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0917597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函授教材的编写要求和国家体委颁发直属体院函授指导性教育计划的精神,并总结了体育学院多年函授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本教材使用对象为函授体育专业本科生,并可供其他函授学制使用和体育工作者学习参考。本教材编写内容力求系统、科学,文字简明,通俗易读,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在每章开头,都简要写有自学指导,每章教材后面均附有思考题和作业题,以便读者把握本书的基本线索、深入思考和钻研。本教材经十所体育学院函授协作组从事成人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审定。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参考了公开出版的教育专著。由于编写时间较仓促,教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备再版时修正。

绪论 1

一、什么是教育学 1

二、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8

三、怎样学教育学 9

第一章 教育概述 11

第一节 教育概念 12

一、教育的概念 12

二、教育的本质 14

三、教育的职能 17

四、教育的要素 19

第二节 教育形态 22

一、教育的产生 22

二、教育的发展 25

第二章 教育基本规律 32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3

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3

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6

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8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0

五、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体育人才的培养 41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 43

一、顺序性与适时开发 43

二、阶段性与量力适度 44

三、差异性与因材施教 44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规律制约教育 45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45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9

第三章 教育目的 55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56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56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58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理论 60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2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65

一、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65

二、我国的中小学教育 69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75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76

一、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 76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77

三、当前世界学制改革的趋势 80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5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5

二、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8

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94

第五章 德育 98

第一节 德育概述 98

一、德育的概念 98

二、德育的意义 100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102

一、德育的任务 102

二、德育的内容 103

第三节 德育过程 107

一、德育过程概述 107

二、德育过程规律 109

第四节 德育原则 113

一、言行一致原则 114

二、正面教育原则 115

三、依靠优点,克服缺点原则 116

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17

五、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 118

六、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119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21

第五节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22

一、说服法 123

二、示范法 124

三、锻炼法 125

四、陶冶法 126

五、修养法 126

六、评价法 127

第六章 智育 130

第一节 智育概述 131

一、智育的意义 131

二、智育的任务 133

三、智育的内容 136

第二节 智育过程和原则 137

一、智育过程的特点 137

二、智育的原则 142

三、智育的途径 145

第七章 体育 150

第一节 学校体育 150

一、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150

二、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155

三、体育的过程 158

四、体育的基本要求 161

第二节 学校卫生 164

一、学校卫生的意义和任务 164

二、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165

第八章 美育 168

第一节 美育概述 168

一、美育的意义 168

二、美育的任务 173

第二节 美育的过程、原则和方法 175

一、美育的过程 175

二、美育的原则 177

三、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80

第九章 劳动技术教育 185

第一节 劳动技术教育概述 185

一、劳动技术教育含义 185

二、劳动技术教育简介 187

三、劳动技术教育意义 189

第二节 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 190

一、劳动技术教育任务 190

二、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191

三、劳动技术教育过程 193

四、劳动技术教育形式 194

五、劳动技术教育要求 195

第十章 课程 198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99

一、课程的概念 199

二、课程的主要流派 200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 209

一、我国课程编制的一般原则 209

二、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方案 210

第十一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 216

第一节 教学概述 216

一、教学的概念 216

二、教学的意义 218

三、教学的任务 219

第二节 教学过程 221

一、教学过程的流派 221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231

三、教学过程的阶段 234

第十二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238

第一节 教学原则 238

一、教学原则概述 238

二、学校常用的教学原则 240

第二节 教学方法 251

一、教学方法概述 251

二、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253

第十三章 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 267

第一节 教学的组织 268

一、教学组织形式 268

二、课的类型和结构 272

三、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274

第二节 教学评价 280

一、教学评价概述 280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 282

三、教学评价的分类 284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 284

五、教学评价的方法 287

第十四章 课外活动和校外教育 292

第一节 课外活动 292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292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任务 296

三、课外活动的形式 298

四、课外活动的原则 301

第二节 校外教育 302

一、校外教育概述 302

二、学校对校外教育的指导 305

三、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307

第十五章 班主任与班级活动 311

第一节 班级管理 311

一、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 311

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 312

三、班级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12

四、班级管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313

第二节 班集体的形成 313

一、班集体的意义 313

二、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314

第三节 班主任与班级活动 316

一、教育思想与班级活动 316

二、教育行为与班级活动 317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318

第十六章 教师和学生 321

第一节 教师 321

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321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325

三、教师的素养 328

第二节 学生 332

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双重地位 332

二、学生的基本特征 334

第三节 函授学员的学习 336

一、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336

二、掌握好函授教学的各个环节 337

三、发挥优势,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结合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