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秀中华养生全典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1097996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经验、功法和医方,分类汇编。

第一篇 饮食养生 3

一、饮食养生的理论根据 3

(一)古人论饮食与养生 3

(二)食养的作用 9

1.补充营养 10

2.“精、气、神”的营养基础 10

3.预防作用 10

4.益寿、抗衰作用 11

5.治疗作用 11

(三)药膳对脏腑的治疗 12

1.心的治疗 12

2.肝的治疗 13

3.脾的治疗 13

4.肺的治疗 13

5.肾的治疗 14

6.胃的治疗 14

7.大小肠的治疗 15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 16

(一)饮食养生原则概说 16

(二)药物、食物性味与五脏的关系 18

(三)饮食调理原则 20

1.合理调配、全面配伍 20

2.五味调和 21

3.饮食有节、定时适量 21

4.四时宜忌 22

5.因人制宜 23

(四)进补原则 24

1.因时进补 25

2.对症进补 25

3.补勿过偏 26

4.忌无故进补 27

(五)饮食的质 27

1.饮食宜清淡 27

2.饮食宜多样 29

3.五味戒杂乱 29

(六)饮食的量 30

1.饮食宜少 30

2.晚饭宜少 31

3.病宜少食 31

(七)饮食的时间 31

1.饮食有时 31

2.饮食及时 32

3.少食多餐 32

(八)膳食的宜忌 32

1.以神领食 32

2.细嚼慢咽 33

3.姿势端正 33

三、饮食的调制 34

(一)饮食烹调的原则 34

1.饮食宜温热熟软 34

2.烹调不宜太过 35

(二)常用药膳药物和食物的炮制方法 35

1.净选 35

2.软化 36

3.切制 36

4.炮制 37

(三)药膳的烹调特点、要求和方法 39

1.药膳烹调的特点 39

2.药膳烹调制作的要求 40

3.药物与食物的结合 40

4.药膳的烹调方法和应用 41

5.药膳的调味 45

四、饮食养生的注意事项 47

(一)进食保健 47

1.一日三餐,各有不同 47

2.细嚼慢咽,不可暴食 48

3.食宜专致,不可分心 48

4.进食宜乐,恬愉为务 48

5.食后摩腹 49

6.食后散步 49

7.食后漱口 49

(二)药膳食忌 49

(三)食物利害 50

(四)食物相反 50

(五)食物中毒 51

(六)养生避忌 52

(七)妊娠食忌 53

(八)乳母食忌 53

(九)饮酒避忌 54

(十)配伍禁忌 54

五、延年益寿食物 56

(一)单用食物 56

1.水饮类 附淡巴菰、鸦片 56

2.谷物类 62

3.蔬食类 69

4.果食类 79

5.调和类 91

6.肉食类 97

7.水产类 附蚕蛹等 113

8.药物类 126

(二)食补方谱 145

1.菜肴类 145

2.糕点类 213

3.药粥类 220

4.丹丸膏散类 288

5.饮料类 324

6.药酒类 336

第二篇 房室养生 369

一、古代房室养生概观 369

(一)生殖崇拜与房室养生的起源 369

(二)阴阳文化与性科学 372

(三)房中术的兴衰 373

(四)房室养生论 378

(五)房室生育论(孕育、优生、优育) 381

(六)性保健及防治疾病论 382

(七)性享受和性艺术 383

(八)精气神乃生命之本 385

1.生命与精 385

2.肾主藏精 386

3.五脏与精 387

4.精气神 388

二、房室养生功法 391

(一)增强男子性功能的腿根部摩擦法 391

(二)男性强身秘法——按摩睾丸 391

(三)益肾固本按摩法 391

1.按揉腰眼 392

2.摩揉命门 392

3.推擦腰肾 392

(四)腹部按摩健身法 392

1.按摩中建 392

2.分抚胁肋 392

3.指推侧腹 393

4.运脾健胃 393

5.旋摩全腹 393

6.疏理三焦 393

(五)铁裆功 393

1.铁裆功(一) 393

2.铁裆功(二) 395

(六)补气固精大力功 397

(七)交通心肾的擎天立地功 397

(八)固精功法 398

(九)女丹功 398

1.准备 398

2.叩齿 399

3.赤龙搅海(即咽津法) 399

4.鸣天鼓 399

5.意守膻中 399

6.小周天 399

7.练血化气 400

8.收式 400

(十)回春功 400

1.预备姿势 400

2.具体做法 401

(十一)上元功 401

1.预备姿势 401

2.具体做法 401

(十二)闭精仙法 402

(十三)秘精强肾功 402

1.罡气缠桶 402

2.补气化脑 403

3.九九兜擦 403

(十四)保健功 404

1.静坐 404

2.耳功 404

3.叩齿 404

4.舌功(又称赤龙搅海) 405

