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1
第一节 魏晋统治者社会阶级的区别 2
第二节 司马氏的夺权斗争 12
第三节 西晋政治社会的特征 19
第四节 附论吴、蜀 22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27
第一节 从州郡领兵到罢州郡兵 28
第二节 分封诸王 33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39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55
第一节 赵王伦废立 56
第二节 东莱刘伯根、王弥起兵 59
第三节 张昌起兵 61
第四节 李特起兵 63
第五篇 徙戎问题 66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73
第一节 五胡次序 74
第二节 羯族 76
第三节 氐族 79
第四节 鲜卑(释黄须鲜卑奴与白虏) 81
第五节 卢水胡 88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90
第一节 胡族的汉化 91
第二节 胡汉分治 98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103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三个方向——东北、西北与南方 104
第二节 北方胡族统治者的徙民与人民的屯聚问题(坞壁及桃花源) 116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128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139
第十一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148
第十二篇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164
第一节 梁建业、江陵两大士族集团的灭亡 165
第二节 陈与南方蛮族 174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183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191
第一节 北强南弱之形势 192
第二节 北朝不能过早统一南北的原因(附淝水之战) 196
第三节 南朝北伐何以不能成功 202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205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215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225
第一节 六镇含义及北魏的设防问题 226
第二节 北魏的兵 229
第三节 六镇起兵的原因 233
第四节 六镇兵的转手,北齐的建立 237
第五节 北齐的兵 241
第六节 杨隋、李唐非出自六镇 244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247
第一节 北齐的鲜卑化 248
第二节 北齐的西胡化 252
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255
第一节 北周统治者宇文氏之由来 256
第二节 东西魏的形势,府兵制的创立 258
第三节 关陇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的形成 262
第四节 周武帝、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 273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276
第一节 南北社会的差异 277
第二节 南北学术的沟通 282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290
第一节 佛教之于中国(夷夏之辨) 291
第二节 佛教之与道教 297
第三节 佛教之于四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