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2
0.1 时间偏好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逻辑关系 2
0.1.1 时间偏好理论的基本问题 2
0.1.2 时间偏好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的地位 3
0.2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问题的提出 4
0.2.1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突破的逻辑推动 4
0.2.2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缺陷 6
0.2.3 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收益率曲线扁平化之谜 7
0.3 选题意义和主要创新 8
0.3.1 本书的选题意义 8
0.3.2 本书的创新点 10
0.4 逻辑思路与主要概念界定 11
0.4.1 本书思想路线与技术路线 11
0.4.2 基本概念界定 14
0.5 内容安排 16
第1章 文献综述 19
1.1 文献综述Ⅰ:时间偏好理论的范式转换 20
1.1.1 早期的时间偏好理论 20
1.1.2 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一致时间偏好与指数贴现模型 24
1.1.3 行为经济学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与双曲线贴现 38
1.2 文献综述Ⅱ: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发展及缺陷 60
1.2.1 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分法:本质论与决定论 61
1.2.2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本质论特征 62
1.2.3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模型 63
1.2.4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缺陷 78
1.3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一个可能的理论突破 85
第2章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微观基础: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 87
2.1 行为主体假设的重置:“不耐心递减”认知偏差 87
2.1.1 认知理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大脑的结构分布 88
2.1.2 认知与决策的双系统过程 90
2.1.3 行为主体系统性认知偏差:不耐心递减 93
2.2 不一致时间偏好:贴现率递减 95
2.2.1 不一致时间偏好 95
2.2.2 贴现率递减 96
2.3 双曲线贴现 98
2.4 时间不一致 101
2.5 动态最优化与跨期锁定 105
2.5.1 动态最优化 105
2.5.2 跨期锁定 107
2.5.3 锁定资产及锁定资产溢价 108
2.5.4 行为主体实际时间偏好率结构 111
第3章 特定期限偏好的行为解释 113
3.1 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对特定期限偏好的行为解释 114
3.1.1 一致时间偏好与特定期限偏好的矛盾 114
3.1.2 不一致时间偏好、跨期锁定与期限偏好的一致性 116
3.2 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对特定期限偏好的技术表达:跨期锁定期界 119
3.3 期限偏好决定的影响因素 120
3.3.1 锁定能力的表现 120
3.3.2 期限偏好决定的影响因素 123
第4章 基于不一致时间偏好的特定期限偏好理论模型 126
4.1 实际时间偏好率决定Ⅰ:完全锁定与完全无锁定模型 128
4.1.1 模型设定 128
4.1.2 优化过程 130
4.1.3 结论及讨论 133
4.2 实际时间偏好率决定Ⅱ:部分锁定模型 135
4.3 实际时间偏好率期限结构曲线形态 137
4.3.1 实际时间偏好率曲线的类型 137
4.3.2 实际时间偏好率结果对股权溢价之谜的影响 139
4.4 实际收益率曲线决定 140
4.4.1 实际收益率曲线决定机制 140
4.4.2 外在决定因素的扰动特征 141
4.4.3 基于不一致时间偏好的收益率曲线的两种典型形态 143
第5章 信用卡利率期限结构模拟 145
5.1 信用卡利率异常 147
5.2 基于不一致时间偏好的信用卡定价 149
5.2.1 消费者的自我控制问题与过度消费 149
5.2.2 信用卡利率期限结构设计:一个均衡模型 155
5.2.3 对信用卡定价原因的进一步讨论 158
5.3 信用卡定价所包含的利率期限结构含义 160
第6章 中、美两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差异:基于不一致时间偏好的解释 163
6.1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典型特征 165
6.2 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异常”:扁平化 168
6.3 中国居民的“阶段性消费”特征与阶段性锁定 177
6.3.1 中国居民的“阶段性消费”与“阶段性储蓄”特征 177
6.3.2 中国居民消费的锁定能力与储蓄的期限偏好 178
6.4 中、美两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差异:一个时间偏好角度的解释 181
6.4.1 中、美两国居民期限偏好差别 181
6.4.2 对中、美两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对立特征的统一解释 183
6.4.3 中国居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锁定能力的比较分析 186
第7章 结语 188
参考文献 192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