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证认可概要 1
第一节 认证认可概述、分类及发展历史 2
一、认证认可概述 2
二、术语和认证认可分类 2
三、实验室认可发展历史及社会作用 5
四、实验室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社会作用 7
第二节 实验室认可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 11
第三节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有关法律规定及法律效力 12
一、计量认证的有关法律规定及法律效力 13
二、审查认可(验收)的有关法律规定及法律效力 14
第二章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评审 17
第一节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评审的一般程序 18
一、评审一般程序 18
二、实验室能力维持期间的活动 24
第二节 《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内的应用 24
一、《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内的应用说明目录 24
二、摘要介绍 2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的自我评定和试运行检查 26
一、评定检查的目的 26
二、评审内容(新项目评审要点) 26
三、新工作评定的处理 27
四、立项上报 27
第四节 质量管理体系宣传和落实情况检查 27
一、宣传培训 27
二、体系运行的落实及有效性检查 28
三、运行中的监督 28
第五节 提交外审前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28
第六节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申报材料的准备 29
一、实验室认可申请书的制作和准备 29
第三章 检测/校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34
第一节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35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 35
二、领导作用原则 36
三、全员参与原则 36
四、过程方法原则 36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 37
六、持续改进原则 38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 38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 38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改进 39
一、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确定 39
二、过程要素的选择和主要控制环节的确定 40
三、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41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43
五、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48
第四章 检测/校准实验室能力建设和管理 50
第一节 检测/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 51
一、ISO/IEC 17025:2005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51
二、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53
第二节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理解 57
一、检测/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 57
二、检测/校准实验室的管理控制 57
第三节 检测/校准实验室的检测、校准能力 68
一、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在检测、校准实验室的应用 68
第四节 检定、校准、检验、检测、测试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区分 71
一、概念及其功能区分 71
二、测试工作类型的界定 72
第五节 实验室技术能力及其体现 73
一、计量检定技术能力的体现 74
二、校准能力的体现 74
三、检测能力体现 75
四、检验能力体现 75
第五章 检测/校准实验室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 76
第一节 审核的基本概念 77
一、审核的定义 77
二、审核概念的理解 77
三、审核范围 77
四、不符合 78
五、观察项 78
第二节 内部审核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78
一、内部审核的基本特点 78
二、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79
第三节 内部审核的策划和实施 80
一、内部审核的策划 80
二、内部审核的实施 84
第四节 内审审核报告、跟踪审核和改进 89
一、内审审核报告 89
二、跟踪审核和改进 90
第六章 检测/校准实验室计量标准和量值溯源 93
第一节 国家量值溯源体系 94
一、术语 94
二、量值溯源体系 94
第二节 计量基、标准的建立、认可和使用 95
一、术语 95
二、计量基、标准的建立 96
第三节 量值溯源(传递)方式 98
一、概念 98
二、量值传递的方式 99
三、量值溯源的方式 99
四、实验室如何选择 99
五、如何使用检定和校准证书 99
第四节 检测/校准实验室量值溯源政策及实施 100
一、检测/校准实验室量值溯源政策 100
二、CNAS量值溯源政策的主要内容 100
三、检测/校准实验室量值溯源的计划与实施 102
四、关于对外部机构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的要求 103
第七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估 104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05
一、误差的概念与表示 105
二、测量结果数据质量的评价 107
第二节 不确定度的评定 112
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及说明 112
二、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15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 121
四、测量不确定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23
五、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23
第八章 测量结果质量控制和技术核查 127
第一节 标准装置的稳定性/重复性考核 128
一、重复性 128
二、稳定性 130
第二节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 132
一、术语 132
二、期间核查的概念和目的 133
第三节 利用有证标准物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137
一、标准物质的定义 137
二、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 138
三、标准物质的分级、分类及管理 138
四、利用有证标准物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测量质量控制 140
第四节 测量方法的选取及其验证评估 145
一、测量方法 145
二、测量方法分类 145
三、测量方法的选取 146
四、测量方法的验证评估 147
第五节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152
一、术语和定义 152
二、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关系 153
三、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目的和作用 153
四、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类型 154
五、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 156
六、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管理 157
七、实验室比对实例 157
八、实验室能力验证实例 168
第九章 测量结果数理统计与分析 179
第一节 数理统计技术的基本知识 180
一、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 180
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84
三、有限观测数据特征的描述和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估计 187
四、随机变量的基本定理 189
五、常见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数字特征 191
第二节 利用控制图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193
一、控制图(SPC)的基本原理 193
二、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分类 194
三、计量值控制图及其应用 196
四、计数控制图简介 200
五、根据控制图的过程变异判断 201
第三节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202
一、单因子方差分析 202
二、双因子方差分析 205
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09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215
第十章 证书报告的编制与质量控制 217
一、证书报告种类和适用范围 218
二、证书报告的管理要求 218
第十一章 检测与产品质量检验 222
第一节 产品质量检验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23
一、产品质量检验服务的主要内容 223
二、产品质量检验服务的特点 225
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225
第二节 产量质量的基本概念 226
一、产品质量的表征 226
二、质量特性分类 226
三、单位产品、检查批和样本 226
四、单位产品的质量及其表述 227
五、样本的质量水平及其表述 227
六、检查批的质量指标 227
第三节 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和统计推断 229
一、批量生产的产品检验 229
二、抽样检验基本流程 230
三、产品质量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 230
四、产品质量统计推断的弃真错误和存伪错误 231
五、产品抽样检验的有关技术资料 232
第四节 简单随机抽样 236
一、简单随机样本 236
二、样品的随机抽取方法 237
第五节 假设检验 237
一、显著性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237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38
三、假设检验所设立的原假设和对立假设 238
四、假设检验的统计推断错误对产品质检的影响 239
第六节 以产品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的计数抽样检验 240
一、计数抽样检验方法 240
二、计数抽样方案特性曲线OC曲线的特点 241
三、计数抽样方案的设计要求 242
四、计数抽样方案的检索 244
第六节 以产品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的计数抽样检验 240
一、计数抽样检验方法 240
二、计数抽样方案特性曲线OC曲线的特点 241
三、计数抽样方案的设计要求 242
四、计数抽样方案的检索 244
第七节 计量一次抽样检验 244
一、计量抽样检验的采用 244
二、以总体均值和方差为质量指标的计量抽样检验 245
三、产品技术特性计量抽样方案有关公式 247
四、以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的计量抽样检验 248
五、计量抽样检验的检索 250
第八节 国家抽样标准介绍 250
一、抽样方案的分类 250
二、抽样标准的选择 251
三、抽样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简表 252
四、抽样检验标准的适用 254
五、关于单位产品质量指标的符合性判定 255
第九节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检验 256
一、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检验和质量验收检验的比较 256
二、抽样监督检验结论的统计解说 257
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检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58
第十二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 262
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263
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制度 264
三、机构考核产生的背景 264
四、机构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267
五、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考核程序 268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269
附录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 279
附录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285
附录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 293
附录5: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互认协议(ILAC-MRA)签署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实验室认可机构名单 302
附录6:我国第三方公共实验室的评审类别 304
附录7: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305
附录8:关于数值修约和不确定度的参考规范 308
附录9:常见标志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