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霍雅娟编著
  • 出 版 社: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8015805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时间年代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特征等。

绪论 1

一、“文化”界说 1

二、文化的特征及类型 8

三、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统 10

上编 中国文化产生的背景 16

第一章 中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6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16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8

一、文化背景恢弘阔大 18

二、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20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 23

一、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23

二、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融合 24

三、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多元经济成分 27

第四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政治基础 28

一、以血缘宗法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29

二、宗法制度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 31

三、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5

第五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国际条件 43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特点 46

第一节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 46

一、同化力 46

二、融合力 47

三、延续力 47

四、凝聚力 48

第二节 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50

一、重农、尚农的社会风尚 50

二、崇实、黜虚的务实精神 52

三、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 53

四、循环、恒久的意识和变异观念 55

第三节 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57

一、家族本位 57

二、宗法集体原则 57

第四节 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58

一、尊君思想 58

二、民本思想 59

三、尊君与重民思想并行 59

第五节 摆脱神学独断的人本主义 60

第六节 重人伦的学术倾向与文化领域的经学优先 62

一、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62

二、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63

下编 中国文化的足迹 65

第一章 中国多元文化的肇始 65

第一节 中国人的起源 65

一、盘古开天地与女娲造人 65

二、中国人的起源与进化 67

第二节 原始文化的多元发生 68

一、原始的物质文化 68

二、原始的文学艺术 73

第三节 原始宗教 78

一、自然崇拜 79

二、祖先崇拜 80

三、生殖崇拜 80

四、图腾崇拜 81

第四节 原始时代的社会建构与社会制度 83

第二章 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迈进之殷商西周时代 86

第一节 巫史文化的兴起及影响 87

第二节 文字的创制与文字的文化内涵 90

一、汉字的来源 90

二、汉字的发展历程 95

三、汉字的文化功能 97

四、汉字的文化内涵 98

第三节 青铜技术的勃兴和青铜文化的繁荣 100

第四节 殷商时期的礼乐制度与文化教育 102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102

二、周代的教育 104

第五节 《周易》 105

第三章 百家争鸣之春秋战国时代 107

第一节 “士”——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108

一、“士”阶层崛起的原因 108

二、“士”的精神风貌及追求 111

第二节 百家争鸣、学派林立 113

一、崇尚仁、礼的儒家 114

二、兼爱、非攻的墨家 122

三、逍遥无为的道家 126

四、法、术、势一体的法家 130

第三节 百花齐放、佳作迭现 131

一、诗歌创作 131

二、历史散文 136

三、诸子散文 142

第四章 文化一统之大秦王朝 146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146

一、文字的统一 147

二、道路的统一 148

三、度量衡的统一 149

四、文化习俗的统一 150

第二节 秦文化的特征 151

第三节 集百家之精华的《吕氏春秋》 152

第五章 雄风振采之汉代 154

第一节 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155

第二节 汉代的文化特征 159

第三节 雄浑壮阔的文学艺术 162

一、“铺采摛文”的汉赋 162

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163

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诗 166

四、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 169

五、目录学、校勘学的开山之作——《七略》 171

六、中国第一部训诂学专著——《尔雅》 171

七、中国古代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 172

第四节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173

一、医药学长足发展 173

二、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与《太阳历》的制订 175

三、《周髀算经》 176

四、造纸术的发明 176

五、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177

第五节 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 178

