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早年经世志 1
一、家世与家风 1
二、少年中举 4
三、圆明园的大火 7
四、进士及第 10
第二章 学官开风气 14
一、从主考到学政 14
二、创办尊经书院 20
三、《輶轩语》和《书目答问》 23
四、经世与西学 28
第三章 京师入清流 35
一、“清流”与“浊流” 35
二、遇事敢为大言 43
三、立嗣风波 48
四、抗俄筹边 52
第四章 治晋留风范 57
一、“非清净无为之地” 57
二、除弊兴利 60
三、社会控制 69
四、初涉洋务 73
第五章 抗法卫南疆 78
一、和战之争 78
二、总揽抗法全局 84
三、起用冯子材 90
四、“宗旨亦一变” 94
第六章 督粤树政绩 98
一、开“闱姓”赌捐 98
二、经略海南 104
三、维护华侨权益 109
四、力争澳门主权 114
第七章 拒倭镇东海 120
一、“以夷制夷” 120
二、持久战与制海权 124
三、“胁和”外交 131
四、阻止割台 138
第八章 练兵仿西法 145
一、“储人材”与“制器械” 145
二、编练自强军 152
三、重建海军的努力 158
四、兴办军事学堂 162
五、组建湖北新军 167
第九章 育才求新学 174
一、从书院到学堂 174
二、创办自强学堂 181
三、发展实业教育 186
四、“教育造端之地” 190
五、派员游学东洋 195
第十章 汉阳建雄厂 200
一、从广州到汉阳 200
二、官的督察 204
三、建成投产 210
四、招商承办 217
第十一章 南北筑铁路 223
一、铁路的难产 223
二、议修卢汉铁路 227
三、借比款筑路 232
四、筹建沪宁铁路 238
五、湖广铁路借款 243
第十二章 商战挽利权 249
一、纺织四局 249
二、扶植民族工商业 256
三、重视城市建设 267
四、工业化与政府作用 275
第十三章 戊戌融新旧 289
一、合作与分歧 289
二、湘省的新旧冲突 298
三、发表《劝学篇》 302
四、议院与民权 308
五、激进与稳健 318
六、政变前后 327
第十四章 庚子应世变 333
一、力主镇压义和团 333
二、主盟“东南互保” 338
三、扑灭自立军 345
四、太后的“面子” 353
五、列强的征服 357
第十五章 新政补旧朝 364
一、变法三疏 364
二、废科举与订学制 368
三、清廷的预备立宪 375
四、官制改革与丁未政潮 382
五、襄赞“民选议院” 391
第十六章 秋风送残年 403
一、入参军机后 403
二、“讲学问”与“办大事” 407
三、保存“国粹” 411
四、悲凉谢世 415
五、“一新一旧之张公” 419
第十七章 中西文化观 422
一、从国之“本末”到学之“体用” 422
二、“中体西用”与文化教育 436
三、政治文化与学术文化 447
后记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