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1.1 中国的城市化 2
1.1.2 江苏的城市化 4
1.1.3 苏州和徐州地区的城市化 5
1.2 选题依据 6
1.2.1 城市化时空演进研究需要知识发现的支撑 6
1.2.2 ESDA将成为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分析的工具 7
1.2.3 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研究需要地区间比较 8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8
1.3.1 研究内容 8
1.3.2 研究框架 10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2.1 区域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 11
2.1.1 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化差异的研究 12
2.1.2 国内的区域城市化分异研究进展 12
2.2 城镇群体空间格局研究 15
2.2.1 国外城镇群研究的主要观点 15
2.2.2 国内城镇群体空间研究进展 16
2.3 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 19
2.3.1 国外城市化过程研究进展 19
2.3.2 国内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进展 22
2.4 中国城市化理论及机制的研究 28
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30
第3章 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实证方法论 31
3.1 格局、过程与模式、模型 32
3.2 空间模式的特质 34
3.2.1 空间层级 34
3.2.2 空间异质 35
3.2.3 空间依赖 35
3.2.4 空间结构与过程 36
3.3 ESDA与空间模式发掘 37
3.3.1 国内外ESDA应用研究概况 38
3.3.2 ESDA的主要工具 39
3.4 空间韵律与空间格局测度 43
3.4.1 常用空间韵律指数 44
3.4.2 城市空间增长模式、过程的韵律识别 47
3.5 元胞自动机与空间过程模拟 49
3.5.1 城市形态与结构模型 49
3.5.2 城市系统机制模型 49
3.5.3 城市系统过程模型 50
3.5.4 城市CA模型的发展 52
3.6 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研究的方法框架 53
第4章 江苏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55
4.1 建国以来的城市化历程 56
4.1.1 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 56
4.1.2 波动倒退阶段(1958—1977) 57
4.1.3 恢复性增长阶段(1978—1989) 57
4.1.4 转型发展阶段(1990—1996) 58
4.1.5 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3) 58
4.2 城镇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 59
4.2.1 城镇建制及空间分布 59
4.2.2 城市规模等级 61
4.2.3 城市规模结构 62
4.2.4 小城镇群体的空间格局 66
4.3 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分异 71
4.3.1 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 71
4.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4.3.3 概括性因子提取 73
4.3.4 区域城市化格局及演化 76
4.4 小结 82
第5章 苏州地区的城市化格局与过程 84
5.1 城镇空间格局的形成 85
5.2 城镇地域的提取 86
5.3 城镇形态格局的演化 88
5.4 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 92
5.4.1 城镇扩展的阶段性 93
5.4.2 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 94
5.4.3 城镇扩展的格局演化 97
5.5 沿城市化梯度的城镇扩展 104
5.5.1 城市化梯度模板 105
5.5.2 沿城市化梯度的分布 106
5.6 城镇边缘邻域的扩展 108
5.6.1 边缘邻域水平 108
5.6.2 城镇边缘邻域的扩展行为 110
5.7 小结 113
第6章 徐州地区的城市化格局与过程 115
6.1 城镇空间格局溯源 116
6.1.1 沿泗水、汴水城镇轴的形成 116
6.1.2 沿大运河城镇轴的形成 117
6.1.3 沿陇海和津浦铁路城镇轴的确立 118
6.2 城镇空间格局现状 119
6.2.1 城镇密度分布 119
6.2.2 城镇规模结构 120
6.3 城镇空间格局演变 122
6.3.1 城镇地域的提取 122
6.3.2 城镇形态格局的演变 123
6.3.3 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 125
6.4 城市扩展的过程模拟 137
6.4.1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 137
6.4.2 过程模拟 142
6.5 小结 144
第7章 苏州与徐州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的比较 145
7.1 城市化指数及空间变差 146
7.1.1 城市化指数 146
7.1.2 变差函数与方差图 147
7.2 基于空间变差的城市化格局比较 149
7.3 基于空间变差的城市化过程比较 152
7.4 城市化格局与过程差异的形成机理 156
7.4.1 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的差异 156
7.4.2 城市化动因的理论阐释 157
7.4.3 城市化格局与过程差异的形成机理 158
7.5 小结 163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65
8.1 主要结论 166
8.1.1 ESDA是从格局到过程研究范式的核心 166
8.1.2 江苏的城市化存在着两极“收敛”的趋势 167
8.1.3 苏州城市化“热点区”的空间演化和跃迁明显 168
8.1.4 徐州城市化为核心极化式发展 169
8.1.5 苏州与徐州城市化格局、过程及机理迥异 169
8.2 主要创新点 170
8.2.1 将ESDA全面应用于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的分析 170
8.2.2 构建从格局到过程的实证方法框架 171
8.2.3 苏州与徐州城市化格局及过程的比较 172
8.3 不足与展望 173
8.3.1 ESDA尚难进行格局演化预测,需要深化 173
8.3.2 从格局到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不够,需要融合 173
8.3.3 未能涵盖城市化的诸多内容,需要拓宽 174
主要参考文献 175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