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烧伤的基本特点 1
第一节 烧伤的产生原因 1
一、生产事故 1
二、生活意外 1
三、天灾人祸 2
四、战争 2
第二节 烧伤的致伤因素 2
一、热力损伤 2
二、化学烧伤 4
三、电烧伤 5
四、放射性烧伤 6
五、其他烧伤 6
第三节 烧伤的损害特点 6
一、免疫功能紊乱 6
二、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平衡失调 7
三、内皮素的分泌和效应 7
四、局部损害 8
五、远隔部位和全身的损害 9
六、预后 13
第二章 烧伤的护理基础 15
第一节 烧伤的临床过程 15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16
二、急性感染期(感染期) 18
三、创面修复期 19
四、康复期 20
第二节 烧伤的伤情评估 21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21
二、烧伤深度的判断 23
三、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25
第三节 烧伤的护理要求 27
一、环境准备 27
二、病情观察 27
三、基础护理 30
第三章 烧伤的护理技术 34
第一节 静脉穿刺术 34
一、操作准备 34
二、操作步骤 35
三、注意事项 36
第二节 静脉留置针 36
一、操作准备 36
二、操作步骤 36
三、注意事项 37
第三节 留置导尿术 37
一、操作准备 37
二、操作步骤 38
三、注意事项 39
第四章 烧伤的护理设施 40
第一节 烧伤病房的设置 40
一、烧伤病房的设置 40
二、烧伤病房的消毒隔离 42
第二节 烧伤床架的使用 46
一、烧伤翻身床的使用 46
二、烧伤悬浮床的使用 48
三、烧伤小儿床的使用 49
四、烧伤护架的使用 50
五、烧伤烤架的使用 51
第三节 烧伤器具的使用 51
一、红外线治疗仪的使用 51
二、智能压疮防治器的使用 52
三、微电脑输液泵的使用 53
四、止血带的使用 54
五、烧伤敷料被罩的制作 55
第五章 烧伤的院前护理 56
第一节 现场急救的护理 56
一、现场急救的措施 56
二、现场急救的护理 58
三、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 60
四、送院与转院 60
第二节 门诊治疗的护理 65
一、烧伤门诊的设置 65
二、门诊治疗对象的选择 66
三、门诊治疗的措施 68
四、门诊治疗的护理 72
第三节 住院接待的护理 73
一、住院接待的处理程序 73
二、住院接待的护理 74
第六章 烧伤休克的护理 77
第一节 烧伤休克的病情观察 77
一、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 77
二、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 77
三、烧伤休克的监护指标 79
第二节 早期液体复苏的护理 80
一、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 80
二、早期复苏治疗的临床表现 81
三、早期休克的复苏补液 86
四、早期休克的复苏用液 87
五、早期液体复苏的护理 90
第三节 延迟复苏再灌注损伤的护理 91
一、延迟复苏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特点 91
二、延迟复苏再灌注损伤的生理机制 92
三、延迟复苏再灌注损伤的护理措施 94
第七章 烧伤创面的护理 96
第一节 烧伤创面的愈合过程 96
一、炎症反应阶段 96
二、细胞增殖阶段 98
三、组织重建阶段 99
第二节 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99
一、局部因素 99
二、全身因素 100
第三节 烧伤创面的护理 100
一、早期创面的护理 101
二、晚期创面的护理 102
三、植皮手术的护理 103
第八章 烧伤感染的护理 105
第一节 烧伤感染的入侵途径 105
一、烧伤感染的产生原因 105
二、烧伤感染的人侵途径 106
第二节 烧伤感染的防治 110
一、烧伤感染的防治原则 110
二、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 112
三、烧伤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114
四、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118
第三节 烧伤感染的护理 120
一、烧伤感染的护理原则 120
二、烧伤感染的临床观察 120
三、烧伤感染的常规护理 121
四、烧伤感染的特殊护理 121
第九章 特殊原因烧伤的护理 123
第一节 电烧伤的护理 123
一、电烧伤的临床特点 123
二、电烧伤的护理 125
第二节 化学烧伤的护理 126
一、化学烧伤的临床特点 126
二、化学烧伤的护理 127
第三节 瓦斯爆炸烧伤的护理 130
一、瓦斯爆炸烧伤的临床特点 130
二、瓦斯爆炸烧伤的护理 131
第四节 放射性烧伤的护理 132
一、放射性烧伤的临床特点 132
二、放射性烧伤的护理 134
第十章 特殊部位烧伤的护理 136
第一节 头面部烧伤的护理 136
一、头面部烧伤的临床特点 136
二、头面部烧伤的护理 137
第二节 手部烧伤的护理 139
一、手部烧伤的临床特点 140
二、手部烧伤的护理 140
第三节 会阴部烧伤的护理 141
一、会阴部烧伤的临床特点 142
二、会阴部烧伤的护理 142
第十一章 特殊人员烧伤的护理 144
第一节 小儿烧伤的护理 144
一、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 144
二、小儿烧伤休克的护理 145
三、小儿烧伤感染的护理 147
四、小儿烧伤并发症的护理 149
第二节 老年人烧伤的护理 153
一、老年人烧伤的临床特点 153
二、老年人烧伤休克的护理 154
三、老年人烧伤感染的护理 156
四、老年人烧伤的护理要点 157
第十二章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159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 159
一、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 159
二、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160
三、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分类 161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常规护理 163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63
二、正确补液 163
三、正确给氧 164
四、防治肺部感染 164
第三节 气管切开的护理 165
