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细菌学检验 7
第一章 细菌学检验技术总论 7
第一节 细菌分类与命名 7
第二节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7
第三节 细菌生化鉴定 9
第四节 细菌血清学及细菌毒素检测 10
第五节 细菌药物敏感实验 11
第六节 细菌学其他检验技术 12
第七节 消毒与灭菌技术 13
第八节 细菌染色体DNA分析 14
第九节 细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5
第十节 细菌质粒DNA分析 16
第十一节 细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 17
第十二节 基因芯片技术 18
第二章 经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20
第一节 脑膜炎奈瑟菌 20
第二节 百日咳杆菌 21
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 22
第四节 分支杆菌 23
第五节 军团菌 25
第六节 流感嗜血杆菌 26
第七节 肺炎链球菌 28
第八节 肺炎克雷伯菌 29
第九节 溶血性链球菌 30
第三章 经消化道传播的细菌 32
第一节 致泻性大肠杆菌 32
第二节 志贺菌属 33
第三节 沙门菌属 34
第四节 霍乱弧菌 35
第五节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37
第六节 空肠弯曲菌 38
第七节 幽门螺杆菌 39
第八节 气单胞菌属 40
第九节 邻单胞菌属 41
第四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菌 43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 43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44
第三节 蜡样芽胞杆菌 45
第四节 变形杆菌 46
第五节 椰毒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假单胞菌) 47
第六节 李斯特菌 48
第七节 肉毒梭菌 49
第八节 产气荚膜梭菌 50
第五章 经其他途径传播的细菌 52
第一节 布鲁菌 52
第二节 炭疽芽胞杆菌 53
第三节 破伤风杆菌 54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 55
第五节 麻风分支杆菌 57
第六节 淋病奈瑟菌 57
第七节 鼠疫耶尔森菌 58
第八节 肠球菌 60
第九节 产碱杆菌属 61
第十节 不动杆菌属 62
第六章 卫生微生物 64
第一节 菌落总数测定 64
第二节 大肠菌群测定 65
第三节 真菌和酵母计数 66
第四节 乳酸菌 66
第五节 双歧杆菌 67
第六节 常见产毒真菌鉴定 68
第七节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 69
第八节 毒蕈鉴定 70
第二篇 病毒学检验部分 73
第一章 病毒学检验技术总论 73
第一节 概述 73
第二节 组织培养技术 74
第三节 鸡胚接种技术 74
第四节 动物实验技术 75
第五节 病毒分离与鉴定 75
第六节 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 76
第七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76
第八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77
第九节 病毒感染早期诊断 79
第十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79
第二章 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 81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81
第二节 麻疹病毒 82
第三节 风疹病毒 84
第四节 腮腺炎病毒 85
第五节 SARS冠状病毒 86
第三章 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 89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89
第二节 其他肠道病毒 91
第三节 轮状病毒 92
第四节 诺瓦克病毒 93
第五节 口蹄疫病毒 94
第四章 肝炎病毒 96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9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97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98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99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100
第六节 庚型肝炎病毒 101
第五章 虫媒病毒 103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 103
第二节 登革病毒 104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105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07
第六章 艾滋病病毒 109
第七章 其他病毒 111
第一节 狂犬病毒 111
第二节 EB病毒 112
第三篇 其他微生物检验部分第一章 衣原体 117
第一节 沙眼衣原体 117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 118
第二章 肺炎支原体 120
第三章 立克次体 122
第一节 普氏立克次体 122
第二节 莫氏立克次体 123
第四章 螺旋体 125
第一节 梅毒螺旋体 125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 126
第三节 伯氏疏螺旋体 127
第四篇 消毒、杀虫、灭鼠 131
第一章 消毒剂实验室鉴定技术 131
第一节 实验微生物选择及器材的准备 131
第二节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31
第三节 残余消毒剂去除方法 131
