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理研究: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视角 1
1.伦理学与心理学 1
2.伦理学与个体心理学 5
3.伦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6
一 人格与道德人格 9
1.人格 9
2.道德人格 13
3.道德人格的形成 21
4.主体性道德人格 25
二 自我与道德 32
1.自我 32
2.道德自我 39
3.道德自我与自我实现 44
三 本我与超我 51
1.善与恶 51
2.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学 53
3.荣格原型理论的道德解读 61
四 本能与道德 71
1.本能理论 71
2.道德的进化理论 84
3.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观 91
五 利己与利他 101
1.利己与利他的界定 102
2.动物的利他行为 104
3.自私的基因与利他的选择 106
4.利他的心理学分析 112
5.利己与利他的伦理学解释 118
六 道德认知 135
1.道德认知 135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37
3.道德认知不协调现象分析 146
七 道德态度 159
1.道德态度概述 159
2.道德态度的形成 166
3.道德态度改变的情境分析 169
八 道德选择 185
1.选择与道德选择 185
2.道德选择的心理机制 187
3.道德冲突与选择 192
4.科学活动中的道德选择 196
九 道德规范 207
1.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 208
2.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 213
3.科学家越轨行为的本质 220
4.科学家越轨的道德防范 221
5.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释 225
6.社会标签理论对转化学生问题行为的启示 230
十 群体道德 234
1.群体心理 234
2.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 244
3.群体规范与道德 252
十一 网络道德 263
1.网络社会 263
2.网络道德的特点与趋势 270
3.网络社会的道德心态 278
4.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 285
结语:自我和谐与和谐社会 296
主要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