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形态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昭第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20042694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美的形态及其存在方式,奖人类审美活动划分为前审美、审美三个阶段,将现实美、感觉美观、艺术美三种审美形态分别置于相应阶段,使审美形态学成为完整底理论。

绪论 1

一、审美形态学的基本理论 1

二、审美形态学的主要任务 2

(一)审美形态学对传统美学本质论的可能整合 2

(二)审美形态学对传统美学学科论的可能整合 4

(三)审美形态学对传统美学形态论的可能整合 7

三、审美形态学的学科性质与教育功能 11

(一)大众本能性与大众教育 12

(二)自由集成性与综合教育 12

(三)主体异质性与实践教育和创造教育 13

上编 前审美:现实世界的美 17

第一章 现实美的审美性质 17

一、现实美的自在性 17

(一)恒常性 17

(二)潜在性 19

二、现实美的本原性 21

(一)混杂性 21

(二)丰富性 23

三、现实美的实体性 26

(一)物质性 26

(二)本真性 27

第二章 现实美的类型特征 30

一、自然美:尚未人化的自然形态的本真物质实体的美质 30

(一)不可界说 30

(二)有赖整体 32

(三)尚未人化 34

二、人工美:已经人化的人工形态的本真物质实体的美质 37

(一)人为法则:人工美区别于自然美的主要标志 37

(二)物性特征:人工美区别于感觉美的主要标志 42

(三)实用价值:人工美区别于艺术美的主要标志 45

第三章 现实美的创造法则 51

一、平衡律与失衡律 51

(一)平衡律:自然力的终端显现 51

(二)失衡律:人力的终极表现 54

(三)平衡律与失衡律:时空关系 58

二、内容律与形式律 62

(一)内容律:对以善为核心的内容美的界定 62

(二)形式律:对以和谐为核心的形式美的界定 66

(三)内容律与形式律:内外关系 85

第四章 现实美的基本范式 90

一、秀美的平衡美与壮美的失衡美 90

(一)形体空间的娇小与高大 91

(二)存在时间的短暂与长久 94

(三)力量向度的内敛与外射 96

二、秀美的形式美与壮美的内容美 102

(一)秀美:依形式美而存在 102

(二)壮美:依内容美而存在 103

(三)秀美与壮美:依秀美感与壮美感而存在 105

中编 审美:感觉世界的美 111

第五章 感觉美的审美性质 111

一、感觉美的自觉性 111

(一)心灵统摄性 111

(二)感性领悟性 113

(三)价值存在性 115

二、感觉美的我在性 117

(一)由我性 117

(二)同我性 119

(三)是我性 120

三、感觉美的图式性 122

(一)感觉美的图式类型 122

(二)感觉美的图式表征 127

第六章 感觉美的类型特征 130

一、感性美:感性形态的感觉美 131

(一)审美动力的生理本能性 131

(二)审美感官的整体感知性 137

(三)审美标准的文化惯例性 142

二、理性美:理性形态的感觉美 152

(一)宗教寓意性 153

(二)道德蕴涵性 163

(三)政治标志性 168

(四)科学原理性 171

第七章 感觉美的创造法则 178

一、距离律与融合律 178

(一)时空律:审美时空距离律与审美时空融合律 179

(二)心理律:审美心理距离律与审美心理融合律 187

二、完形律与解构律 199

(一)完形律:整体化、具象化、人格化 199

(二)解构律:局部化、抽象化、物性化 206

第八章 感觉美的基本范式 213

一、快感与痛感之为感觉美 213

(一)审美快感 214

(二)审美痛感 216

二、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对立表征 218

(一)审美者审美需要的满足与否所导致的审美快感和审美痛感 218

(二)审美对象特质不同所引发的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 221

三、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统一表征 225

(一)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共存表征 225

(二)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中和表征 229

下编 后审美:艺术世界的美 235

第九章 艺术美的审美性质 235

一、艺术美的自为性 235

(一)艺术美与自然美 236

(二)艺术美与人工美(主要指工艺美) 238

(三)艺术美与感觉美 239

二、艺术美的理想性 241

(一)隐藏清洗 242

(二)化丑为美 243

(三)化零为整 246

三、艺术美的书写性 247

(一)物质媒介:形成艺术美的主要条件 248

(二)配置组合:形成艺术美的主要原因 251

(三)书写性质:区别于其它美和科学书写的主要标志 258

第十章 艺术美的类型特征 273

一、实体艺术及其实体美 273

(一)表现形式的立体性 274

(二)存在方式的静态性 276

(三)艺术语言的物质性 279

(四)原初价值的实用性 281

二、图式艺术及其图式美 284

(一)表现形式的平面性 285

(二)存在方式的动静性(即动态—静态性) 288

(三)艺术语言的物符性(即物质—符号性) 293

(四)原初价值的实美性(即实用—审美性) 299

三、书写艺术及其书写美 302

(一)表现形式的点线性 303

(二)存在方式的动态性 306

(三)艺术语言的符号性 307

(四)原初价值的审美性 310

第十一章 艺术美的创造法则 313

一、兼容律与背弃律 314

(一)兼容律 314

(二)背弃律 326

二、模仿律(再现律)与叙事律(表现律) 333

(一)相互区别的模仿律与叙事律 334

(二)相互联系的模仿律与叙事律 350

第十二章 艺术美的基本范式 365

一、兴象、喻象和抽象:意象的生成特征 365

(一)兴象及其生成特征 366

(二)喻象及其生成特征 369

(三)抽象及其生成特征 372

二、众象、动象和整象:意象的构成特征 376

(一)众象:意象的丰富性 376

(二)动象:意象的运动性 380

(三)整象:意象的整体性 382

三、实象、虚象和超象:意象的书写特征 388

(一)实象:有形之象或曰书写之象 388

(二)虚象:未形之象或曰未写之象 391

(三)超象:无形之象或曰无象之象 397

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