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细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兆山主编;杨正时,刘纯杰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22002950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细菌的结构、新发和复发细菌体病原体、可能作为生物的病原菌及其预防措施,抗菌药物及耐药性,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前沿领域等内容。

第一章 病原细菌概述 1

第一节 细菌与病原细菌 1

一、一个充满细菌的世界 1

二、病原细菌的基本特征 4

第二节 细菌形态与超微结构 6

一、细菌形态 6

二、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7

三、细菌特殊结构 9

第三节 细菌毒素 12

一、细菌内毒素 12

二、细菌外毒素 13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病原细菌与细菌性疾病 18

第一节 病原细菌与细菌性疾病的复发 18

一、埃尔托弧菌与霍乱 18

二、鼠疫杆菌与鼠疫 21

三、马尔他布鲁菌与布鲁菌病 27

四、鼠伤寒沙门菌以及其感染与流行 30

五、白喉暴发与免疫失控 39

六、人-猪链球菌的感染与流行 40

七、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 45

八、脑膜炎奈瑟菌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7

九、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病 49

十、细菌与性传染病 54

十一、立克次体与战壕热和恙虫病 56

第二节 20世纪后期发现的重要病原菌 61

一、嗜肺军团菌与军团病 61

二、莱姆螺旋体与莱姆病 62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胃肠溃疡 63

四、霍乱弧菌O139与霍乱 64

五、大肠埃希菌O157:H7与出血性肠炎 65

六、金黄色葡萄球菌TSST-1毒素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66

七、埃里希体与人埃里希病 66

参考文献 68

第三章 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 69

第一节 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及防护对策 69

一、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 69

二、病原细菌的防护对策 71

三、重要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性及防护对策 76

第二节 细菌毒素的生物危害及防护对策 90

一、细菌毒素的生物危害 91

二、细菌毒素的防护对策 93

三、重要细菌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防护对策 94

参考文献 98

第四章 病原细菌的抗菌药物及其耐药性 99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分类 99

一、基本概念 99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 99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00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00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03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05

一、耐药性分类 105

二、耐药性的机制 106

第四节 针对耐药性的对策 109

参考文献 111

第五章 细菌致病的分子基础 113

第一节 致病相关的遗传物质 113

一、染色体 113

二、质粒 113

三、噬菌体 114

四、致病岛 114

第二节 细菌间基因的水平转移与致病性 118

一、质粒介导的基因转移 119

二、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119

三、致病岛在病原菌间的转移 120

第三节 基因转移与细菌进化 120

一、质粒的获得与进化 120

二、噬菌体转导与进化 121

三、致病岛在细菌毒力进化中的作用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六章 细菌的分泌系统 123

第一节 Ⅰ型分泌系统 124

一、Ⅰ型分泌系统的特征 124

二、Ⅰ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24

三、分泌蛋白的特征 125

四、Ⅰ型分泌系统的分泌信号 125

五、Ⅰ型分泌系统的应用 126

第二节 Ⅱ型分泌系统 128

一、Ⅱ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28

二、Ⅱ型分泌系统的分泌信号 132

第三节 Ⅲ型分泌系统 132

一、Ⅲ型分泌系统的主要特征 133

二、Ⅲ型分泌系统的组成成分 134

三、Ⅲ型分泌系统的分泌机制假说 135

第四节 Ⅳ型分泌系统 136

一、Ⅳ型分泌系统的结构和组装 136

二、Ⅳ型分泌系统的分泌信号 138

三、Ⅳ型分泌系统与感染性疾病 139

第五节 Ⅴ型分泌系统 140

一、自转运分泌系统(Ⅴa型) 140

二、双伴侣分泌系统(Ⅴb型) 141

三、Ⅴc型分泌系统 141

参考文献 142

第七章 病原细菌基因组研究策略 145

第一节 病原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145

一、基因组测序简介 145

二、基因组测序战略及基因组注释 146

三、基因组学研究重点 156

第二节 病原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156

一、致病岛研究 156

二、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预测 157

第三节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158

一、未知功能基因的鉴定 158

二、药物靶位及疫苗抗原研究 159

三、致病性研究 160

参考文献 162

第八章 病原细菌的分子诊断技术 164

第一节 基因探针技术 164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164

二、基因探针 165

三、基因探针的标记方法 167

四、核酸分子杂交方法 171

五、基因探针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173

第二节 聚合酶链反应 175

一、PCR引物的设计 175

二、PCR反应条件优化 176

三、PCR衍生技术 178

第三节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分析枝术 181

一、DNA芯片技术 181

二、蛋白质芯片技术 184

第四节 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 186

一、SELEX技术 186

二、肽核酸诊断技术 188

参考文献 190

第九章 研究病原细菌基因功能的新方法 192

第一节 重组工程及其在细菌遗传学中的应用 192

一、传统的体内同源重组 192

二、噬菌体重组酶与重组工程 192

三、重组工程的基本技术 195

四、重组工程的应用 200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在研究病原微生物基因功能中的应用 202

一、在病原微生物遗传变异中的基因功能研究 203

二、比较蛋白质组学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病原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研究 204

三、在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06

四、病原微生物的亚蛋白质组学研究 207

五、免疫蛋白质组学在病原微生物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208

六、在病原微生物药物抗性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211

第三节 体内表达技术及其应用 212

一、体内诱导基因的早期研究 212

二、体内表达技术 213

三、体内诱导基因的研究进展 216

四、展望 219

参考文献 221

第十章 细菌性疫苗研究的新策略 225

第一节 细菌性疫苗的研究概况 225

第二节 细菌性疫苗研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228

第三节 细菌性疫苗保护性抗原及其表位筛选技术 229

一、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的选择 229

二、保护性抗原的筛选与鉴定 231

第四节 细菌性疫苗研制新技术 232

一、基因工程疫苗 232

二、DNA疫苗 235

三、治疗性疫苗 242

四、联合疫苗 242

五、黏膜免疫 242

六、植物疫苗 243

七、独特型疫苗 243

第五节 逆向疫苗学 244

一、逆向疫苗学的诞生 244

二、逆向疫苗学的范例 246

三、逆向疫苗学在其他细菌疫苗中的应用 247

四、逆向疫苗学在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249

五、传统途径和基因组途径疫苗研究的比较 249

六、展望 250

第六节 抗原组学在疫苗学中的应用 250

一、小片段肽库的建立 252

二、建立合适的展示系统 254

三、人血清筛选抗原 254

四、揭示病原微生物的“抗原组” 256

五、从“抗原组”中筛选疫苗抗原 256

六、展望 257

第七节 细菌菌蜕在疫苗学中的应用 257

一、细菌菌蜕的形成和生产 257

二、菌蜕疫苗的研制概况 259

三、细菌菌蜕作为药物递送体系的应用 260

四、展望 261

参考文献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