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3
1.2.1 研究方法 3
1.2.2 岩石圈类型或岩石圈单元 5
1.2.3 研究区现状 5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 6
第二章 地震波速与物质成分的关系 8
2.1 地球内部结构 8
2.1.1 地壳 9
2.1.2 地幔 9
2.1.3 上地幔软流圈 10
2.2 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 11
2.2.1 地震波速与矿物、岩石的关系 11
2.2.2 地震波速与变质程度的关系 12
2.2.3 陆壳结构与地震波速 13
2.3 由实验岩石数据推导陆壳成分 15
2.3.1 深部物质组成研究方法概述 15
2.3.2 深部物质实验研究 16
2.3.3 岩石成分与地震波速的关系 22
2.4 中国大陆地壳化学成分 28
第三章 中国大陆东部、西部分区界线 33
3.1 地貌-构造单元 34
3.2 中国大陆地貌特征 34
3.3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与地震特征 38
3.4 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现代地壳运动 43
3.5 中国大陆新生代盆地特征 46
3.6 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 51
第四章 中国西部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58
4.1 西北地区岩石学结构 58
4.1.1 西北地区岩石圈类型 58
4.1.2 西北大陆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 67
4.1.3 西北大陆岩石圈地幔岩石学结构 70
4.1.4 西北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72
4.2 青藏高原造山带岩石圈壳-幔岩石学结构 73
4.2.1 青藏高原地区岩石圈类型 75
4.2.2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序列与动力学演化模式 88
4.2.3 青藏高原地区造山带型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 92
4.2.4 青藏高原地区造山带型岩石圈地幔组成 113
4.2.5 青藏高原地区造山带型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15
第五章 中国东部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17
5.1 华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17
5.1.1 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 118
5.1.2 华北地区岩石圈中陆壳岩石学结构 124
5.1.3 华北地区岩石圈地幔组成 127
5.1.4 华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30
5.2 华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32
5.2.1 华南地区岩石圈类型 132
5.2.2 华南地区的陆壳岩石学结构 147
5.2.3 华南岩石圈地幔组成 151
5.2.4 华南岩石圈地幔化学结构 152
5.2.5 华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54
5.3 东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55
5.3.1 岩石圈类型 155
5.3.2 东北大陆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 161
5.3.3 东北大陆岩石圈地幔岩石学结构 164
5.3.4 东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68
5.4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68
5.4.1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类型 168
5.4.2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 179
5.4.3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地幔岩石学结构 181
5.4.4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83
5.4.5 中国西部青藏高原隆升与南海形成 183
第六章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186
6.1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与岩石圈类型 186
6.2 中国大陆岩石圈空间不均一性 186
6.2.1 中国北方大陆岩石圈 186
6.2.2 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 188
6.2.3 中国西部大陆岩石圈 188
6.2.4 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 188
6.2.5 中国大陆岩石圈陆壳岩石组成不均一性 190
6.3 中国大陆岩石圈物质、结构形成时代:讨论 192
6.3.1 克拉通型岩石圈形成时代 192
6.3.2 中国北方大陆、青藏高原造山型岩石圈形成时代 193
6.3.3 中国东部造山带、裂谷、岛弧和洋壳岩石圈形成时代 194
第七章 中国大陆岩石圈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197
7.1 地球物理地质解释的原则 197
7.2 对流地幔(热与物质)输入:大陆成矿作用的驱动力 199
7.2.1 对流地幔的热输入 200
7.2.2 对流地幔物质输入 201
7.2.3 大陆成矿的基本过程 203
7.3 岩石圈不连续与中国大陆金属成矿作用 203
7.3.1 岩石圈不连续——以华北地区为例 203
7.3.2 岩石圈不连续与中国大陆成矿域 204
7.3.3 岩石圈不连续在大陆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205
7.4 中国大陆主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207
7.4.1 中国大陆主要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点 207
7.4.2 中国西北地区成矿特点 210
7.4.3 中国西南地区成矿特点 212
7.4.4 中国东部地区成岩成矿特点 219
7.4.5 造山带型岩石圈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224
7.5 中国大陆岩石圈演化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228
7.5.1 中国西部造山带前陆盆地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229
7.5.2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与油气田的关系 231
第八章 若干问题探讨 232
8.1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背景 232
8.1.1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区域 232
8.1.2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成岩形成动力学背景 233
8.1.3 试论中国大陆动力学系统 235
8.2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对流地幔输入与花岗岩成因 240
8.3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旋转运动特征:讨论 241
8.3.1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右旋运动依据 242
8.3.2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右旋运动动力与模式 244
8.3.3 中国大陆新生代以来右旋运动效应 247
8.4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新格局——从岩石圈角度的思考 249
8.4.1 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与大地构造单元 250
8.4.2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新划分 250
8.4.3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与岩石圈类型形成 252
8.5 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物质时空结构及其意义 253
第九章 结论 255
参考文献 260
附图索引 281
附表索引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