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 卷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树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0067705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等7个方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执政理论与我们党的执政具体本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党的执政理论体系。

上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经验 3

第一章 加强局部执政的主体建设 3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3

(一)领袖集团的成熟是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4

(二)党政一把手要善于当好班长 6

(三)健全党委制 7

二、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9

(一)解决好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 9

(二)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12

(三)健全制度,强化政治纪律 14

(四)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 17

(五)“整风”是党内教育的好形式 20

三、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22

(一)兴办学校,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22

(二)努力使各行各业干部专业化 25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6

第二章 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29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29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9

(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2

(三)处理好共产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 35

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纲领 36

(一)党的行动纲领要切合民主革命的实际 37

(二)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38

(三)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40

三、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42

(一)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43

(二)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采取行动方针和斗争策略 44

第三章 增强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基础 46

一、扩大统一战线,克服关门主义 46

(一)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 46

(二)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48

(三)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1

二、建设人民军队,保卫根据地 52

(一)发展壮大人民的武装力量 53

(二)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55

(三)发动人民战争赢得革命胜利 56

三、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58

(一)掀起土地革命高潮 58

(二)实施减租减息政策 60

(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62

四、加强经济建设,奠定根据地基础 64

(一)发展农业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 64

(二)建立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繁荣市场 66

(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67

第四章 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执政体制 70

一、理顺党政关系 70

(一)逐步完善党对根据地的领导体制 70

(二)理顺乡村党政工作关系 73

(三)发挥共产党员在政权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74

二、一切权力归人民 76

(一)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76

(二)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 80

(三)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81

三、健全政府机构 83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经验 83

(二)适应抗战需要的“三三制”原则 84

(三)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86

(四)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工作 87

中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执政经验 91

第五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跳出“历史周期率” 91

一、实行民主建政,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91

(一)人民民主专政以国体形式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9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99

(三)国家政治生活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03

二、探索法治新路,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05

(一)“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105

(二)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 108

(三)党员必须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110

三、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13

(一)党取得执政地位后统一战线仍是一大法宝 113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116

(三)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的统一 120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 123

(一)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制度 123

(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124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26

第六章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129

一、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29

(一)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29

(二)以苏为鉴,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33

(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135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40

(一)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改革的理论前提 140

(二)从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 142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148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 153

(一)开展技术革命,“向科学进军” 154

(二)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 158

(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60

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164

(一)“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64

(二)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65

(三)贯彻“双百”方针要“放”、“收”有度 167

第七章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169

一、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69

(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70

(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71

(三)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73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巩固国内团结 175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75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78

(三)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181

三、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 184

(一)根据国际格局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185

(二)积极倡导和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7

(三)坚持和平为上,永不称霸 189

四、寻求对外开放,努力发展国际交往,扩大对外交流 190

(一)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190

(二)“向外国学习”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191

(三)对外开放要灵活采取多种方式 194

第八章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97

一、迎接执政考验,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97

(一)思想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和灵魂 197

(二)以整风的精神改进党的思想作风 200

(三)防止和平演变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 202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204

(一)党内生活要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204

(二)巩固集体领导制度,坚决反对个人崇拜 206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10

三、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严治党 216

(一)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217

(二)群众路线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途径 219

(三)拒腐防变,保持人民政权的纯洁性 223

第九章 深刻反思党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 229

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执政实践的失误和反思 229

(一)指导思想的迷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229

(二)执政方式的畸变:高度集权与以党代政 231

(三)民主集中制的失范:个人崇拜与大民主 233

(四)现代化发展的歧路:超越阶段的空想论 235

(五)时代主题的误判:国家和社会的日趋封闭 237

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执政实践的现实启示 239

(一)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239

(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41

(三)必须正确把握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 243

(四)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246

下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经验第十章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51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51

(一)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52

(二)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254

(三)推进理论、制度、科技和各方面的创新 255

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 259

(一)创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259

(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 266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 269

(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70

(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273

第十一章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77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77

(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8

(二)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80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3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283

(二)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86

(三)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88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89

(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290

(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292

(三)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95

(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98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3

第十二章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08

一、探索执政规律,确保执政科学化 308

(一)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09

(二)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 311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15

(一)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315

(二)按照中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316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319

(四)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 320

三、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22

(一)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322

(二)构建依法执政的领导体制 324

(三)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战略 326

第十三章 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330

一、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30

(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331

(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32

(三)巩固和发展人民大团结 334

二、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36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336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38

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341

(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 341

(二)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343

(三)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345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349

(一)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349

(二)党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52

(三)从严治党,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354

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360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建思想的重大创新 361

(二)先进性建设的成功实践 362

(三)建立健全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364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