5.漱津 405

6.擦鼻 405

7.目功 405

8.擦面 405

9.颈功 405

10.肩功 406

11.夹脊功 406

12.搓腰 406

13.搓尾闾 406

14.擦丹田 406

15.揉膝 407

16.擦涌泉 407

17.织布式 407

18.和带脉 407

(十五)吸气提肛功法 407

(十六)吸日精功法 408

(十七)平息怒气功法 408

(十八)气功治阳痿 409

1.功前准备 409

2.提肛法 409

3.意守法 409

(十九)气功治副睾炎 410

(二十)老年男子保精益神功 410

(二十一)保健六段功 410

(二十二)慢行百步功 411

1.第一种练法 412

2.第二种练法 413

(二十三)中老年保健功 413

1.舒肝理肺 413

2.健脾养心 414

3.强肾固精 415

4.修补昆仑 416

三、房室养生秘方 417

(一)单味中药 417

1.壮阳类 417

2.补气、补血、滋阴、固涩类 420

(二)奇秘医方 422

1.补气壮阳类 422

2.滋阴补血类 453

附:古方拾遗(原文) 463

(三)药膳配方 467

1.壮阳类 467

2.滋阴补血类 508

3.补气类 526

4.气血双补类 536

5.活血类 540

6.延年益寿类 541

7.活血化瘀类 552

8.止血调经类 566

四、男女性疾病治疗方 570

(一)阳痿 570

1.肾虚惊吓 571

2.肾阳不足 571

3.肾阴虚损 572

4.阴阳两虚 572

5.肾虚瘀血 573

6.肝气郁结 573

7.肝胆湿热 573

(二)遗精 575

1.心神妄动 576

2.劳伤中焦 577

3.肺失治节 578

4.肝气失制 579

5.肾虚失固 579

6.下焦瘀血 581

(三)射精不能 582

1.肝气郁结 583

2.肝郁化火 583

3.虚火闭精 583

4.肾阳虚弱 584

5.气滞血瘀 584

(四)男子性欲亢进 585

1.肝火下迫 585

2.肝胆湿热 585

3.药火内煽 586

4.阴虚火旺 586

(五)早泄 587

1.虚火迫精 587

2.肾气不固 587

3.肝胆火盛 588

(六)男子性欲减退 588

1.肾阳虚衰 589

2.肾阴虚损 589

3.心脾两虚 589

4.气机郁滞 590

5.痰湿中阻 590

(七)男子性交疼痛 591

1.瘀血内阻 591

2.气滞精郁 592

3.精瘀湿热 592

4.肾精不足 592

5.肝郁气滞 593

6.寒凝肝经 593

(八)血精 594

1.阴虚火旺 594

2.下焦湿热 595

3.气虚不摄 595

4.外伤瘀血 595

(九)强中 596

1.水亏火旺 596

2.肾虚肝暴 597

3.肝胆湿热 597

4.药毒内灼 598

5.瘀血留积 598

(十)男子性交畏惧症 599

(十一)阴茎短小 599

1.先天不足 600

2.后天精伤 600

(十二)睾丸萎缩 601

1.肾阳虚衰 602

2.气滞血瘀 602

3.肝气不舒 602

(十三)阴茎硬结 603

1.血瘀痰结 603

2.寒痰瘀滞 603

(十四)男性更年期综合症 604

1.肝肾阴虚 604

2.脾肾阳虚 605

3.心气虚怯 605

4.肝郁脾虚 606

(十五)疝气 608

1.内治方 608

2.外治方 608

3.食疗法 609

(十六)男性不育症 609

1.内治方 609

2.食疗法 610

(十七)女劳疸 611

1.中气大虚 612

2.肾虚血瘀 612

3.畜血发黄 612

(十八)女子性欲亢进 613

1.心神妄动 613

2.肝经风热 614

3.肝胆湿热 614

4.心肾不交 614

(十九)女子性欲低下 615

1.命门火衰 615

2.肾精不足 616

3.心脾不足 616

4.肝失疏泄 617

(二十)女子性高潮障碍 618

(二十一)性欲不遂综合症 620

1.肝郁不舒 620

2.相火偏亢 620

3.心肾不交 621

4.湿热内蕴 621

(二十二)女性性交畏惧症 621

(二十三)梦交 622

1.心阳不足 622

2.阴虚火旺 623

3.药毒内蓄 623

(二十四)阴道干枯 624

1.肾阳亏虚 624

2.肾阴不足 624

3.气血两虚 625

4.肝经郁滞 625

(二十五)性交出血 626

1.脾不统血 626

2.真阴亏损 626

3.中阳下陷 627

(二十六)女子性交疼痛 629

1.肝经风邪 629

2.寒凝肝经 630

3.肝气郁结 630

4.肝火下灼 630

5.肝阴不足 631

6.瘀血阻络 631

(二十七)阴痒 632

1.湿热下注 632

2.阴虚血燥 633

(二十八)阴吹 634

1.中气下陷 635

2.血虚不足 635

3.津枯肠燥 636

4.水饮停聚 636

5.肝郁气滞 637

(二十九)女子更年期综合症 637

1.肾阴不足 637

