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5
(一)货币经济学 5
(二)宏观调控法(权)和金融调控法(权) 6
(三)货币法(权)和货币宪法 8
三、研究的方法和范式 11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1
(二)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13
四、研究的框架与内容 19
(一)研究的逻辑框架 19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第一章 货币调控权的范畴论 23
一、货币调控权的上位属概念 23
(一)宏观调控权 23
(二)货币权 26
二、货币调控权的概念与称谓 30
(一)货币调控权的概念 30
(二)货币调控权的称谓 30
三、货币调控权的耦合性 32
(一)货币调控权的决策与执行耦合性 32
(二)货币调控权的立法与行政耦合性 33
(三)货币调控权的公私法工具耦合性 35
小结 36
第二章 货币调控权的合法性 37
一、货币调控权的实质合法性 37
(一)货币的公共意志 37
(二)货币财产权 40
二、货币调控权的形式合法性 42
(一)货币调控的规则派与权变派之争 42
(二)货币调控规则派的理论基础 44
(三)货币调控权的法制框架 49
小结 51
第三章 货币调控权的目标论 52
一、货币调控权目标的单一与多重 52
二、货币调控权多重目标的立法与实践 55
(一)多重目标的各国立法例 55
(二)多重目标冲突与实践中动态单一目标 57
三、通货膨胀定标制与货币调控权的单一目标 59
(一)通货膨胀定标制 59
(二)基于通货膨胀定标制的单一目标规范化 61
四、我国货币调控权的法定目标 64
(一)我国货币调控权法定目标的变迁 64
(二)我国货币调控权法定目标的重构 65
小结 67
第四章 货币调控权的决策论 68
一、美国货币调控权决策的法制经验 68
(一)决策机构与人事 68
(二)决策机制与程序 71
二、货币调控权决策法制的建构原则 73
(一)独立决策原则 73
(二)集体决策原则 75
(三)科学决策原则 77
(四)民主决策原则 79
三、我国货币调控权决策的法制发展 80
(一)我国货币调控权决策的法制变迁 80
(二)我国货币调控权决策的法制重构 86
小结 89
第五章 货币调控权的工具论 90
一、我国货币调控权工具的类型化 90
二、相对强制性公法工具——法定准备金 94
(一)各国法定准备金工具的运用与演化 94
(二)法定准备金工具的法律属性和货币调控机理 99
(三)我国法定准备金工具的法制变迁 104
(四)我国法定准备金工具的法制重构 106
三、非强制性公法工具——道义规劝 116
(一)各国道义规劝工具的运用与演化 116
(二)道义规劝工具的法律属性 119
(三)我国道义规劝工具的法制发展 122
四、单方意志私法工具——中央银行再融资 123
(一)中央银行再融资体系及法律属性 123
(二)中央银行再融资的多元功能及运行机理 125
(三)我国中央银行再融资的法制变迁 129
(四)我国中央银行再融资的法制重构 140
五、双方合意私法工具——公开市场业务 142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要素及法律属性 142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调控机理 148
(三)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法制变迁 149
(四)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法制重构 152
小结 157
第六章 货币调控权的问责论 158
一、货币调控权的民主问责 158
(一)货币调控权的民主问责与透明度 159
(二)货币调控权的代议问责 163
(三)货币调控权的公众问责 168
二、货币调控权的法律问责 179
(一)货币调控权机构的法律问责 180
(二)货币调控权个人的法律问责 184
小结 187
结语 189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