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淑琴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569938
  • 页数:4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可供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上篇 护理理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护理学发展史 1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6

三、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7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2

一、人 12

二、健康 14

三、环境 16

四、护理 16

第三节 护理学的性质、任务和范畴 18

一、护理学的性质 18

二、护理学的任务 19

三、护理学的范畴 20

附:护理的工作模式 22

第四节 护士的基本素质 23

一、护士素质的含义 23

二、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性 24

三、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24

第五节 护士的行为规范 25

一、护士的语言行为规范 26

二、护士的非语言行为规范 27

三、护士的仪表与举止 28

第二章 护理理念 31

第一节 概述 31

一、理念的概念及意义 31

二、护理理念的意义 31

三、护理理念的要素 32

第二节 护理理念的演进 32

一、苦行僧主义阶段 32

二、浪漫主义阶段 33

三、实用主义阶段 33

四、具人文色彩的存在主义阶段 34

第三节 我国的护理服务理念 35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与护理理论 37

第一节 护理学相关理论 37

一、系统论 37

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9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 41

四、角色理论 43

五、信息论 46

六、控制论 46

七、中医相关理论 47

第二节 护理理论 47

一、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47

二、罗伊的适应模式 49

三、纽曼的系统模式 51

第四章 护患关系与沟通交流 55

第一节 护患关系 55

一、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55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56

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56

第二节 沟通与交流 57

一、沟通的概念与构成 58

二、沟通的层次 58

三、沟通的类型 59

四、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60

第五章 健康教育 64

第一节 概述 64

一、健康教育的起源 64

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65

三、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关系 65

第二节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66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66

二、健康相关行为 67

第三节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69

一、健康教育的分类与方法 69

二、护理人员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70

三、健康教育对护士的要求 70

第六章 护理专业与法律 72

第一节 法的基本知识 72

一、法的概念及特征 72

二、法的作用 73

三、法的核心要素 73

四、法的分类 74

五、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74

第二节 护理专业与法律 75

一、熟悉相关法规 75

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76

第三节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78

一、病人的基本权利 78

二、病人的法律权利 79

三、病人的义务 80

第四节 护士的权利与义务 81

一、护士的权利 81

二、护士的义务 81

三、护士的法律责任 82

第七章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 83

第一节 整体护理 83

一、整体护理的概念 83

二、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 83

三、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 84

第二节 护理程序 84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 84

二、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步骤 85

三、护理程序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86

第三节 护理评估 86

一、收集资料 87

二、分析整理资料 88

第四节 护理诊断 89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 89

二、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关系 89

三、护理诊断的组成 89

四、护理诊断的陈述 90

五、护理诊断的类型 90

六、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91

七、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 91

第五节 护理计划 91

一、排列护理诊断顺序 91

二、确定护理目标 92

三、制定护理措施 94

四、书写护理计划 95

第六节 实施 95

一、实施过程 95

二、护理记录 96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97

第七节 评价 97

一、评价的方式与内容 97

二、评价的步骤 98

下篇 护理技术 101

第八章 医院和病人的住院环境 101

第一节 医院 101

一、概述 101

二、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护理工作 102

第二节 病人的住院环境 105

一、环境与健康 105

二、医院环境 108

第三节 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111

一、病人单位及设备 111

二、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 112

三、铺床法 116

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122

附:被单式备用床、暂空床与床褥罩式铺床法 124

第九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126

第一节 病人入院的护理 126

一、入院程序 126

二、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127

三、分级护理 129

第二节 病人出院的护理 130

一、病人出院前的护理 130

二、病人出院当日的护理 131

第三节 运送病人法 132

一、轮椅运送法 132

二、平车运送法 134

附:病人移动升降装置 138

第十章 舒适与安全 140

第一节 满足病人安全的需要 140

一、概述 140

二、影响病人安全的常见因素 141

三、保护具的应用 142

第二节 舒适 145

一、舒适与不舒适 145

二、导致不舒适的原因 146

三、休息 147

四、睡眠 148

第三节 疼痛 151

一、概述 151

二、疼痛的原因 152

三、影响疼痛的因素 152

四、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估 154

五、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155

第四节 增进舒适的方法 158

一、卧位 158

二、辅助病人变换卧位 165

第十一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70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概述 170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170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和控制措施 170

三、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73

四、常见的医院感染 173

五、感染因素 174

第二节 清洁 消毒 灭菌 175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75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176

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185

第三节 无菌技术 189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189

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190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90

第四节 洗手与手的消毒 200

一、洗手技术 200

二、手的消毒 202

第五节 隔离技术 203

一、隔离的概念及目的 203

二、隔离原则 204

三、隔离种类及措施 205

四、隔离病区的管理 207

五、隔离技术操作法 208

六、穿、脱隔离衣 211

七、隔离效果评价 215

第六节 供应室工作 216

一、供应室的设置及布局 216

二、物品的准备与灭菌 217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217

四、敷料的加工 219

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知识 220

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223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223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223

