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 一种全球化的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新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0074726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积累多年所学,综观中外学术界,由理论到实践,从各个方面分析中国的文化外交的现状和未来。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4

1.国外学界的研究进展 4

2.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 12

三、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1

1.研究文化外交的意义 21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25

3.本书的结构 31

第一章 文化、外交与文化外交 33

1.1 文化与文明的界定 33

1.1.1 “文化”的定义 34

1.1.2 “文明”的定义 43

1.1.3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8

1.2 文化外交的界定 51

1.2.1 “外交”内涵的延伸 51

1.2.2 文化与外交的相关性 65

1.2.3 文化外交的含义 72

1.2.4 文化外交的方式 78

1.3 文化外交的作用和地位 83

1.3.1 文化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关系 83

1.3.2 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关系 87

1.4 文化外交在实践中的发展 95

第二章 全球化与民族性:价值观取向 101

2.1 文化多样性与趋同性的对峙 103

2.1.1 文化民族主义 103

2.1.2 文化多元主义 105

2.1.3 世界大同主义 109

2.1.4 文化国际主义 112

2.2 文化外交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114

2.2.1 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115

2.2.2 中国文化外交中的价值观取向 119

2.3 文化冲突?文化合作? 124

2.3.1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124

2.3.2 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127

2.3.3 亨廷顿的回应 133

2.3.4 对中国学者关于“文明冲突论”批判的批判 138

第三章 文化:外交的背景——文化与外交的原始理解 142

3.1 传统文化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142

3.1.1 对“传统文化”的界定 142

3.1.2 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147

3.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56

3.2 政治文化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159

3.2.1 对“政治文化”的界定 159

3.2.2 政治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164

3.3 文化的民族性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172

3.3.1 对“文化的民族性”的界定 173

3.3.2 “民族性”的客观存在 175

3.3.3 文化的民族性与国家外交的关系 186

3.4 意识形态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194

3.4.1 对“意识形态”的界定 194

3.4.2 意识形态对国家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198

第四章 文化:外交的手段——文化与外交的传统理解 215

4.1 文化外交的资源——文化软实力 216

4.1.1 “国力”概念的演变与新国力观 217

4.1.2 “软实力”的提出 219

4.1.3 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224

4.2 文化作为国家外交的手段 229

4.2.1 软实力作为文化手段的特点 230

4.2.2 软实力手段的功能 234

4.2.3 文化手段:媒体传播 237

4.2.4 文化手段:对外文化交流 259

4.3 西方大国的文化外交手段 271

4.3.1 西方大国对文化手段的运用 271

4.3.2 文化手段运用的特点 278

第五章 文化:外交的目标——文化与外交的现代理解 281

5.1 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 282

5.1.1 国家安全观的扩展 282

5.1.2 全球化使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现 287

5.1.3 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依据 294

5.1.4 国家文化安全的两个基本维度 296

5.1.5 国家文化安全的定义与特点 301

5.1.6 对文化安全的日益重视 303

5.2 国家文化利益的内涵 307

5.2.1 国家文化利益的界定 307

5.2.2 明确民族文化身份 315

5.2.3 保护主流价值体系 322

5.2.4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324

5.2.5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327

5.2.6 全球化加剧国家文化利益的争夺 329

5.3 文化外交的第三种境界 334

5.3.1 国家文化利益对外交的决定性作用 335

5.3.2 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利益的关系 338

第六章 中国的国家文化利益与文化安全 342

6.1 中国的国家文化利益 342

6.1.1 中国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343

6.1.2 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 346

6.1.3 中国的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349

6.1.4 中国的文化发展活力 354

6.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 357

6.2.1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358

6.2.2 影响中国文化安全的外部因素 364

6.2.3 影响中国文化安全的内部因素 368

6.2.4 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 371

第七章 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几点思考 380

7.1 软实力建设中的几个要点 380

7.1.1 中国软实力的三大弱势 381

7.1.2 提高软实力,重点在于练好内功 383

7.1.3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源泉 386

7.1.4 以创新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392

7.2 “走出去”,中国文化能走多远 398

7.2.1 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四次“远播” 398

7.2.2 中国文化的“物质符号” 402

7.2.3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路在何方 408

7.3 改革对外传播机制,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412

7.3.1 中国的国家形象 413

7.3.2 改革传播手段,大力传递中国的声音 415

7.3.3 两种形象的平衡 420

7.3.4 “个体形象”被放大 422

7.4 构筑科学的文化外交决策和执行体系 425

7.4.1 文化大国的战略选择 426

7.4.2 中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机遇期 428

7.4.3 进行文化外交管理体制改革,构筑科学的文化外交体系 431

第八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个案分析 442

8.1 “文化年”引发的思考 442

8.1.1 “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 442

8.1.2 里程碑式的意义:一个文化外交的示范 447

8.1.3 “意大利年”和中俄“国家年”的相继举办 451

8.1.4 “文化年”带来的思考 455

8.2 孔子学院的“喜”与“忧” 464

8.2.1 孔子学院的由来 465

8.2.2 孔子学院的两大功能定位 466

8.2.3 孔子学院的“中国速度” 472

8.2.4 快速发展中的忧与思 477

8.2.5 海外推广时,勿忘后方的语言安全 483

8.3 “中国制造”危机公关的启示 488

8.3.1 “中国制造”危机的由来 489

8.3.2 中国的应对措施 490

8.3.3 “中国制造”危机的实质 493

8.3.4 危机公关的启示与反思 495

结语 504

参考文献 511

后记 528

图 69

图2-1 广义文化的四个层面 69

图2-2 文化外交与文化、外交的关系 74

表 57

表2-1 广义外交的两种方式 57

表2-2 外交的过程及外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9

表3-1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 147

表4-1 主要国家及其实力资源(1500年—2000年) 221

表4-2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对照 224

表5-1 美国国家利益中与外交有关的16个目标 310

表5-2 美国民族文化身份的组成部分 320

表6-1 中国国家文化利益的构成 373