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蓬,张贵仁著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3213929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 1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 1

(一)什么是人的素质 1

(二)什么是素质教育 2

二、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 6

(一)素质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6

(二)素质教育模式的形成 9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13

(一)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致性 13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结构 14

第二章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8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8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标准 18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4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的统一 26

(四)全面发展的内容是发展的 27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 28

(一)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28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和实质 31

三、素质教育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33

(一)人之成才重在素质 34

(二)人之素质贵在完善 35

第三章 素质教育的实践意义 38

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需要素质教育 38

(一)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38

(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2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 47

(一)教育目的、内容的片面性、狭隘性 47

(二)忽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9

(三)学生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 52

(四)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束缚学生个性发展 53

三、变革应试教育的成效 54

(一)变革应试教育成效显著 54

(二)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55

第四章 素质教育的目标 57

一、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及客观依据 57

(一)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 57

(二)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 59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意义及目标 64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价值 64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要求 72

三、科学文化素质的结构要求 81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 81

(二)智力和能力的目标要求 83

(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86

四、身心健康素质的规格要求 89

(一)身体健康的要求 89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90

五、审美素质的意义及目标要求 93

(一)审美素质在人才成长中的意义 93

(二)审美素质的基本要求 94

第五章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上) 99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99

(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99

(二)德育的育人功能 101

(三)德育的导向功能 106

(四)德育的促进功能 108

(五)德育的保证功能 110

二、21世纪德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12

(一)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要求 112

(二)知识经济对德育的挑战 114

(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 117

第六章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下) 122

一、德育内容的系统化 122

(一)确定德育内容的原则 122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125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130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132

(五)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教育的基本要求 138

(六)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143

二、德育方法的科学化 144

(一)选择德育方法的意义 144

(二)德育认识的辩证方法 145

(三)德育工作方法的选择 155

三、德育管理的规范化 161

(一)德育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161

(二)德育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162

第七章 素质教育中的教学 167

一、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 167

(一)教学的本质和地位 167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 170

二、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 171

(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172

(二)坚持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的统一 174

(三)坚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177

(四)坚持教与学的统一 180

三、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 182

(一)加强基础 183

(二)拓宽选修 184

(三)减轻负担 185

第八章 素质教育中的健康教育 188

一、健康的含义和健康教育的意义 188

(一)健康的新概念 188

(二)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190

二、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 193

(一)体育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94

(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195

(三)学校卫生工作的实施 196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197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 197

(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 199

第九章 素质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 206

一、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206

(一)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206

(二)青年学生的成长要与工农相结合 209

(三)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211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212

(一)劳动教育的组织 212

(二)校外实践活动的实施 216

三、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218

(一)发挥整体育人的合力优势 218

(二)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构建 220

第十章 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225

一、变革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 225

(一)办学模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25

(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227

(三)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 229

二、改革考试制度,完善教育评估 232

(一)考试制度改革的着眼点 232

(二)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的完善 234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 236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36

(二)加强领导,优化办学条件 239

第十一章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43

一、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43

(一)知识分子社会职能的定位 243

(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244

(三)教师素质的示范作用 246

二、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观 248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48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 251

三、教师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特征 256

(一)教师的道德境界 256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259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262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262

(二)教师的能力要求 265

(三)教育分寸的把握 267

附录 27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70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