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学问与治理:一个现代性问题的历史考察 1
第一章 1898—1949:两种现代性的萌发 32
第一节 王朝国家与学问治理:京师大学堂(1898—1911)个案 32
第二节 “自由主义教学制度”与“学术权力谱系” 45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大学课程政策与社会主义学问体制的萌芽 58
第二章 1949—1950:从军事管制到文官治理 80
第一节 旧大学的接管与课程变革初试 80
第二节 唯物论的全面推展与文法学院课程改革 90
第三节 高深学问国家治权的初步获得 99
第三章 1950—1951:国家治权合法性确证 1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学课程观:国家治权的合法性证成 125
第二节 “为学术而学术”:最后的陈情 139
第三节 以“思想改造”推进学问体制化 153
第四章 1951—1954:社会主义学问体制的确立与巩固 173
第一节 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与大规模院系调整 173
第二节 “专业”设置:社会主义学问体制的核心 182
第三节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订定:中央化学问管制的技术 196
第四节 第一份“专业目录”:社会主义学问体制的固化 204
代结论 “大国”语境下的“学问与治理” 217
参考文献 238
跋 走向知识的政治哲学 247
图1-1 蔡元培为推行选科制改革举措示意图(1917—1919) 50
图1-2 北京大学学科统系图(1919) 52
图3-1 社会学系课程规划图(1950) 149
表1-1 京师大学堂的溥通学和专门学分类表(1911) 33
表1-2 政法分科大学政治学门主课科目与计划 35
表1-3 课程知识演进与政治权力演进的对应关系 45
表1-4 “自由主义教学制度”的构造 56
表1-5 第一次课程会议参与制订各学院各系科目表人员名单(1938) 65
表1-6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高等学校学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75
表2-1 厦门大学春季科目表(1950) 86
表2-2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参与各学院各系课程草案制订的代表名单(1950) 103
表2-3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华东区代表名单(1950) 111
表4-1 “分组”与СПЕЦИАЛЬНОСТЬ课程运营机制的比较 184
表4-2 化学学科专业设置统筹表 197
表4-4 我国颁布的第一份专业目录(1954) 205
表4-5 《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各科专业所占比例的比较表 209
表4-6 “社会主义教学制度”的构造 211
表4-7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学问体制对照示意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