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与维修工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云翔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8052884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可靠性与维修性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等内容。

第1章 概述 1

1.1 可靠性、维修性的地位和作用 1

1.1.1 可靠性、维修性的地位 1

1.1.2 可靠性、维修性的作用 2

1.2 可靠性工程及其发展 3

1.2.1 基本概念 3

1.2.2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 4

1.3 维修性工程及其发展 6

1.3.1 基本概念 6

1.3.2 维修性工程的发展 7

1.4 可靠性、维修性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8

1.4.1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 8

1.4.2 可靠性、维修性工程与维修工程 9

1.4.3 维修性工程与综合保障工程 10

习题 10

第2章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度量 11

2.1 可靠性的概念 11

2.1.1 可靠性的定义 11

2.1.2 可靠性的分类 12

2.2 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 13

2.2.1 寿命剖面 13

2.2.2 任务剖面 13

2.3 可靠性函数 15

2.3.1 可靠度函数 15

2.3.2 故障分布函数 16

2.4 可靠性寿命特征 19

2.4.1 平均寿命 20

2.4.2 可靠寿命、中位寿命与特征寿命 21

2.5 产品的故障规律 21

2.5.1 典型故障率曲线 21

2.5.2 一般设备故障率曲线的基本形式 24

2.5.3 复杂设备故障率曲线 24

习题 26

第3章 系统可靠性分析 27

3.1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27

3.1.1 系统和状态 27

3.1.2 可靠性框图 27

3.2 串联系统 28

3.3 并联系统 29

3.4 k/n(G)表决系统 31

3.4.1 2/3(G)系统 31

3.4.2 k/n(G)系统 32

3.5 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33

3.5.1 冷储备系统 34

3.5.2 热储备系统 36

3.6 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 38

3.6.1 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 38

3.6.2 真值表法 39

3.6.3 全概率分解法 41

3.6.4 最小路法 42

3.6.5 网络可靠度计算 44

3.7 三态系统的可靠性 46

3.7.1 串联系统 46

3.7.2 并联系统 47

3.7.3 串联—并联系统 47

3.7.4 并联—串联系统 48

习题 49

第4章 系统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51

4.1 可靠性要求及确定 51

4.1.1 可靠性要求 51

4.1.2 可靠性要求的确定 54

4.2 系统可靠性分配 57

4.2.1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用途 57

4.2.2 可靠性分配的原理和准则 58

4.2.3 可靠性分配的一般方法 58

4.2.4 不同研制阶段可靠性分配方法的选择 66

4.2.5 进行可靠性分配时的注意事项 66

4.3 系统可靠性预计 66

4.3.1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用途 67

4.3.2 可靠性预计的分类 67

4.3.3 系统可靠性预计方法 67

4.3.4 不同研制阶段可靠性预计方法的选取 78

4.3.5 进行可靠性预计时的注意事项 78

习题 79

第5章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81

5.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81

5.1.1 概述 81

5.1.2 FMEA分析方法 81

5.1.3 FMEA分析步骤 82

5.1.4 FMEA表格 83

5.2 危害性分析 84

5.2.1 分析目的 84

5.2.2 分析方法 84

5.2.3 分析步骤 85

5.2.4 危害性矩阵 86

5.3 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DMEA) 86

5.3.1 分析目的 86

5.3.2 分析方法 87

5.3.3 分析步骤 87

5.3.4 DMEA表格 87

5.4 FMECA示例——航空发动机FMECA 88

5.4.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88

5.4.2 危害性分析(CA) 92

习题 94

第6章 故障树分析 95

6.1 概述 95

6.2 建造故障树 95

6.2.1 基本概念及符号 95

6.2.2 故障树建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98

6.3 故障树定性分析 99

6.3.1 割集与路集 99

6.3.2 求最小割集的方法 100

6.3.3 最小割集的定性分析 102

6.4 故障树的定量计算 102

6.4.1 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102

6.4.2 单调关联系统 105

6.4.3 通过底事件发生概率直接求顶事件发生概率 105

6.4.4 通过最小割集求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107

6.4.5 故障树的简化 110

6.4.6 重要度分析 112

6.4.7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缺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14

