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112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12
一、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12
二、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14
三、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18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0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20
二、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122
三、生产力的发展动力 125
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27
第三节 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30
一、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0
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2
三、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35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38
第一节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38
一、社会生产关系 138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139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43
第二节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46
一、社会上层建筑 14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147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51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53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153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和具体道路 154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56
第四节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159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159
二、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161
三、科技革命在社会改革与革命中的作用 163
第七章 阶级、国家和政党 16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166
一、阶级的起源、本质和结构 166
二、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16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170
四、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172
第二节 国家 173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173
二、国家的职能及其历史演变 175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176
四、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178
第三节 政党 181
一、政党的产生和本质 181
二、政党制度及其历史发展 183
三、政党的社会作用 186
四、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88
第八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生产 192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92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 192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94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197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197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98
三、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200
第三节 社会精神生产及其结构、职能 202
一、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202
二、精神生产的特点与分类 204
三、精神生产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06
第四节 思想文化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 210
一、思想文化及其载体 210
二、思想文化的具体类型与发展 212
第九章 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17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17
一、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21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19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222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25
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225
二、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229
三、历史人物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232
第三节 尊重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235
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35
二、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238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39
第十章 树立科学人生观 244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发展 244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 244
二、人的本质 246
三、人的发展 249
第二节 人生价值 253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含义 253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255
三、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257
第三节 人生理想和信仰 261
一、人生理想和信仰的含义 261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科学的理想信仰 263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