第六章 空谷流韵之魏晋南北朝 181

第一节 动乱时势中文化的多元发展 182

一、儒学式微与“名教”危机 182

二、“玄风”盛行 186

三、土生土长的道教 190

四、西来的佛教 193

五、范缜的《神灭论》 198

第二节 多彩的艺术与发达的史学 199

一、史学、地理学 200

二、绘画、雕塑、书法 203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 206

一、算学和历法 206

二、医学 208

三、农学 208

第四节 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 209

一、以“三曹”、“七子”为核心的建安文人集团 209

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211

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212

四、陶渊明与田园诗 212

五、大谢、小谢及鲍照 214

六、梁、陈“宫体诗” 215

七、南北朝民歌 215

八、魏晋南北朝小说及文学理论 216

第七章 威武辉煌之隋唐时代 218

第一节 恢弘阔大的唐代文化精神 219

第二节 唐诗的风貌特征 222

一、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222

二、唐诗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223

三、唐诗广泛地反映了唐人的生活美和精神美 224

四、艺术风格的多样与统一 225

五、风骨、兴象的美学追求 225

第三节 辉煌的唐诗之旅 226

一、“四杰”、陈子昂与初唐诗风新变 226

二、李白、杜甫与盛唐气象 228

三、白居易、韩愈与中唐诗 229

四、“小李杜”与晚唐诗 230

第四节 唐代其他艺术 231

一、名家辈出的书法艺术 231

二、多姿多彩的绘画艺术 232

三、磅礴盛大的乐舞 233

第五节 唐代对外文化交流 235

一、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235

二、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236

三、唐朝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 238

第六节 唐代的科学技术 240

一、印刷术 240

二、医药学 241

三、火药的发明及其他 243

第八章 崇文盛世之宋代 245

第一节 宋代文化特征 246

一、统治集团的基本国策与时代文化心理的严重倾斜 247

二、振兴文教与文化全面繁荣 248

第二节 宋代理学与中国文化 250

一、“理学”的建构 250

二、“理学”与中国文化 252

第三节 一代之文学——宋词 254

一、北宋词 254

二、南宋词 256

第四节 宋代其他艺术 257

一、雅俗共赏的绘画艺术 257

二、纵恣疏放的书法艺术 258

第五节 宋代的市民文化 259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市民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60

二、社会意识的转变为市民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 262

第六节 科学技术的全面繁荣 263

一、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 263

二、天文、历法 266

三、医学 267

四、沈括与《梦溪笔谈》 268

第九章 大漠来风之元代 270

第一节 元朝文化的特征 271

第二节 一代之文学——元曲 273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274

二、名家辈出、佳作迭现的杂剧创作 277

第三节 科学的传承与进步 281

一、农学 281

二、水利 282

三、纺织 282

四、数学与天文历法 283

五、医学 284

第十章 燎之方扬之明代 285

第一节 多忌讳的明代文化背景 286

一、严酷的文字狱 286

二、灭除异端的文化一统 287

第二节 明代的社会风尚及市民意识的觉醒 290

一、个体意识的觉醒 290

二、对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 291

三、价值观念的转移 292

四、开放、奢华的社会风尚 294

五、市民文学的极度兴盛 295

第三节 明代四大奇书 296

一、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296

二、第一部英雄传奇——《水浒传》 297

三、第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298

四、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 299

第四节 碰撞中的东西方文化 303

一、学习吸收 306

二、批判拒绝 307

三、批判吸收 308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之清代 310

第一节 清代的文化背景 312

第二节 清代的人文思潮 315

一、批判君权、倡导实学 316

二、高度肯定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 317

第三节 清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319

一、扼制中发展的科学技术 319

二、诸体兼备、成就卓著的文学 321

三、官修与私修并行的史学 323

四、异彩纷呈的绘画艺术 324

第四节 繁盛壮大的图书业 326

一、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康熙字典》 326

二、清代第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327

三、书之长城——《四库全书》 328

第五节 中国叙事艺术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 329

一、《红楼梦》展示了整个社会的悲剧 331

二、《红楼梦》展示了道德文化悲剧 331

三、《红楼梦》展示了共同的人生悲剧 332

第十二章 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嬗变与思考 334

第一节 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 334

第二节 对新型政治体制的探求 336

第三节 文坛的潮涌潮动 338

一、诗界革命 338

二、四大“谴责小说” 340

第四节 近现代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抉择 343

一、近代文化论争 343

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46

参考书目 349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