习题 115

第7章 可靠性试验 118

7.1 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概念 118

7.1.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118

7.1.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118

7.1.3 可靠性试验考虑的主要因素 119

7.2 可靠性试验的实施过程 120

7.2.1 试验场所的选取原则 120

7.2.2 可靠性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121

7.2.3 可靠性试验中的实施要求 125

7.2.4 可靠性试验后的工作内容 128

7.3 可靠性验证试验 129

7.3.1 可靠性鉴定试验 129

7.3.2 可靠性验收试验 132

7.4 可靠性增长试验 134

7.4.1 可靠性增长与可靠性增长试验 134

7.4.2 可靠性增长模型 138

习题 142

第8章 可靠性的统计分析 143

8.1 可靠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43

8.1.1 可靠性数据 143

8.1.2 产品常见的寿命分布 144

8.1.3 数据分析的直方图法 147

8.2 产品可靠性的经验分析 148

8.2.1 完整试验的经验分析 148

8.2.2 截尾试验的经验分析 150

8.2.3 随机截尾试验的经验分析 152

8.3 可靠性分布参数的估计 154

8.3.1 分布参数的点估计 154

8.3.2 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158

8.4 故障分布检验 162

8.4.1 皮尔逊的x2检验法 162

8.4.2 K-S检验 162

8.4.3 典型分布检验 164

8.5 概率纸法 166

8.5.1 正态分布概率纸法 166

8.5.2 对数正态分布的图估计法 170

8.5.3 威布尔分布的图估计法 170

习题 176

第9章 维修性和可用性 178

9.1 维修性定性要求 178

9.2 维修性函数 179

9.2.1 维修度 179

9.2.2 维修时间密度函数 180

9.2.3 修复率 180

9.3 维修性参数 181

9.3.1 维修时间参数 181

9.3.2 维修工时参数 184

9.3.3 维修费用参数 184

9.4 维修性建模 184

9.4.1 维修性建模的目的和程序 184

9.4.2 维修性物理模型 185

9.4.3 维修性数学模型 188

9.5 可用性 191

9.5.1 时间的分解 191

9.5.2 瞬时可用性 192

9.5.3 稳态可用度 193

9.6 可修系统和马尔可夫过程 197

9.6.1 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 197

9.6.2 单部件可用度建模 198

9.6.3 串联可修系统可用度建模 200

9.6.4 并联可修系统可用度建模 202

习题 204

第10章 维修性要求的确定及分配与预计 206

10.1 维修性要求及其确定 206

10.1.1 维修性定性要求及确定 206

10.1.2 维修性定量要求及确定 206

10.2 维修性分配 210

10.2.1 概述 210

10.2.2 维修性分配的程序 212

10.2.3 维修性分配的方法 214

10.2.4 保证正确分配的要素 217

10.3 维修性预计 218

10.3.1 维修性预计的目的与时机 218

10.3.2 维修性预计的主要依据及条件 219

10.3.3 维修性预计的程序 219

10.3.4 维修性预计的方法 220

10.3.5 保证正确预计的要素 224

习题 225

第11章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226

11.1 概述 226

11.1.1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目的与作用 226

11.1.2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时机和种类 226

11.1.3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内容 227

11.2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一般程序 228

11.2.1 准备阶段工作程序 228

11.2.2 实施阶段工作程序 230

11.3 维修性指标的验证方法 238

11.3.1 维修时间平均值和最大修复时间的检验 239

11.3.2 维修工时率的检验 241

11.3.3 预防性维修时间的专门试验 243

11.4 维修性参数值的估计 244

11.4.1 维修时间平均值和方差的估计 245

11.4.2 规定百分位的最大维修时间的估计 246

11.5 保证试验与评定正确的要素 248

习题 249

第12章 测试性与机内自检测技术 250

12.1 测试性基本概念 250

12.1.1 测试、测试技术和测试性 250

12.1.2 诊断、诊断技术、诊断能力和综合诊断 252

12.1.3 机内测试、机内测试设备和自动测试设备 252

12.2 测试性与测试要求 253

12.2.1 测试性要求 253

12.2.2 测试方案 255

12.2.3 测试性设计要求 256

12.2.4 测试性工作 259

12.3 测试性分配与预计 259

12.3.1 测试性分配方法 259

12.3.2 测试性预计方法 263

12.4 测试性验证 266

12.4.1 目的 266

12.4.2 验证程序及管理 266

12.4.3 测试性设计与验证的若干关键问题 267

习题 267

第13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 269

13.1 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的作用意义 269

13.2 寿命周期中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 271

13.2.1 论证阶段 271

13.2.2 方案阶段 271

13.2.3 工程研制阶段(含设计定型) 272

13.2.4 生产阶段 272

13.2.5 使用阶段 272

13.3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管理 272

13.3.1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的重要性 272

13.3.2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的分类 273

13.3.3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管理的内容 274

13.3.4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管理的方法 275

13.3.5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的闭环管理 277

13.4 常用的可靠性维修性国家军用标准 278

13.4.1 重要的国家军用可靠性、维修性标准主要内容 278

13.4.2 常用的可靠性、维修性国家军用标准 280

习题 281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