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导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人权? 1
上篇 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 3
第一章 习俗权利的发生 3
一 权利现象之由来 4
(一)社会关系与权利义务 4
(二)个体人的意识:需求与人格 5
(三)初民社会里涉及权利义务的行为 7
二 初民权利存否辨 13
(一)习俗能否成为权利的基础? 13
(二)权利意味着社会分裂吗? 16
(三)公有制必定否认个人权利吗? 18
三 习俗权利的基础和特征 19
(一)原始权利从何而来? 19
(二)原始权利的特点 20
第二章 权利概念的形成及主要含义 23
一 正义与权利 24
(一)正义为权利之逻辑基础 24
(二)中西古代正义观的不同偏重 25
(三)古希腊人的权利观念 27
(四)古罗马人的权利概念 30
二 权利究竟是什么? 33
(一)权利概念的解释方法 34
(二)近代思想家的权利本质论 36
(三)权利的五大要素及定义方法 38
(四)权利是要求还是资格? 40
(五)权利是利益还是意志? 44
(六)其他人的评述 46
中篇 古代的人权萌芽 51
第三章 古代社会里的权利生长 51
一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利发展观 53
(一)以所有制和阶级斗争为视角 53
(二)以个人独立和自由为视角 56
(三)怎样识别人权的萌芽? 61
二 古代个体权利的生长 63
(一)古希腊个体权利的缘起 63
(二)古罗马法上的权利生长 68
(三)中国古代的有关情况 71
第四章 古代哲学里的人权思想 73
一 超验权威说 75
(一)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 75
(二)二元对应观的形成 76
(三)权利不依赖实在法而存在 79
二 平等人格说 81
(一)生而不平等的正义观 81
(二)生而平等观的产生 84
(三)基督教的创世平等观 86
三 本性自由说 88
(一)从平等义务到平等权利 88
(二)人的利忆本性 89
(三)人的尊严与价值 90
(四)个人主权与自治 92
(五)对抗的正义 95
下篇 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 99
第五章 近代社会变迁与理论创造 99
一 社会关系的变化与权利发展 100
(一)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与三种人的权利要求 100
(二)马克思论商品经济与普遍权利 102
(三)契约权利意识、复合多元的政治结构与个人的原子化 104
(四)英吉利宪政的成长 107
二 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08
(一)启蒙运动 108
(二)自然权利说的出现 112
(三)罗马法复兴的意义 116
(四)“jus”释义的转换 117
第六章 人权推定与人权含义 123
一 两种不同的权利推定 124
(一)经验式的推定 124
(二)先验式的推定 128
(三)两种“生而平等”观 130
二 权利推定的实际操作 131
(一)英国变法时期的综合推定 132
(二)法国革命前后的综合推定 134
(三)权利推定的效果与条件 135
三 近代人权概念的含义 136
(一)人权与自然权利 136
(二)关于汉译“天赋人权”一词 137
(三)近代人权的要素、属性与内在矛盾 139
尾论 人权与人类和谐 145
一 怎样理解人权是一个“伟大的名词”? 145
(一)人权的基本精神和价值 145
(二)实际操作中的人权概念 150
二 人权与中国传统 152
(一)人权与中国传统无根本的冲突 153
(二)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不讲人权? 155
(三)人权与和谐 160
附录一 四篇论文 167
人权与马克思——为人权申辩 167
一 应然与实然 168
二 目的与手段 171
三 抽象与具体 176
人权道德基础初探 179
一 人权概念的道德性与复杂性 180
二 人权道德内核的形成与辨析 185
三 自然权利说的缺陷与再证成 191
四 人权道德基础的扩展与更新 197
五 探讨人权在当代中国的道德基础 201
一 种值得注意的人权哲学——评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 204
一 西方人权概念缺乏世界普遍性 204
二 从低限道德推求普遍权利 206
三 超越自然法理论 208
四 米尔恩人权观点的背景与意义 211
论和女上及其与德、赛先生之关系——写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 214
附录二 部分章节译文 229
人权与中国传统(英文) 229
人权道德基础初探(日文) 253
参考文献 287
分类内容索引 295
主要人名索引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