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问题的提出 1
第一章 经济犯罪:概念、范围及调控基础 10
第一节 各国有关经济犯罪概念纵览 10
一、从犯罪学角度出发的观点 12
二、从刑法学角度出发的观点 16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的经济犯罪 22
一、实务界对经济犯罪的认识 22
二、理论界对经济犯罪的认识 25
三、经济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30
第三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基础 43
一、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客观基础 43
二、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对象基础 50
三、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政策基础 60
第二章 经济犯罪界定的积极标准:实质上值得刑罚惩罚的经济行为 70
第一节 经济犯罪界定的客观标准 72
一、犯罪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侵害 72
二、经济犯罪是危害市场整体利益的行为 76
第二节 经济犯罪界定的主观标准 86
一、反社会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刑事处罚的根据 86
二、经济犯罪行为是敌视、蔑视市场规则的行为 92
第三节 经济犯罪界定的定量标准 95
一、行为的刑事可罚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95
二、经济犯罪是质与量上值得刑罚处罚的行为 103
第三章 经济犯罪界定的消极标准:刑罚不得已而惩罚的经济行为 109
第一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应符合不得已性原则 109
一、不得已性原则是正当性和效益性的要求 109
二、不得已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115
第二节 经济犯罪是非刑罚手段不能调控的行为 128
一、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自我调控行为分析 129
二、民事规范能够有效调控的经济行为分析 134
三、行政处罚能够有效惩罚和制止经济行为的分析 138
第三节 经济犯罪是社会公众不可容忍的行为 148
一、不可容忍性折射出处罚的“不得已”性 148
二、对违法经济行为不可容忍性的判断标准 152
第四章 中国经济犯罪的宏观界定:经济犯罪圈的立法设定 160
第一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客观背景 160
一、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 161
二、中国经济领域规则形成的特殊性 165
三、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道德失落 168
第二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类型选择 171
一、刑法调控对象的选择 172
二、刑法不应调控过失行为与违约行为 175
第三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立法模式选择 179
一、附属刑法规范是刑法调控的主导模式 179
二、双轨制立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82
三、我国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应然选择 186
第四节 刑法调控单位经济行为的模式选择 191
一、刑法惩罚单位经济犯罪的现状 192
二、刑法调控单位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 195
三、单位经济犯罪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199
四、刑法调控单位经济行为的应然模式 205
第五节 对非法经营罪的解构与解释 206
一、对非法经营罪罪状的解构 207
二、三个值得注意的司法解释 210
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质疑 214
第五章 中国经济犯罪的微观界定:经济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质化解释 222
第一节 我国刑法犯罪行为的微观界定方式 222
一、但书是犯罪构成实质化解释的基础 224
二、犯罪构成要件实质化解释之客观表现 228
第二节 经济犯罪行为客观内容的界定 231
一、客体是界定经济犯罪行为的前提 232
二、空白罪状中行为客观方式的确定 236
三、经济犯罪行为客观危害的界定 241
第三节 经济犯罪人主观可谴责性的确定 245
一、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 246
二、行为人受到民事或行政制裁后的态度 258
三、行为人实施经济活动的主观动机和目的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