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应考必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霞珍,马淑然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9106426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带课老师集体编写。全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紧密结合学习大纲要求,为适应广大中医院校学生、中医考试考生的实际需求:以图表、问答、解析、试题自测等形式,全面而系统地提示了学习、应考所应掌握的知识。全书内容详实、形式新颖、权威性强,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在校学生、中医药类研究生考生复习、应试中医基础理论时使用;也便于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中医理论时使用。

绪论 1

【目的要求】 1

【内容图表解】 1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重点难点】 3

【难词注音及解释】 6

【自测提示】 8

A型题 8

B型题 11

D型题 12

X型题 12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5

【目的要求】 15

【内容图表解】 15

第一节 精气学说 15

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15

二、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16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6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7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8

第三节 五行学说 20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20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3

【重点难点】 24

【难词注音及解释】 29

【自测提示】 33

A型题 33

B型题 37

K型题 38

D型题 41

X型题 42

第二章 藏象 45

【目的要求】 45

【内容图表解】 45

概说 45

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45

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46

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 47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49

第一节 五脏 49

一、心 49

二、肺 53

三、脾 58

四、肝 61

五、肾 66

第二节 六腑 70

一、胆 70

二、胃 71

三、小肠 73

四、大肠 73

五、膀胱 74

六、三焦 75

第三节 奇恒之腑 76

一、脑 76

二、髓 77

三、骨 77

四、脉 78

五、女子胞 78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80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80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86

三、六腑之间的关系 87

【重点难点】 88

【难词解释】 99

【自测提示】 104

A型题 104

B型题 108

C型题 111

K型题 114

X型题 117

第三章 气、血、津液 120

【目的要求】 120

【内容图表解】 120

第一节 气 120

一、气的基本概念 120

二、气的生成 120

三、气的生理功能 121

四、气的运行和运行方式 122

五、气的分类与分布 123

第二节 血 125

一、血的基本概念 125

二、血液的生成 125

三、血液的功能 125

四、血液的循行 125

第三节 津液 126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2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26

三、津液的功能 126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27

一、气和血的关系 127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127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128

【难点重点】 128

【难词解释】 131

【自测提示】 137

A型题 137

B型题 142

C型题 144

K型题 145

X型题 146

第四章 经络 148

【目的要求】 148

【内容图表解】 148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148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48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49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50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150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150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52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52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153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66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166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166

三、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66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及功能特点 166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75

一、十二经别 175

二、十五别络 176

三、十二经筋 178

四、十二皮部 180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181

一、沟通联络作用 181

二、运输气血作用 181

三、感应传导作用 181

四、调节平衡作用 181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81

一、阐释病理变化 181

二、指导临床诊断 181

【重点难点】 182

【难词注音及解释】 190

【自测提示】 191

A型题 191

B型题 196

K型题 197

X型题 198

第五章 病因 201

【目的要求】 201

【内容图表解】 201

第一节 病因 201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202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205

三、病理产物 206

四、其他病因 208

第三节 发病 208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208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209

三、发病类型 209

【重点难点】 210

【难词注音及解释】 224

【自测提示】 226

A型题 226

B型题 230

K型题 230

D型题 233

X型题 233

第六章 病机 236

【目的要求】 236

【内容图表解】 236

第一节 基本病机 236

一、邪正盛衰 236

二、阴阳失调 237

三、气血的失常 240

四、津液代谢失常 242

第二节 内生“五邪”病机 243

一、风气内动 244

二、寒从中生 245

三、湿浊内生 246

四、津伤化燥 246

五、火热内生 247

第三节 脏腑病机 248

一、五脏病机 248

二、六腑病机 253

【重点难点】 255

【难词注音及解释】 278

【自测提示】 280

A型题 280

B型题 284

K型题 284

D型题 286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 289

【目的要求】 289

【内容图表解】 289

第一节 养生 290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 290

二、养生的主要方法 290

第二节 预防 290

一、未病先防 290

二、既病防变 291

第三节 治则 291

一、治病求本 291

二、扶正祛邪 292

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92

【重点难点】 293

【难词注音及解释】 301

【自测提示】 301

A型题 301

B型题 302

K型题 303

D型题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