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价值问题与哲学 1
一、价值问题的哲学地位 1
二、价值问题与思想史 8
三、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第一篇 价值的存在论研究篇题释义 33
第一章 价值的基础 36
一、价值的存在论概说 36
二、主体与客体 39
“主体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 39
主客体与主客观 44
三、主体性与客体性 50
主体性:人在自己对象性行为中的权利和责任 50
客体性:对象的性质和意义 55
四、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57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 57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 61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69
第二章 价值的本质 72
一、人类的“两个尺度”与价值、真理 72
马克思关于“两个尺度”的思想 73
主体尺度与价值 75
客体尺度与真理 80
价值与真理范畴的理论地位 83
二、价值的客观性 85
价值与客体的属性 86
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的客观性 90
价值与人的社会存在 93
三、价值的主体性 102
个体性和多元性 102
多维性和全面性 109
时效性和历时性 113
第三章 价值的类型 119
一、价值类型的划分 119
二、几种基本的价值类型 124
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 125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133
人类理想境界:真、善、美、自由 141
三、人的价值 148
“人的价值”含义辨析 148
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与享用 154
人的自我价值:自我对象性 158
“残疾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164
第二篇 价值的意识论研究篇题释义 173
第四章 价值意识 177
一、价值意识与非价值意识 177
“态度”与知识 178
价值意识与社会意识 183
价值意识的形式 185
二、价值心理 187
欲望、动机 188
兴趣、趣味 191
情绪、情感 194
意志 196
三、价值观念 199
基本形式:信念、信仰、理想 199
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 210
价值观念的特性和功能 215
第五章 价值评价 223
一、评价活动 223
评价活动的形式 224
评价与认知的差别 226
评价的本质 231
二、价值事实 233
评价与价值事实 234
价值事实的特性 238
“价值事实”观念的意义 243
三、评价论与反映论 247
传统反映论的局限 247
走向全面反映论 250
第六章 评价标准 255
一、评价标准与价值标准 255
在评价标准的背后 256
价值标准的特性 259
评价标准的“真”和“假” 261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 265
实践是“标准”的形式 266
实践是最高评价标准 268
对一种诘难的思考 270
三、评价标准中的矛盾 274
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 274
理性和非理性 276
多样化和统一性 279
流变性和稳定性 281
第七章 社会评价 284
一、社会评价的特点 284
社会评价主体 285
社会评价形式 288
社会评价标准 292
二、社会评价的合理性 294
科学性与合理性 294
社会评价标准的合理内容 298
社会评价科学化的标志 299
三、社会评价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 303
第三篇 价值的实践论研究篇题释义 313
第八章 价值、真理与实践 314
一、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314
真理原则 315
价值原则 317
两大原则的矛盾及其意义 319
二、价值与真理的统一 325
统一的根据和方式 326
统一的根本条件 328
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 331
三、实践过程中的统一 335
相互规定、相互渗透 336
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350
“标准”的实践一体化 356
四、价值原则与实用主义 362
实用主义哲学概观 363
实用主义式“调和”的得失 367
真理与“有用”辨析 375
第九章 历史与价值 380
一、价值与真理统一的历史观 381
“人”、“社会”、“历史” 381
人的劳动与历史价值 385
价值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 389
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念 392
二、社会形态演变:反思与超越 400
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反思 401
思维方式的超越 409
三、前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16
“自由”的本质 417
历史实践的自由观 42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 427
第十章 价值冲突与当代文明 434
一、传统文明遇到的挑战 434
二、“人类中心”与“环境价值” 438
“环境价值”否定了“人类中心”吗 439
“环境价值”是一种怎样的价值 444
环境价值的社会本质 447
三、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 449
什么是“科学的价值” 449
科学是否包含人文关怀 453
走向理性化的人文精神 460
四、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463
当代文化冲突的焦点 464
“普遍价值”辨析 468
超越“两极对立”的文化出路 481
参考书目 490
再版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