第四节 中和剂鉴定实验 132
第五节 定量杀灭微生物实验 132
第六节 定性杀菌实验 134
第七节 能量实验 134
第八节 抗(抑)菌实验 135
第九节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作用影响的测定 135
第十节 化学消毒剂理化鉴定技术 136
第十一节 消毒剂表面消毒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137
第十二节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实验 137
第十三节 消毒与灭菌器械杀微生物效果鉴定实验 138
第十四节 医疗用品微生物污染鉴定实验 138
第十五节 卫生用品微生物污染鉴定技术 139
第十六节 灭菌和消毒指示器材检测和评价方法 140
第十七节 无菌检验 140
第二章 卫生用杀虫剂、灭鼠剂检测技术 141
第一节 卫生用杀虫剂、灭鼠剂检测技术概论 141
第二节 喷射剂 141
第三节 气雾剂 142
第四节 小型烟雾剂 143
第五节 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液体蚊香 143
第六节 蜚蠊毒(胶)饵 144
第七节 蚂蚁毒饵 145
第八节 苍蝇毒饵 146
第九节 毒粉、毒笔 146
第十节 驱避剂 147
第十一节 粘捕器械 148
第十二节 电子灭蚊蝇器 149
第十三节 卫生用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 149
第十四节 鼠毒饵 150
第五篇 寄生虫学检验 155
第一章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总论 155
第一节 概述 155
第二节 寄生虫学检验基本技术 155
第三节 寄生虫病原学检验技术 156
第四节 寄生虫血清学检验技术 158
第五节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58
第六节 寄生虫体外培养技术 159
第七节 寄生虫保种转种技术 159
第二章 污物源寄生虫 160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160
第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161
第三节 带绦虫与猪囊尾蚴 162
第四节 棘球蚴 163
第五节 蛔虫 165
第六节 钩虫 165
第七节 鞭虫 166
第八节 蛲虫 167
第三章 食源性寄生虫 169
第一节 弓形虫 169
第二节 并殖吸虫(肺吸虫) 170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 171
第四节 姜片虫 172
第五节 广州管圆线虫 173
第六节 旋毛虫 174
第四章 重要媒介传播寄生虫 176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 176
第二节 疟原虫 177
第三节 利什曼原虫 178
第四节 丝虫 179
第五章 其他接触感染寄生虫 181
第一节 阴道毛滴虫 181
第二节 疥螨 182
第三节 其他螨类 182
第六篇 重点传染病微生物检验课件一、生物安全总论 187
1.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87
2.实验室感染 189
3.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 191
4.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分级和技术指标 195
5.生物安全实验室及个人防护设备 196
6.技术保障——安全实验室操作程序 197
7.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202
8.实验动物传染源控制与防护 205
二、脑膜炎奈瑟菌 206
1.概述 206
2.生物学性状 208
3.检验技术 209
三、军团菌 223
1.概述 223
2.流行特征 223
3.病原与发病机制 225
4.病理 227
5.临床表现与防治 228
6.病原体特异性检测 229
四、大肠杆菌 231
1.概述 231
2.流行病学与防治原则 231
3.生物学性状 233
4.生态特征 234
5.致病性与免疫性 234
6.微生物学检验 237
五、霍乱弧菌 242
1.概述 242
2.生物学特性 247
3.实验室检测 249
4.外环境标本霍乱弧菌分离 255
六、葡萄球菌 257
1.概述 257
2.流行病学与防治原则 257
3.生态与分类 258
4.生物学性状 258
5.致病性与免疫性 259
6.微生物学检验 261
七、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264
1.概述 264
2.生物学特性 266
3.实验室检测 267
八、炭疽芽胞杆菌 272
1.概述 272
2.生物学特性 274
3.实验室检测方法 275
九、鼠疫耶尔森菌 280
1.概述 280
2.生物学特性 283
3.实验室检测 284
十、流行性感冒病毒 291
1.概述 291
2.动物流行性感冒 295
3.实验室方法 295
4.分子生物学技术 302
5.金标法或酶标法快速检测 303
十一、SARS冠状病毒 303
1.概述 303
2.生物学特征 304
3.致病性 305
4.实验室检测 305
5.检测结果 309
十二、麻疹病毒 309
1.概述 309
2.生物学性状 313
3.检验技术 315
4.麻疹实验室管理 322
十三、其他肠道病毒 323
1.概述 323
2.流行病学 323
3.临床症状 324
4.生物学性状 325
5.检验技术 326
6.结果评价 332
十四、轮状病毒 333
1.概述 333
2.生物学特性 334
3.实验室检测 335
十五、乙型脑炎病毒 344
1.概述 344
2.生物学特性 347
3.实验室检测 348
十六、登革病毒 350
1.概述 350
2.生物学特性 352
3.实验室检测 355
十七、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360
1.流行性出血热 360
2.病毒特征 361
3.实验室检测方法 362
十八、日本血吸虫检测技术 369
1.概述 369
2.生物学特性 372
3.实验室检测方法 373
十九、疟原虫检测技术 380
1.概述 380
2.生物学特性 381
3.实验室检测 382
总参考文献 390
国内外传染病相关网站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