二、体温异常病人的评估与护理 225

三、体温计的种类、消毒和检查法 229

四、测量体温 231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233

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234

二、脉搏异常病人的评估与护理 234

三、测量脉搏 236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38

一、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238

二、呼吸异常病人的评估与护理 239

三、测量呼吸 241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242

一、正常血压及其生理变化 242

二、血压异常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243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248

一、体温单的内容 248

二、体温单的填写方法 248

第十三章 冷热疗法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一、冷热疗法的定义 252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252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253

第二节 冷疗法的应用 255

一、冷疗的作用和禁忌证 255

二、冷疗的方法 255

第三节 热疗法的应用 262

一、热疗的作用和禁忌证 262

二、热疗的方法 262

第十四章 病人的清洁与护理 270

第一节 口腔护理 270

一、口腔卫生指导 270

二、特殊口腔护理 272

第二节 头发护理 274

一、床上梳发、洗发 274

二、灭头虱、虮法 277

第三节 皮肤护理 279

一、淋浴或盆浴 279

二、床上擦浴 280

第四节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282

一、压疮发生的原因 282

二、压疮的评估 283

三、压疮的预防措施 285

四、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287

第七节 晨间、晚间护理 288

一、晨间护理 288

二、晚间护理 289

附:会阴部护理 290

第十五章 病人的营养需要及护理 293

第一节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293

一、食物的功能 293

二、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及来源 293

第二节 医院膳食的种类 295

一、基本饮食 295

二、治疗饮食 296

三、试验饮食 297

四、中医食疗 298

第三节 病区的饮食管理 299

一、影响食物摄取和营养状况的因素 299

二、病人饮食的管理 300

三、出入液量记录 301

第三节 管喂饮食 302

一、常用的管喂饮食种类 302

二、管喂饮食的插管途径 303

三、鼻饲法 303

附:完全胃肠外营养 305

第十六章 病人的排泄需要及护理 309

第一节 排尿护理 309

一、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09

二、排尿活动的评估 310

三、排尿异常病人的护理 313

四、导尿术 314

五、导尿管留置法 317

第二节 排便护理 321

一、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321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322

三、排便异常病人的护理 324

四、灌肠法 326

第十七章 给药法 333

第一节 概述 333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333

二、给药原则 334

三、给药途径 335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 335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336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339

一、注射原则 339

二、常用注射用物 340

三、药液抽吸法 342

四、常用注射法 344

附:微量注射泵的应用 358

第四节 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60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60

二、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63

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364

四、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365

五、碘过敏试验法 366

第五节 雾化吸入法 366

一、常用药物 366

二、常用方法 367

第六节 其他给药法 371

一、滴药法 371

二、插入法 375

三、皮肤用药 377

四、舌下给药 379

第十八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380

第一节 静脉输液法 380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380

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380

三、输液方法 382

四、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390

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391

六、输液反应及护理 392

七、输液微粒污染 395

八、输液泵的应用 396

第二节 静脉输血法 397

一、输血目的与适应证 398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398

三、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400

四、输血方法 400

五、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403

第十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原则 408

第一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 408

第二节 标本采集的原则 408

第三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 409

一、痰标本采集 409

二、咽拭子培养 410

三、呕吐物标本采集 410

四、血液标本采集 411

五、尿标本采集 415

六、粪便标本采集 417

第二十章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419

第一节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419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419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 420

三、病情观察的内容 421

四、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 425

第二节 常用抢救技术 426

一、心肺复苏 426

二、氧气吸入疗法 432

三、吸痰法 439

四、洗胃法 441

第二十一章 临终关怀 448

第一节 概述 448

一、临终关怀 448

二、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450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451

附:安乐死 452

第二节 临终病人和家属的护理 453

一、临终病人生理反应和护理 453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455

三、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458

第三节 病人死亡后护理 459

一、尸体护理 460

二、丧亲者的护理 462

第二十二章 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与保存管理 464

第一节 病案的书写和管理要求 464

一、病案记录保管的重要性 464

二、病案的书写要求 465

三、病历保管 466

四、病案排列顺序 466

第二节 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要求 467

一、体温单 467

二、医嘱单 467

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470

四、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 471

五、病室报告 472

六、护理病案 473

附表1 长期医嘱单 475

附表2 临时医嘱单 476

附表3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477

附表4 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 478

附表5 入院病人护理评估表 479

附表6 出院评估记录单 481

附表7 手术室护理记录单 482

附表8 健康教育指导评估单(非手术科室) 483

附表9 生活护理记录单 484

主要参考文献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