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济形势分析与宏观经济改革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矛盾与对策分析(2001年10月) 3
我国2001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2002年的发展前景(2002年2月) 18
慎言“一枝独秀”(2002年4月) 29
正确分析经济形势 力争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1月) 34
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形势(2003年7月23日) 48
关于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003年11月) 77
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2004年6月5日) 90
我眼中的五次宏观调控(2004年8月) 93
正确分析 综合治理 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10月) 98
关于我国经济形势的近期回顾与展望(2005年1月) 111
2005年上半年经济改革形势分析(2005年8月) 118
关于我国当前经济改革形势与下一步改革的设想(2005年10月28日) 122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主要矛盾与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2006年12月) 140
适时、适度、适可而止——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经验分析(2007年3月) 147
增补:论当前经济形势与深化改革(1993年7月) 155
第二部分 企业改革 177
正确分析 统一认识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 177
改革的方向应该肯定(2001年1月) 183
深化国企改革、综合治理国企的有效形式(2002年) 185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海尔经验的核心(2002年) 188
国企改革这两年(2002年6月) 190
国企改革面临的理论难题(2002年6月) 20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难点与成功之路(2002年9月) 208
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2002年10月) 219
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出路(2003年9月7日) 228
“产权”概念是改革理论的第三次大突破(2003年11月) 236
深化经济改革急需产权市场大发展(2003年12月) 245
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产权制度建设(2004年1月) 249
国企产权改革的方向正确(2004年10月) 258
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民营经济发展(2002年6月10日) 266
大力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10月) 300
第三部分 体制创新及其他 309
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2001年2月) 309
经济改革任重道远 四大难关有待越过(2002年1月) 313
一篇迟到的考察纪要——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情况及其社会见闻(2001年11月) 318
当前经济形势与住宅产业发展(1999年12月) 337
发展教育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2000年11月) 342
切实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是解决结构性矛盾与“三农”问题的关键(2001年8月) 350
做好“外”“新”“低”“高”四字文章(2002年12月) 361
要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不放(2003年3月) 364
邓小平特区经济理论的实践与发展(2004年7月) 369
京张合作 互动互利(2004年8月29日) 374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 促进环渤海经济振兴(2005年2月) 379
从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5年10月31日) 383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与深化改革的思考(2005年10月) 389
关于当前深化经济改革的思考(2006年3月) 395
不深化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2006年4月) 406
增加共识 化解矛盾(2006年4月) 412
搞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2006年5月18日) 420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中国式社会主义(2006年8月) 425
执着改革路(2006年10月) 435
认真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10月) 452
关于当前经济发展与提高诚信问题(2007年1月) 458
认真搞好技术创新 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07年2月) 463
针对突出矛盾消除体制障碍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2007年4月21日) 469
民主法制、国富民裕——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2007年5月19日)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