2.心肾不交 638

3.肾阳虚损 638

4.肝气郁结 639

5.阴阳两虚 639

(三十)缩阳·缩阴症 640

1.肾阳虚衰 640

2.寒凝肝经 641

3.肝胆火旺 641

4.阴虚火旺 642

(三十一)房事头痛 642

1.外感风寒 643

2.肝经受寒 643

3.血虚头痛 643

4.肾阳亏虚 644

5.阴虚火旺 644

(三十二)阴阳易 645

1.邪热内陷 645

2.下焦热闭 646

3.阴虚内热 646

4.阳虚寒盛 646

(三十三)房事昏厥 647

1.精气暴脱 648

2.火旺血逆 648

3.肝气郁闭 649

(三十四)房事腰痛 650

1.肾阳不足 650

2.肝肾阴虚 651

3.外感风寒 651

4.瘀血凝滞 652

(三十五)梅毒 652

1.鱼口便毒 653

2.下疳(肾疳) 653

3.横痃 654

4.杨梅疮 654

5.杨梅结毒 655

6.小儿遗毒 656

(三十六)下疳 656

1.湿热下注 656

2.火毒蕴结 657

3.虚火缠绵 657

4.中气虚陷 657

第三篇 针灸、推拿和按摩与养生 661

一、针灸与养生 661

(一)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养生 661

(二)刺法及要领 664

1.刺法定义 664

2.刺法工具 664

3.练针 665

(三)针灸的基本手法 667

1.下针 668

2.行针 673

3.候气 673

4.出针 674

(四)针灸的专门手法 674

1.迎随法 674

2.三部法 675

3.调气法 676

4.治病八法 677

5.飞经走气法 680

(五)近代针灸手法 682

1.手法的作用 682

2.五种方法 682

3.八种刺术 683

4.五补泻法 686

(六)灸法总要 687

1.灸法简要 687

2.灸法宜忌 688

3.灸法种类 688

4.灸法须知 692

(七)灸治验方 694

1.内科 694

2.外科 696

3.妇科 697

4.小儿科 697

(八)灸治穴位 700

1.头、颈部(计二十九穴) 700

2.胸、腹部(计四十三穴) 702

3.背腰部(计三十六穴) 704

4.上肢部(计三十二穴) 706

5.下肢部(计四十八穴) 708

二、推拿与养生 711

(一)推拿养生的理论基础 711

1.基本作用 711

2.对人体的影响 713

3.作用途径 715

4.补泻作用 717

5.推法 718

6.拿法 721

7.按法 723

8.摩法 726

9.揉法 729

10.捏法 730

11.搓法 732

12.摇法 733

13.引法 735

14.重法 738

(二)推拿治法的命名、配伍和用量 738

1.命名 738

2.配伍 739

3.用量 740

(三)推拿“治则”和“八法”的运用 741

1.推拿的“治则” 741

2.推拿的“八法” 742

(四)身体各部分推拿法 746

1.头颈部 746

2.胸腹部 759

3.背、腰、骶部 776

4.上肢部 794

5.下肢部 806

6.周身 829

三、按摩与养生 832

(一)按摩养生的基本理论 832

1.按摩养生与阴阳 832

2.按摩养生与五行 833

3.按摩养生与脏腑 835

4.按摩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作用 840

5.按摩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841

(二)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849

(三)按摩基本手法 849

(四)古今常用按摩法 859

1.面部按摩 859

2.松弛抚摩 860

3.头皮按摩 861

4.体育按摩 862

5.健脑养神穴位按摩 865

6.聪耳明目穴位按摩 867

7.健脾益肾穴位按摩 868

8.捏脊益寿穴位按摩 870

9.摩腹调气穴位按摩 871

10.窍穴保健按摩 873

11.头发健美穴位按摩 877

12.眼部美容穴位按摩 878

13.耳部健美穴位按摩 879

14.鼻部健美穴位按摩 880

15.齿部健美穴位按摩 881

16.颜面美容穴位按摩 882

17.上肢部健美穴位按摩 883

18.胸部健美穴位按摩 884

19.腹部健美穴位按摩 885

20.腰部健美穴位按摩 886

21.下肢部健美穴位按摩 886

22.形体与关节健美穴位按摩 887

23.成人传统按摩养生法 891

24.干沐浴按摩法 902

25.脏腑按摩法 907

26.窍穴按摩法 910

27.小儿按摩养生法 917

28.天竺按摩法 930

29.老子按摩法 932

(五)民间杂术按摩法 936

1.鸭蛋滚 936

2.发团拍 936

3.菜团搓 937

4.面团揉 937

5.布包熨 938

6.药布摩 940

