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后发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栋梁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1054129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近代以来,日本不仅避免了被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的命运,而且作为东亚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在该地区推行霸权的战争策源地。二战以后,日本再次崛起,并长期稳坐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与欧美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照,近代以来的日本提示了一个后发型资本主义成长的典型,即包括后起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包括其成为发达国家后如何应对和解决新矛盾的内容。毫无疑问,这一研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实现经济赶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权力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又是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的。本书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国家经济政策在日本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内容、手段、特点和作用,并把研究重点放在明治维新、战后改革和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时期。其主要内容包括:近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的基础条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移植与日本式特点,战后经济改革的再评价与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的特点,战后复兴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政策的绩效分析,转型期日本经济的矛盾与改革等。

第一篇 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条件与明治初期的改革 3

第一章 论日本资本主义发生的基础条件 3

一 德川封建体制及其经济制度 3

二 幕末的经济发展与阶级分化 11

三 开国与幕末封建统治危机 19

四 幕末社会经济的遗产 25

第二章 岩仓使节团与日本的近代化 31

一 遣使的初衷 31

二 岩仓使节团的欧美观 33

三 岩仓使节团与日本的近代化改革 38

第三章 明治初期的地税改革 45

一 地税改革的历史前提 45

二 地税改革的推行 50

三 地税改革的意义 56

第四章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63

一 建立官办企业的初旨 63

二 促使官办企业拍卖的内在原因 67

三 官办企业拍卖的社会条件 69

四 官办企业的起落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72

第五章 明治初期的海运政策 78

一 亟待解决的海运问题 78

二 近代海运政策的制定 80

三 海运政策的实施特点 82

四 海运政策的实效及其影响 85

第六章 近代财政金融体制的构建 89

一 明治财政的初建 89

二 纸币整顿 93

三 近代金融体系的构建 97

第二篇 战后经济改革论 105

第七章 经济发展的政治学 105

一 课题的选择与“切入” 105

二 占领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考察 108

三 复兴期日本政府经济政策的考察 111

四 纵贯全书的三个基本观点 114

第八章 日本战后经济改革三论 119

一 谁是战后经济改革的推行者 119

二 战后型经济体制何时形成 124

三 战后经济改革止于何时 127

第九章 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 129

一 战前、战时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29

二 美国主导下的战后经济改革 131

三 日本继续进行的经济改革 136

四 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结构和特征 140

五 “1940年体制”论批判 144

第十章 日本计划经济思想的流变 148

一 从“栽培”论到“殖产”说 148

二 大危机时代的计划经济论 151

三 战后“计划”思想的沉浮 152

第十一章 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 155

一 道奇计划的出笼 156

二 稳定经济的诸措施 161

三 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与“接轨” 164

第十二章 日本的战争赔偿 170

一 日本赔偿的基本方针 170

二 初期赔偿计划 173

三 赔偿计划的挫折 175

四 赔偿与日本经济的复兴 178

第三篇 战后经济成长与经济政策 185

第十三章 战后日本经济的起点 185

一 日本的战争损失 185

二 两种比较基准 186

三 “有形资本”的积累 187

四 “无形资本”的遗存 189

五 战后初期制约经济复兴的诸因素 191

第十四章 “倾斜生产方式”辨析 195

一 倾斜生产方式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195

二 以统制为前提的政策实施要点 198

三 关于倾斜生产方式的再评价 201

第十五章 1954年的经济调整与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 206

一 经济调整的历史背景 206

二 调整政策的展开 213

三 调整期的经济变动 217

四 经济调整的现实效果 219

五 经济调整在战后经济史中的地位 223

第十六章 日本的产业合理化及其理论分析 227

一 产业合理化的历史过程 227

二 产业合理化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234

第十七章 论日本战后经济复兴期的产业合理化 242

一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制定 242

二 产业合理化时期的经济体制调整 246

三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实施 252

四 产业合理化的成果和局限 256

第十八章 战后日本的产业合理化与通产行政 260

一 通产行政机构及其职能 261

二 产业合理化审议会 267

第十九章 战后日本的产行业合理化计划 276

一 概观:行业、业种合理化计划与合理化法 277

二 钢铁业合理化计划 281

三 能源产业的合理化计划 285

四 海运造船业的合理化计划 287

五 石油化学工业的合理化计划 289

六 机电工业的合理化计划 293

第二十章 官民合作的一个典型范例 297

一 计划造船与“合理化” 297

二 造合审机构分析 301

三 造合审活动探微 302

第二十一章 税制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 308

一 复兴期税制的变动过程 309

二 企业资产再评估 310

三 现代化机械设备特别折旧制度 313

四 重要物产免税制度 317

五 进出口贸易特别减免税制度 317

六 企业准备金与专项基金制度 319

七 复兴期税制的实效与特点 321

第二十二章 战后日本的经济赶超与财政投融资的作用 324

一 财投的制度分析 325

二 财投的活动特点 329

三 财投的作用评价 334

第二十三章 中日财政投融资制度比较 340

一 概念的释义与比较基准 340

二 两国建立财政投融资制度的背景及其差异 343

三 财政投融资运行机制的比较 346

四 中日财政投融资运营效果的分析 353

第二十四章 日本战后经济赶超期的外资政策 359

引言:问题与视角 359

一 外资制度的特征 360

二 引进外资的实效 364

三 资本自由化的过程 370

结语:比较与思考 373

第二十五章 经济赶超期中日两国外资政策比较 376

一 直接投资:态度迥异 377

二 优惠待遇:相去甚远 381

三 技术引进:效果不一 384

四 关联政策:泾渭分明 388

第四篇 转型期经济政策研究 393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与“住专”问题 393

一 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394

二 “住专”问题的爆发及其处理 396

三 “住专”问题与金融自由化的思考 399

第二十七章 转型期的日本经济及其经济政策 403

一 近代史上第三次转折 403

二 转折期经济政策的混乱 405

三 “经济战败”诸相观 407

四 小渊内阁的政策课题 409

第二十八章 小泉内阁经济政策评析 412

一 新内阁经济政策的出台 412

二 “新”经济政策无甚新意 415

三 “新”经济政策面临挑战 417

第二十九章 亚太区域化中的中国与日本 421

一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亚太 421

二 亚太区域化过程中日本的作用 423

三 中国与亚太 427

第三十章 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思考 429

一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教训 430

二 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危机对策及有关对策的评价 434

三 经济发展“东亚模式”的再探讨 436

四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改革 438

五 世纪之交的全球金融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 441

六 区域性货币金融组织——亚洲金融安全网 444

第五篇 附论 449

第三十一章 近代以来M型发展的日本文化变革 449

一 全球化与文化变革 449

二 近代日本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第一次文化战败” 452

三 战后文化重建与“第二次文化战败” 457

四 全球化的进展与日本文化的新选择 460

第三十二章 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位置 465

一 问题的提起——对“新思维”的“历史搁置论”的批判 465

二 几乎被“搁置”的历史问题为何还不能“搁置”——对日本“诚信度”的质疑与中国的对应 467

三 中日文化传统的差异对历史观的影响——从历史角色到价值观的差异 468

四 解决历史问题有无处方笺——扩大交流与自我克制 470

第三十三章 新型中日关系的构筑与思考 472

一 站在十字路口上的中日关系 472

二 日本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及其政策指向 473

三 退让政策无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475

四 新型中日关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 476

五 改善中日关系的现实对策与途径 477

第三十四章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479

一 政治关系:坚冰已破,道路曲折 479

二 经济关系:热度未减,潜力巨大 483

三 区域合作:成效初显,前景广阔 491

四 未来战略:方针明确,理性务实 498

后记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