一、严格无菌操作 165
二、正确气道吸引 165
三、保持呼吸道湿润 166
四、做好气道管理 167
五、可充气套管的使用 167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护理 168
一、呼吸机的使用 168
二、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169
第十三章 烧伤复合伤的护理 171
第一节 烧伤复合伤的特点 171
一、烧伤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171
二、烧伤复合伤的护理原则 172
第二节 烧创复合伤的护理 172
一、烧创复合伤的特点 172
二、烧创复合伤的护理 173
第三节 放射性复合伤的护理 174
一、放射性复合伤的特点 175
二、放射性复合伤的护理 176
第十四章 烧伤并发症的护理 177
第一节 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177
一、治疗原则 177
二、护理措施 178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 179
一、治疗原则 179
二、护理措施 180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181
一、治疗原则 182
二、护理措施 182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 184
一、治疗原则 184
二、护理措施 185
第十五章 烧伤的营养护理 187
第一节 烧伤营养需求的测算 187
一、直接测热法 188
二、间接测热法 188
三、双重标记水测定法 188
四、计算方法 189
第二节 烧伤营养补充的途径 190
一、肠内营养补充途径 190
二、肠外营养补充途径 192
第三节 烧伤的营养护理 194
一、肠道营养补充的护理 194
二、肠外营养补充的护理 196
三、烧伤并发症的营养护理 198
第十六章 烧伤疼痛的护理 199
第一节 烧伤疼痛的特点 199
一、烧伤疼痛的类型和意义 199
二、烧伤的伤情与疼痛评估 200
三、烧伤镇痛的实施原则 200
第二节 特殊部位疼痛的护理 201
一、头面部疼痛的护理 201
二、会阴部疼痛的护理 203
三、肢体疼痛的护理 203
第三节 特殊伤员疼痛的护理 205
一、小儿烧伤疼痛的护理 205
二、老年人烧伤疼痛的护理 206
第十七章 烧伤疤痕修复的护理 208
第一节 烧伤疤痕挛缩的特点 208
一、烧伤疤痕挛缩的分类 208
二、疤痕挛缩与早期治疗的关系 209
三、疤痕整形修复术前的护理 210
第二节 头面部疤痕修复的护理 211
一、头面部疤痕挛缩的特点 211
二、头面部疤痕挛缩的修复 212
三、头面部疤痕修复的护理 213
第三节 上肢疤痕修复的护理 214
一、上肢疤痕挛缩的特点 215
二、上肢疤痕挛缩的修复 215
三、上肢疤痕修复的护理 216
第四节 下肢躯干疤痕修复的护理 216
一、下肢、躯干疤痕挛缩的特点 217
二、下肢、躯干疤痕挛缩的修复 217
三、下肢、躯干疤痕修复的护理 217
第五节 会阴部疤痕修复的护理 218
一、会阴部疤痕挛缩的分类 218
二、会阴部疤痕挛缩的修复 218
三、会阴部疤痕修复的护理 218
第十八章 烧伤康复的护理 219
第一节 烧伤康复的重要意义 219
一、促进烧伤康复的发展 219
二、提高烧伤康复的认识 219
第二节 烧伤患者的康复对策 220
一、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对策 220
二、精神异常患者的康复对策 221
三、体表和容貌损毁患者的康复对策 221
四、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对策 222
五、社会适应性减退患者的康复对策 222
第三节 烧伤康复的护理方法 223
一、烧伤康复的护理原则 223
二、烧伤康复的护理方法 223
第四节 烧伤患者的功能锻炼 224
一、肢体的功能位 224
二、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 225
三、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225
第十九章 烧伤的心理护理 227
第一节 心理护理的基本特征 227
一、心理护理的特点 227
二、心理护理的地位 228
三、心理护理的形式 228
第二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护理 229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230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231
三、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233
四、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234
第三节 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235
一、烧伤休克期的心理护理 235
二、烧伤感染期的心理护理 236
三、烧伤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237
第二十章 烧伤的预防措施 239
第一节 开展烧伤预防宣传教育 239
一、加强宣传教育 239
二、严格制度规范 241
第二节 强化企业安全质量管理 243
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43
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244
第三节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244
一、适时发布安全信息 244
二、建立综合报警系统 245
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45
四、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 245
五、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45
第二十一章 烧伤的护理管理 246
第一节 烧伤病区的管理 246
一、烧伤病区的管理要求 246
二、烧伤病区的管理制度 247
第二节 护士的素质要求 248
一、护士的特征要求 248
二、护士的资历要求 249
三、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249
第三节 护理质量的管理 250
一、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 250
二、护理质量标准的管理 251
参考文献 254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