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对常见的哲学范畴 1
二 现代化的内涵与一般意义 10
三 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14
四 现代化认识的最大误区 21
五 现代化运动中文化因素的价值 29
六 跨越现代化的“深义文化” 39
七 把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研究推向前进 43
第二章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 61
一 现代化是孕育社会主义之母 61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源于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67
三 《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路线 71
四 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与世界现代化运动 76
五 社会主义与现代文明的辩证法 80
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88
七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94
八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现代化理论的基石 100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生 105
一 文化的惰性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105
二 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和文化前途的经验教训 110
三 中国人早期接触的社会主义及其文化传播 119
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活动 130
五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42
六 社会主义运动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前进 152
七 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桥梁 162
第四章 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动力 169
一 从传统文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69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文化复兴的集中体现 173
三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文化建设 178
四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传统文化障碍 184
五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现实矛盾 189
六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重新启动的发动机 196
七 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现代化建设 206
八 改革与科技进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轮子 211
九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文明观 21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 223
一 现代化进程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到新的高度 22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 23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42
四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257
五 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问题的探讨 264
六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创新 270
七 充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人文魅力 277
八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284
第六章 走向现代化的缤纷多彩的文化创新 292
一 历史与文化走进现代校园 293
二 民族文化在世界潮流中的再创造 297
三 从文化解读来看中华老字号的商业突围 304
四 保护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形态 309
五 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城市的意蕴 315
六 云南把民族文化建成文化产业工程 320
七 荆楚文化的与时俱进与文化兴鄂战略 325
八 地域文化携传统优势而腾飞 331
九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第一位的:“十二木卡姆”的命运 336
十 江西: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并举 337
十一 古都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341
十二 抓住文化根脉,打造城市品牌 344
十三 推动深圳未来发展的文化战略 351
十四 城市在广场文化的涌动下活跃 353
第七章 现代文明的世界视角 357
一 全球化时代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 357
二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力与文化竞争 368
三 树立文化的民族自信心 381
四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391
五 新的历史时代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397
六 现代化预示着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405
参考文献 415
后记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