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下空间的开发历史及主要模式 1
1.1 地下空间的开发历史 1
1.1.1 住宅的使用 1
1.1.2 生活娱乐 3
1.1.3 商业及交通设施 5
1.1.4 文化教育 8
1.1.5 军事设施 9
1.1.6 储藏 10
1.2 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 12
1.2.1 欧洲模式 13
1.2.2 北美模式 14
1.2.3 亚洲模式 15
1.3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 17
1.4 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 17
2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及主要问题 23
2.1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 23
2.1.1 地理位置优势 23
2.1.2 气候优势 27
2.1.3 防护优势 28
2.1.4 保存优势 30
2.1.5 规划优势 32
2.1.6 综合效益优势 34
2.2 地下空间的缺陷 34
2.3 地下空间的立法问题 35
2.3.1 地下空间立法的意义 35
2.3.2 发达国家地下空间的立法 36
2.3.3 地下空间权 38
2.3.4 我国现有地下空间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 39
2.3.5 现有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40
2.3.6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 42
3 地下空间的分类及三维信息系统设计 44
3.1 地下空间按功能分类 44
3.2 地下空间按几何形状分类 44
3.3 地下空间的三级分类 46
3.3.1 三级分类方法 46
3.3.2 具体事例列表分析 48
3.4 城市三维地下空间信息系统设计 49
3.4.1 概述 49
3.4.2 系统数据源分析 49
3.4.3 系统功能需求 49
3.4.4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50
4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52
4.1 概述 52
4.2 地下空间功能的演化 52
4.3 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原则 53
4.4 地下空间的功能 54
4.5 地下空间布局规划原则 54
4.6 地下空间布局 55
4.6.1 国外地下空间布局理论 55
4.6.2 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形态 57
4.6.3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方法 59
4.6.4 城市地下空间的竖向布局 60
4.7 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 61
4.7.1 现状分析 61
4.7.2 地下空间平面布局 61
4.7.3 地下空间竖向布局 63
5 地下公共空间设计 64
5.1 地下公共空间的概念 64
5.2 地下街设计 65
5.2.1 概述 65
5.2.2 地下街的类型 66
5.2.3 地下街平面布置 67
5.2.4 地下街横断面和纵断面设计 67
5.2.5 地下街结构设计 68
5.2.6 地下街环境设计 69
5.2.7 设计实例 69
5.3 地下停车场设计 71
5.3.1 城市停车场现状和解决途径 71
5.3.2 地下停车场形式与规划 72
5.3.3 地下停车场平面布置设计 77
5.3.4 出入口布置 79
5.3.5 地下车库的结构形式 80
6 地铁设计 81
6.1 概述 81
6.1.1 地铁发展的历史 81
6.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82
6.1.3 地铁的造价问题 82
6.2 地铁路网规划 83
6.2.1 概述 83
6.2.2 线网基本结构形式 83
6.2.3 线网规划 87
6.3 地铁线路设计 90
6.3.1 概述 90
6.3.2 线路选线考虑的因素 90
6.3.3 影响确定车站分布的因素 92
6.3.4 辅助线分布 93
6.4 地铁车站设计 94
6.4.1 车站类型 94
6.4.2 站台形式 95
6.4.3 站厅布置 98
6.5 地铁出入口设计 98
7 地下贮存设计 103
7.1 概述 103
7.2 食物贮存设计 105
7.3 地下石油贮存 108
7.3.1 地下石油贮存的必要性 108
7.3.2 地下石油贮存的地质条件 109
7.3.3 水封式贮存的基本原理 112
7.3.4 水封式贮存的适用条件 114
7.4 地下冷库设计 115
7.4.1 冷库设计的要求 115
7.4.2 地下冷库平面布置和横断面设计 116
7.4.3 地下冷库的结构设计 118
8 地下空间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119
8.1 地下结构分类 119
8.1.1 按结构形状划分 119
8.1.2 按土质状况划分 119
8.1.3 按施工方法划分 120
8.1.4 按与地面建筑的关系划分 120
8.1.5 按埋深划分 120
8.2 地下结构荷载 121
8.2.1 地下结构荷载的分类及其组合 121
8.2.2 围岩压力分类 122
8.2.3 深埋和浅埋地下结构的判断 124
8.2.4 深埋结构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 125
8.2.5 浅埋结构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 127
8.2.6 围岩弹性抗力 128
8.3 地下结构计算的力学方法 130
8.3.1 地下结构内力计算力学模型 130
8.3.2 荷载结构计算方式 133
8.3.3 地层结构计算方法 149
8.4 明挖基坑支护桩设计 156
8.4.1 支护结构设计的计算理论 156
8.4.2 排桩支护结构设计 158
9 现代支护结构设计方法 163
9.1 现代支护结构原理及类型 163
9.1.1 现代支护结构原理 163
9.1.2 支护结构类型 164
9.2 地下结构设计判断准则 165
9.3 轴对称条件下锚喷支护计算 167
9.3.1 轴对称条件下喷层上围岩压力计算 167
9.3.2 锚杆支护计算与设计 171
9.3.3 一些计算参数的确定 173
9.4 以围岩分级为基础的经验设计 175
9.4.1 设计与施工的一般原则 175
9.4.2 我国与围岩分级有关的锚喷支护经验设计 177
9.4.3 新奥法围岩分级与支护设计 180
9.5 基坑支护设计及计算 180
9.5.1 基坑支护设计依据 180
9.5.2 排桩支护结构设计实例 181
9.5.3 土钉墙支护设计实例 200
10 地下工程施工 226
10.1 概述 226
10.2 地下工程明挖法施工 226
10.2.1 敞口放坡施工法 228
10.2.2 围护结构施工法 232
10.3 逆作法 236
10.3.1 逆作法的优缺点 236
10.3.2 逆作法的应用 236
10.3.3 盖挖逆作法施工过程 237
10.4 隧道新奥法 238
10.4.1 全断面法 239
10.4.2 台阶法 239
10.4.3 分部开挖法 242
10.4.4 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 244
10.5 浅埋暗挖法 246
10.5.1 概述 246
10.5.2 具体施工方法 246
10.6 盾构法 252
10.6.1 盾构机的基本分类 252
10.6.2 施工工艺 254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