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老子与《老子》 1
一、老子:模糊的肖像 2
二、《老子》:争论与结论 5
三、道:天地之根与万物之本 7
四、自然:大道的本性与人生的境界 9
五、无为: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 12
六、悖论:弃智则智 大巧无巧 16
七、《老子现代版》:构思与特色 19
第一章 道与德 21
引言 22
一、谈玄论道 24
二、万物之宗 25
三、天地之根 26
四、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28
五、惟道是从 29
六、反者道之动 31
七、道与物 一与众 32
八、与大道同体 与天地同流 34
九、有道则尊 36
十、上德不德 37
第二章 自然与造作 41
引言 42
一、道法自然 43
二、什么是自然? 45
三、“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46
四、大道废 有仁义 48
五、归于婴儿 49
六、知白守黑 51
七、因任自然 52
八、再说因任自然 53
九、自然之道 55
十、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56
第三章 无为与有为 59
引言 60
一、无为与有为的界线 62
二、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63
三、天地不仁 65
四、善行者无迹 善言者无言 67
五、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69
六、无为而无不为 71
七、无为之益 73
八、弃智 去欲 无为 74
第四章 拙与巧 77
引言 78
一、不尚贤 80
二、绝圣弃智 81
三、再说绝圣弃智 83
四、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85
五、无名与有名 86
六、知人者智 88
七、自知者明 90
八、只缘身在此山中 91
九、大巧若拙 92
十、其出弥远 其知弥少 95
十一、“知不知”与“不知知” 97
第五章 弱与强 99
引言 100
一、天下谁与子争先 101
二、甘于雌柔 103
三、柔弱胜刚强 104
四、自胜者强 106
五、再说自胜者强 107
六、强行者有志 108
七、强横者不得好死 110
八、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 112
九、德厚则全 114
十、居卑处下 忍辱含垢 115
第六章 静与动 117
引言 118
一、致虚返静 120
二、以静制动 122
三、以静养智 123
四、宁静致远 124
五、清静无为天下正 125
六、静胜躁 126
七、大器晚成 127
八、披褐怀玉 129
第七章 进与退 131
引言 132
一、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134
二、无私才能成其私 136
三、“无用”与“有用” 137
四、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139
五、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141
六、大者宜为下 高者应就低 144
七、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 145
八、慎终如始 146
九、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47
十、漫说“高下”与“先后” 149
第八章 仕与隐 151
引言 152
一、出仕:纵欲为盗还是利物爱民? 154
二、功成身退 156
三、再说功成身退 157
四、三说功成身退 159
五、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161
六、“替天行道” 162
七、自知而不自炫 自爱而不自贵 164
第九章 治与乱 167
引言 168
一、不值得信任 才不被信任 170
二、我有三宝 172
三、执大象 天下往 174
四、以百姓之心为心 175
五、其政闷闷 177
六、治则不治 不治则治 179
七、治大国若烹小鲜 181
八、以智治国 国必遭殃 182
九、民不畏死 184
十、“盗贼本王臣” 185
十一、社会理想 186
第十章 战与和 189
引言 190
一、物壮则老 192
二、参战必以哀情 战胜而处丧礼 194
三、欲弱先强 195
四、欲废先兴 196
五、欲取先与 198
六、以奇用兵 199
七、再说以奇用兵 200
八、战争与贪欲 202
九、善战者不怒 203
十、两军对阵 慈悲者胜 205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207
引言 208
一、形神相亲 210
二、来也潇洒 去也潇洒 211
三、根深柢固 长生久视 213
四、去奢存俭 214
五、无欲则刚强 无私才博大 216
六、理想人格 218
七、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219
八、生命与名利 221
九、祸福相倚 225
十、修身养真 227
十一、结怨与解怨 228
附录:《老子》原文及注释 231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