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质地貌 1
二、土地土壤 2
三、气候特征 3
第二节 物产资源 4
一、矿藏资源 4
二、水能资源 5
三、生物资源 6
第三节 行政区划 9
第四节 人口与民族 10
一、人口 10
二、民族 11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30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30
第二节 重大历史事件 31
一、抗暴斗争 32
二、红军长征过镇宁 35
第三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44
第四节 土地改革 46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47
第六节 改革开放 50
一、农村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52
二、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52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54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54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55
第三节 民族法制建设 61
第四节 人民生活 63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构成 63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构成 64
三、城镇居民收入情况 66
四、城镇居民消费情况 66
五、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67
六、城镇居民居住条件 70
第四章 农业 72
第一节 农业 72
一、农业发展及现状 72
二、农业发展的区域类型 74
三、农业结构及其调整 79
第二节 林业 81
第三节 畜牧业 83
第四节 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 84
第五节 乡镇企业 85
第五章 工业 89
第一节 工业企业经济 89
第二节 能源生产 91
第三节 工业企业 93
一、酿酒工业 93
二、粮油及食品工业 95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96
第六章 交通通信 98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 98
第二节 邮政通信业 102
第七章 商业贸易 103
第一节 商业 103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106
第三节 粮油购销 110
第四节 集市贸易 113
第八章 财政金融 117
第一节 财政 117
第二节 税收 122
第三节 金融 125
第四节 保险 127
第九章 旅游 128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28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37
一、奇雄壮观的瀑布群 137
二、目迷五色的地下世界 141
第三节 名胜古迹 158
一、古遗址 158
二、古墓葬 160
三、名山古刹 161
四、名木古树 163
五、弘治铜钟 165
第四节 旅游环境与设施建设 166
一、旅游环境 166
二、旅游基础设施 168
第五节 旅游经济 170
第十章 社会事业 173
第一节 教育 173
第二节 文化艺术 176
一、文化机构及其工作 177
二、群众文化工作 178
三、民族文化艺术 179
四、民族文艺继承与发展 191
五、体育 194
第三节 科学技术 197
第四节 医疗卫生 200
一、医疗卫生发展情况 200
二、中医与中药 204
三、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情况 205
第五节 社会保障 208
第六节 计划生育 213
第十一章 城镇建设 216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16
第二节 集镇建设 219
一、丁旗镇 219
二、黄果树镇 220
三、江龙镇 221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 222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保护 222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 222
二、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发展生态农业 225
三、3146农业综合治理项目 227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230
一、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230
二、环境污染的防治情况 234
后记 237
修订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