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缚龙,马润潮,张京祥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64109172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审视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问题的国际思路,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转型,从经济、社会、文化、空间、政策等多维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近20多年来城市发展、空间演变与规划领域的深刻变化,尤其重视探讨城市发展演变和城市空间重构的新进程。

1 中国城市空间的重构——多样化的过程与重组的空间 1

1.1 引言 1

1.2 全球经济重构和中国的多重转型 3

1.3 新城市实体和空间特性 5

1.4 中国城市:对趋同理论的批判 10

1.5 勾画中国城市 11

1.6 结论 14

2 空间、尺度与政府——重构中国城市体系 22

2.1 引言 22

2.2 尺度理论和尺度过程的简单回顾 23

2.3 政府尺度调整:转变中的中央—地方关系 24

2.4 城市化的尺度调整 29

2.5 中国城市空间的再组织 31

2.6 结论 34

3 从区划兼并到区域管治——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角色与关系 39

3.1 引言 39

3.2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40

3.3 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体系及其运作 43

3.4 实证:长江三角洲及其新一轮行政区划兼并 46

3.5 行政区划兼并的效果与问题的根源 52

3.6 新的曙光:正在发展中的区域管治 56

3.7 结论与讨论 58

4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地方政府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回应 66

4.1 引言 66

4.2 愈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与转变中的地方政府 67

4.3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出现与内涵 69

4.4 一种超越于规划的“规划”:战略规划的多重效应及地方政府的角色 75

4.5 进一步的讨论 77

4.6 结论 78

5 二元化土地制度下的多样化土地交易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 83

5.1 引言 83

5.2 二元化土地制度下的土地开发模式及多样化市场交易 86

5.3 土地市场化程度及二元化土地制度下的多样化土地交易新趋势 93

5.4 二元化土地制度多样化土地交易下的各种利益、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及城市规划的作用 95

5.5 结论 99

6 非正规路径——中国大陆及香港的非法建筑 106

6.1 引言 106

6.2 从政治经济角度审视非法建筑 107

6.3 香港的情况 109

6.4 大陆的情况 111

6.5 中国香港与大陆的比较 113

6.6 结论 114

7 全球化与中国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发展——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 120

7.1 引言 120

7.2 中国城市理念的改变 120

7.3 规划权力的分散化 123

7.4 竞争激烈的规划设计市场以及合同招标体系的出现 124

7.5 风靡中国的金融区(financial districts)规划设计 127

7.6 结论 133

8 历史记忆——地方感与当代上海城市社区的重构过程 140

8.1 引言 140

8.2 “上只角”、“下只角”的辩证互动与城市社会空间的构建 141

8.3 作为“想象社区”的“上只角”和“下只角” 142

8.4 湾桥:“下只角”的社会生活 145

8.5 上海社区的“绅士化”过程:以卢湾为例 146

8.6 结论 148

9 公共政策的作用——上海3个城区发展的比较 151

9.1 引言 151

9.2 上海及其城市行政区简况 152

9.3 改革开放后城区发展的差异 154

9.4 外部因素: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公共政策 159

9.5 内部因素:地区特征 162

9.6 结论 164

10 西安的工业重组与城市土地利用转化研究 166

10.1 西安的工业发展历程 167

10.2 工业重组对西安城市空间及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 171

10.3 老工业区土地利用转化的2个案例 178

10.4 结论 181

11 中国城市迁居与城市变迁——回顾与前瞻 185

11.1 迁居研究在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185

11.2 中国城市居民的迁居频率 187

11.3 中国城市居住迁移的空间模式 188

11.4 迁居者的社会人口差异 190

11.5 城市内部的迁移与居住分异模式的变迁 193

11.6 最近进行的住房改革 194

11.7 结论 195

12 从单位大院到封闭式社区——制度转型过程中北京的住房与居住变化 199

12.1 引言 199

12.2 住房分异与居住隔离:理论上的透析 199

12.3 北京:一个实证分析 205

12.4 结论与讨论 215

13 上海流动人口居住分布与都市空间发展 221

13.1 引言 221

13.2 中国特定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理论 222

13.3 上海当地人口与就业的空间模式 223

13.4 城市边缘的吸引因素——一些观察 232

13.5 结论 233

14 边缘的增长——新的中国大都市 237

14.1 边缘的增长——新的中国大都市 237

14.2 郊区化的时空过程 239

14.3 都市区的重组 247

14.4 面向未来 251

15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及城市更新政策之影响评价 257

15.1 引言 257

15.2 城中村:体制造成的外来人口社区 257

15.3 现有城中村改造策略的特点 261

15.4 城中村改造政策成效评估 262

15.5 结语:国际相关经验对中国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264

16 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建立中国城市重构的理论 266

16.1 引言 266

16.2 变化的城市过程 267

16.3 变化的城市空间形式 273

16.4 空间发展的政治 276

16.5 持续的城市重构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