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2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2
二、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2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研究方法 3
一、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 3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4
第二章 疾病概论 6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7
一、健康的概念 7
二、疾病的概念 7
第二节 病因学 8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8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9
第三节 发病学 10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11
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12
三、疾病转归的一般规律 14
病例1 15
第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6
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17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17
二、体液中电解质的成分 17
三、体液的渗透压 18
四、人体水的出入量 18
五、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9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9
一、高渗性脱水 20
二、低渗性脱水 22
三、等渗性脱水 23
四、水中毒 24
五、水肿 25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8
一、正常钾代谢及钾的生理功能 28
二、低钾血症 29
三、高钾血症 31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32
一、低镁血症 33
二、高镁血症 33
病例2 34
病例3 34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35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36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36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3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指标 40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40
二、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0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2
一、代谢性酸中毒 42
二、呼吸性酸中毒 45
三、代谢性碱中毒 46
四、呼吸性碱中毒 48
病例4 50
第五章 缺氧 51
第一节 概述 52
一、血氧分压 52
二、血氧容量 52
三、血氧含量 52
四、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52
五、血氧饱和度 53
六、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53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类型和发病机制 54
一、乏氧性缺氧 54
二、血液性缺氧 55
三、循环性缺氧 56
四、组织性缺氧 56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5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58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5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60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61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61
第四节 治疗缺氧的病理生理基础 63
病例5 63
第六章 发热 64
第一节 概述 65
一、正常体温及其调节 65
二、体温升高 66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67
一、传染性发热 67
二、非传染性发热 67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68
一、发热激活物 68
二、内生致热原(致热性细胞因子) 69
三、中枢调节介质 70
四、发热的基本环节 71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72
一、体温上升期 72
二、高热持续期 73
三、体温下降期 73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73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73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74
第六节 防治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 75
一、治疗原发病 75
二、解热原则 76
病例6 76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8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学 79
一、DIC的病因 79
二、DIC的诱因 80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学 81
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83
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83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 83
四、其他促凝物质人血 84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与分型 84
一、DIC的分期 84
二、DIC的分型 85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85
一、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86
二、循环功能障碍引起休克 86
三、微血栓导致缺血性器官损伤 87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87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88
一、DIC诊断的原则 88
二、防治DIC的病理生理基础 89
病例7 90
第八章 休克 91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92
一、按病因分类 92
二、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93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和发病机制 93
一、微循环的结构和特点 94
二、休克的分期和发病机制 94
第三节 细胞功能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99
一、细胞代谢障碍 100
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100
三、器官功能的改变 101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102
一、感染性休克 103
二、心源性休克 103
三、烧伤性休克 104
四、过敏性休克 104
五、神经源性休克 104
第五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4
一、病因学防治 104
二、发病学治疗 105
病例8 106
第九章 糖尿病 107
第一节 糖尿病的分类 109
一、1型糖尿病 109
二、2型糖尿病 109
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10
四、妊娠期糖尿病 110
第二节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10
一、1型糖尿病 110
二、2型糖尿病 112
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114
一、对代谢的影响 114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16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18
四、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 118
第四节 糖尿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19
一、饮食治疗 119
二、体力活动 119
三、药物治疗 119
病例9 119
第十章 高血压 121
第一节 高血压的分类 122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 122
二、按病因分类 122
三、按靶器官损害程度分类 123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123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123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24
第三节 继发性高血压 127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127
二、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28
第四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129
一、脑 129
二、心脏 130
三、肾脏 131
四、视网膜 132
第五节 高血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32
病例10 132
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 134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原因及分类 135
一、心功能不全的概念 135
二、心功能不全的原因 135
三、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136
四、心力衰竭的分类 137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138
一、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 138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140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41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141
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43
第四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145
一、低排出量综合征 146
二、静脉淤血综合征 147
第五节 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49
一、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149
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149
病例11 150
第十二章 呼吸功能不全 151
第一节 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52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52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154
三、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155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57
第三节 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158
一、低氧血症 158
二、高碳酸血症 159
三、酸碱平衡改变 160
第四节 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61
一、一般原则 161
二、给氧治疗、改善缺氧 161
病例12 161
第十三章 黄疸 16
第一节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64
一、胆红素的来源 164
二、胆红素的生成 164
三、非酯型胆红素的血液运输 164
四、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 165
五、胆红素的肠内代谢 166
第二节 黄疸的分类 166
第三节 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66
一、以非酯型胆红素为主的黄疸 166
二、以酯型胆红素为主的黄疸 169
第四节 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71
病例13 172
第十四章 肝功能不全 173
第一节 概述 174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时的主要代谢和功能障碍 174
一、物质代谢障碍 174
二、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 176
三、凝血功能障碍 176
四、免疫功能障碍 176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177
第三节 肝性脑病 177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期与分类 177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78
三、影响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185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86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 187
一、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187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87
病例14 188
第十五章 肾功能不全 189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190
一、病因与分类 190
二、发病机制 191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193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96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196
一、病因 196
二、发展过程 197
三、发病机制 197
四、临床表现 198
第三节 尿毒症 201
一、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01
二、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203
三、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204
病例15 204
附录一 常用化验指标的参考值 205
附录二 病例分析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