7.铜钱刮 941

8.挤拧法 942

第四篇 养生秘方妙法 947

一、养生治病秘方验方 947

(一)内科常见病治疗方 947

1.感冒 947

2.咳嗽 956

3.哮喘 979

4.肺痨(肺结核) 989

5.咳血 995

6.心悸 996

7.心痛(冠心病) 1000

8.失眠(神经衰弱) 1002

9.呕吐 1006

10.噎膈(食道癌) 1009

11.便秘 1011

12.泄泻(拉稀、腹泻) 1016

13.痢疾 1022

14.面瘫 1029

15.吐血(上消化道出血) 1030

16.便血 1033

17.贫血 1034

18.高血压 1036

19.眩晕(美尼尔氏病) 1043

20.低血压 1045

21.心痛 1046

22.腰痛 1050

23.胁痛(肝炎) 1052

24.胁痛(胆囊炎、胆石症) 1054

25.癫痫 1056

26.胃痛 1059

27.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等感寒受湿症) 1067

28.肾炎(水肿) 1074

(二)外伤疾病治疗方 1077

1.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1077

2.疖 1078

3.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080

4.疔疮 1083

5.瘿(甲状腺瘤) 1085

6.附骨疽(骨髓炎) 1085

7.瘰疬(颈淋巴结结核) 1087

8.风疹(荨麻疹) 1090

9.浸淫疮(湿疹) 1092

10.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1095

11.扁平疣 1097

12.黄水疮(细菌性湿疹) 1099

13.痔 1101

14.冻疮 1106

15.脚气(足癣) 1108

16.脱肛(直肠脱垂) 1110

17.鸡眼 1112

18.破伤风 1113

(三)急症治疗方 1114

1.烧烫伤 1114

2.昏厥 1118

3.中暑 1120

4.急性腰扭伤(闪腰岔气) 1123

5.木刺入肉 1124

6.辣椒入目 1124

7.中毒 1125

(四)儿科疾病治疗方 1132

1.尿床(遗尿) 1132

2.小儿流涎 1137

3.小儿积滞 1137

4.小儿夜啼 1139

5.小儿发热偏方最奇 1140

(五)妇科疾病治疗方 1141

1.月经不调 1141

2.闭经 1143

3.痛经 1148

4.倒经 1156

5.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157

6.白带 1161

7.妊娠恶阻(妊娠剧吐) 1169

8.滑胎(习惯性流产) 1172

9.阴痒(阴道炎) 1176

10.子宫脱垂 1183

11.难产 1186

12.产后血晕 1188

13.产后乳少(缺乳) 1189

14.产后腹痛 1195

15.回乳 1196

16.更年期综合症 1198

(六)美容养生秘方 1199

1.黑褐斑(雀斑) 1199

2.黄褐斑 1202

3.黑痣 1206

4.粉刺(痤疮) 1206

5.扁平疣 1211

6.瘢痕疙瘩 1214

7.体弱早衰 1216

8.毛发干枯、花白 1218

9.脱发、眉落 1226

10.毛发黄枯 1234

11.毛发不长 1235

12.斑秃 1235

13.脂溢性秃发 1238

14.须白 1238

15.头屑 1239

16.目晕、目赤胞肿、睑黡 1242

17.面? 1248

18.面部皱纹 1250

19.酒皶鼻 1250

20.口臭、齿色 1255

21.冻耳疮 1264

22.狐臭 1266

23.漏腋 1271

24.肥胖症 1273

25.黑瘦 1275

二、养生治疗妙法 1276

(一)外用类疗法 1276

1.拔罐 1276

2.浴疗 1300

3.敷脐 1335

4.熏洗 1339

5.熏蒸 1342

6.塞鼻 1345

7.吹鼻 1347

8.?鼻 1350

9.取嚏 1352

10.放血 1357

11.发泡 1362

12.刀扎火罐 1365

13.撮痧 1367

14.刮痧 1369

(二)情志调治类疗法 1373

1.意示 1373

2.意示入眠 1376

3.顺意 1379

4.激情 1382

(三)杂治类疗法 1384

1.湿泥 1384

2.热蜡 1389

3.沐浴 1393

4.砂浴 1397

5.梳头 1399

6.搓面 1401

7.刷牙 1403

8.叩齿 1405

9.打灯草 1405

10.麝火 1408

11.铁落 1410

12.蜂毒 1412

13.蜞针 1414

14.鳝血 1415

15.醋蛋 1417

16.蛋滚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